馮昊
自然地理學是一門研究自然地理環境各種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研究空間過程和區域差異,將一定時間或空間尺度上獲得的結果推演到其他尺度,將自然地理學的研究成果應用于解決實際的資源、環境問題的學科。在社會歷史的演變過程中,由于人口的壓力,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貴州喀斯特地貌的生態狀況均不同程度地向石漠化演變,在某些地區已經嚴重地威脅了人類的生存。如何使這些喀斯特生態脆弱區得到良性發展,成為了自然地理學研究的一個主要任務。
關鍵詞:自然地理學 生態環境 石漠化
一、自然地理學概述
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內容隨著學科的發展越來越廣泛,但主要還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征、結構、成因、動態和發展規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彼此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與轉化的動態過程;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研究各個區域的部門自然地理和綜合自然地理特征,并進行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評價,為區域開發提供科學依據;研究受人類干擾、控制的人為環境的變化特點、發展趨勢、存在的問題,尋求合理利用的途徑和整治措施。
二、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自然地理環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它包括大氣、水、巖石、生物和土壤五個要素。地理環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而是作為整體的一部分發展變化著。在景觀上,它們總是力求保持協調一致,與環境的總體特征相統一,這就是地理學上所說的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表現在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狀態的改變。例如人類大量開采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導致大氣中的CO2等氣體增多,大氣保溫效應加劇,全球氣溫升高,氣候變暖,并引起兩極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陸地。由此可見,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使其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點。
三、貴州石漠化
石漠化是“石質荒漠化”的簡稱,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態環境下,由于人類不合理的社會經濟活動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土地生產能力衰退或喪失,地表呈現類似荒漠景觀的巖石逐漸裸露的演變過程。貴州有大面積的碳酸巖分布,又由于不斷地開荒種地,破壞了原有植被,需千萬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層經風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種任何植物的石塊。生態惡化,自然災害頻發,威脅群眾生產生活和生命安全,并且影響貴州少數民族地區、貧窮地區經濟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石山地區不但形成“山光人窮,窮山惡水”的惡性循環,且土壤稀薄、缺水易旱,也是造林綠化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1)石漠化的成因。貴州石漠化的產生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疊加所導致的,但主要是以人為因素為主,也就是說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沒能很好地協調巖溶地區的人地關系。①自然因素。貴州省地處中國西南腹地、云貴高原的東部,全省地形多為山區,平均海拔高度約為1 000米,西部地勢較高,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坡度較大,屬中國中部地勢第二級階梯東緣部分。表面支離破碎,地形起伏不平。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溫暖濕潤,降水豐沛并集中于夏季。在這種氣候條件下,碳酸鹽巖化學溶蝕作用強烈,形成豐富的巖溶地貌形態與洞穴系統,加速了地表水向下滲漏。地表土層含水量較少,土質疏松,一旦遭受高強度暴雨的沖刷,表層土壤極易流失,形成土地石漠化。②人為因素。人為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目前貴州喀斯特巖溶地區人口密度大,為了生存和發展,石山區居住的人們不惜過度開發土地資源,形成“人增—耕進—林退—巖石出露—土壤侵蝕—石漠化”惡性循環。主要表現為:①陡坡開墾。喀斯特巖溶地區耕地總量少,人均占有數量低,長期以來,毀林開墾,刀耕火種,植被對土壤的固持能力減弱,土壤流失,造成大量巖石裸露,土地向石漠化方向發展。②過度樵采。喀斯特巖溶地區群眾生活能源相當一部分是靠薪材,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過度樵采更加快了植被的喪失,導致石漠化進程的加速。③過度放牧。喀斯特巖溶地區農村牲畜放養,不僅毀壞林草植被,還造成土地板結,有機質流失,導致土地石漠化。
(2)不合理的開發建設活動。不合理開采挖掘和廠礦企業產生的垃圾,所排放的有毒有害廢氣、廢水和廢物,抑制林草生長,加快碳酸鹽巖侵蝕速率,加劇了石漠化擴展。
(3)石漠化主要治理措施。石漠化是一種生態災害,從導致石漠化的直接原因看,治理石漠化應遵循生態建設基本規律,實行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措施如下:①植被保護措施。②封山育林措施。③退耕還林措施。在保證滿足農民基本口糧的基礎上,優先對石漠化地區25°以上的坡耕地進行退耕還林。④人工造林種草措施等。
自然地理學對于科學發展觀的樹立,人地關系的協調、統籌區域發展等的普及起到獨特的作用。我國的自然地理學家做了很多的工作,促進我國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的合理利用,阻止了人與環境之間關系惡化的趨勢。貴州省巖溶地區自然條件特殊,土地石漠化現象嚴重,是自然條件和人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自然條件是石漠化形成的主導背景因素,人類活動誘使石漠化加速發展。如何推進西南喀斯特地區國土開發和可持續發展,使貴州脆弱的生態環境朝著良性方向發展,成為了自然地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