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縣人民醫院 心內科,河南 西峽 474500)
陣發性心房顫動屬快速型心律失常常見類型,是持續性心房顫動、永久性心房顫動的早期表現,隨病情發展,還可導致患者出現血液循環障礙、心力衰竭等并發癥,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針對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的治療多以藥物為主,其中胺碘酮屬臨床常用復律藥物,可一定程度控制患者心室率,但單獨應用復發率較高,因此臨床多配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但部分患者心功能改善情況仍不理想[2]。穩心顆粒是臨床治療心血管疾病常用中成藥,具有益氣活血、定悸復脈之功效,且藥性溫和,治療安全性高。本研究選取我院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213例,分組研究穩心顆粒聯合胺碘酮、ACEI治療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213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研究組(n=107)、對照組(n=106)。研究組男58例,女49例;年齡54~79歲,平均(66.81±6.03)歲;病程8個月~7年,平均(3.42±1.35)年;對照組男59例,女47例;年齡55~80歲,平均(67.73±5.94)歲;病程10月~7年,平均(3.65±1.28)年。2組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礎資料均衡可比(P>0.05)。納入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均經臨床癥狀、12 導聯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確診;均存在反復發作性陣發性心房顫動,半年發作次數≥3次;NYHA 心功能分級≤Ⅲ級;3月內均未接受過相關治療;均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持續性、永久性心房顫動;擴張型心肌病;甲狀腺功能異常、電解質水平紊亂、擴張型心肌病等原因引起的心房顫動;左心房內徑(LAd)≥50mm;血液、免疫系統疾病;認知、語言功能障礙;精神類疾病;惡性腫瘤;肝腎功能異常;全身感染性疾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使用禁忌證;無法遵醫囑規律服藥。
二、方法 1.對照組 采用胺碘酮+貝那普利治療:口服胺碘酮,初始劑量為0.2g/次,3次/d,第2周改為0.2g/次,2次/d,第3周改為0.2g/次,1次/d,并維持該劑量治療;口服貝那普利,10mg/次,1次/d。2.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穩心顆粒治療:口服,9g/次,3次/d。2組均連續治療6月。
三、療效評估標準 顯效:心悸、胸悶、頭暈等臨床癥狀消失,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明顯改善,陣發性心房顫動消失或偶有發作;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有所改善,陣發性心房顫動發作頻率降低50%以上;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或病情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四、觀察指標 1.總有效率。2.2組治療前后心功能: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顯像儀測定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房最大容積(LAVmax),P波離散度(Pd)。3.2組治療前后血清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B型尿鈉肽(BNP)水平:抽取晨空腹肘靜脈血約3mL,離心后分離上層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以免疫比濁法測定hs-CRP水平,以酶聯吸附法測定BNP水平,所有檢驗操作均由檢驗科高資質專科人員依照儀器及試劑盒說明書嚴格執行。
五、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22.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一、總有效率 研究組顯效61例,有效42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6.26%(103/107);對照組顯效44例,有效42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為81.13%(86/106);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12.191,P=0.001)。
二、心功能 治療前2組LVEF,LAVmax,Pd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LVEF 高于對照組,LAVmax,Pd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三、血清hs-CRP,BNP水平 治療前2組血清hs-CRP,BNP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清hs-CRP,BN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2組心功能比較(±s)

表1 2組心功能比較(±s)
注:LVEF-左室射血分數,LAVmax-左心房最大容積,Pd-P波離散度。
LVEF(%)LAVmax(ml)Pd(m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44.62±2.02 50.12±2.36 29.82±1.03 21.83±0.86 54.26±1.08 46.11±0.75 44.96±1.91 47.37±2.44 29.67±1.07 25.51±0.98 53.97±1.13 49.28±0.81 1.262 8.361 1.042 29.136 1.915 29.640 0.208 <0.001 0.298 <0.001 0.057 <0.001組別例數研究組 107對照組 106 tP
表2 2組血清hs-CRP,BNP水平比較(±s)

表2 2組血清hs-CRP,BNP水平比較(±s)
注:hs-CRP-超敏C-反應蛋白,BNP-B型尿鈉肽。
組別例數研究組 107 14.37±2.18 6.97±1.31 135.72±8.31 121.47±6.18對照組 106 14.79±2.04 9.42±1.79 136.74±8.12 126.69±7.44 t 1.452 11.407 0.906 5.572 P 0.148 <0.001 0.366 <0.001 hs-CRP(mg/L)BNP(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討 論陣發性心房顫動屬心內科常見疾病,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礎病變,其發病機制復雜,相關研究顯示,陣發性心房顫動的發病與心房電傳導異常及心房重構密切相關[3]。延長傳導異常心肌組織動作電位及有效不應期,降低竇房結自律性,抑制顫動發生,控制心率是目前臨床治療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的主要思路[4]。其中胺碘酮屬臨床常用Ⅲ類抗心律失常藥,對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有拮抗作用,可延長心室肌動作電位及有效不應期,復律效果明顯,但遠期觀察具有一定復發性,無法長久維持竇律[5]。貝那普利屬長效ACEI類藥物,除有效降壓外,還可改善心肌收縮功能,降低心臟負荷,提高心臟順應性,改善心排量,進而抑制房顫發作,維持竇性心律。穩心顆粒屬臨床常用補益劑,是根據經驗方制成的復方制劑,主要含有黨參、三七、黃精等中藥,具有益氣養陰、寧心安神、活血化瘀之功效,可對心脈瘀阻引起的胸悶胸痛、心悸不寧等發揮良好治療效果。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穩心顆粒中有效成分具有減輕心臟負擔,改善機體微循環,抑制血栓形成,提高心肌細胞缺氧耐受力,延長心室肌、心房肌動作電位傳導等多種作用[6]。炎性因子與陣發性心房顫動的病理發展過程相關,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血清hs-CRP水平較高,可與補體結合參與心房肌局部炎癥反應,進而損傷心房肌細胞,使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BNP 具有抑制纖維細胞增殖的作用,是反映心房重構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6.26%,高于對照組81.13%,治療后VEF 高于對照組,LAVmax,Pd均低于對照組,血清hs-CRP,BN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穩心顆粒聯合胺碘酮,ACEI治療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抑制心臟局部炎癥,減輕心房重構,提高患者心功能。
綜上,穩心顆粒聯合胺碘酮,ACEI治療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臨床療效顯著,可綜合發揮中西醫治療優勢,有效抑制心臟局部炎癥,減輕心房重構,提高患者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