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四堂,張瑞梅,楊雙吉,高琛妮
(1.劍川縣人民醫院血液透析科,云南 劍川 671300;2.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腎臟內科,上海 200025)
病例患者,女,21歲,主訴“全身瘙癢1月”入院。2017年2月患者因慢性腎功能衰竭在外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2019年3月轉至我院。透析方案為每周2次血液透析,5h/次,超濾量2~2.5L。入院時查體:體溫36.5℃,心率80次/min,血壓120/77 mmHg。一般情況良好。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7.3×109/L,血紅蛋白75g/L,血小板計數217×109/L;尿素氮43.55mmol/L,肌酐1503μmol/L,尿酸459μmol/L。肝功能、電解質、血脂、凝血功能等未見明顯異常。鈣磷代謝方面:血磷3.36mmol/L,血鈣2.39mmol/L,鈣磷乘積 99.57mg2/dl2,甲狀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888pg/ml,維生素D21.8ng/ml。影像學檢查:腹部側位片及心臟彩超未見明顯主動脈鈣化及心臟瓣膜鈣化。
治 療患者為21歲女性,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狀態,合并高磷血癥及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PHT),有明顯瘙癢癥狀,且年輕,預計生存時間長。為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緩心血管并發癥進展,根據K/DOQI[1]、KDIGO[2]以及《中國慢性腎臟病礦物質和骨異常診治指南》[3],應用“3D”原則為患者調整治療方案,具體如下。
1.飲食控制(Diet):監督患者記錄每日飲食,加強健康宣教,嚴格控制患者飲食磷攝入(800~1000mg/d)。2.透析方案調整(Dialysis):增加透析頻率為3次/周,4h/次;優化透析模式為每周2次血液透析聯合1次血液透析濾過。選擇鈣離子濃度為1.5mmol/L 的透析液。3.磷結合劑(Drug):選擇口服非含鈣磷結合劑碳酸司維拉姆,起始劑量為1600mg tid。由于患者經濟條件限制及胃腸道反應等原因,調整劑量為800mg tid。4.其他:口服活性維生素D 骨化三醇(0.25μg qd)糾正SHPT;以及改善貧血、控制血壓等。
隨 訪調整治療方案后,患者主訴皮膚瘙癢癥狀明顯好轉。定期復查提示高磷血癥及SHPT均得到有效控制見圖1。2019年9月檢查結果提示血磷2.27 mmol/L,血鈣2.29mmol/L,鈣磷乘積64.5mg2/dl2,PTH 363 pg/mL,較基線情況相比明顯好轉。
討 論由于腎臟對磷的濾過下降,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及終末期腎功能衰竭(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通常會出現磷在體內潴留,導致高磷血癥。大量證據表明,長期高磷是CKD患者發生全因死亡和心血管并發癥的獨立危險因素[4]。但CKD患者的血磷控制情況卻不容樂觀。我國一項多中心研究結果顯示,透析患者中血磷>5.5mg/dl 的比例高達57%,血磷控制達標率僅為38.5%[5]。因此,重視和糾正CKD尤其是透析患者的高磷血癥是目前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3D”原則是國內外各指南一致公認的綜合性降磷手段。“3D”分別表示飲食控制(Diet)、透析方案調整(Dialysis)及磷結合劑(Drug)。通過食物選擇和烹飪方式改善可以減少磷攝入。需要注意的是磷攝入與蛋白質攝入存在明顯線性關系[6],過度限制磷的攝入可能會導致低蛋白血癥、必需氨基酸缺乏等。改善透析充分性也是對降血磷也有一定作用。本病例中患者的透析時長由每周10h增加至12h,有效地改善了透析的充分性,幫助清除血磷。由于該患者基線血磷升高明顯,必須聯合藥物降磷治療。磷結合劑種類多樣,各有優缺點。考慮患者血鈣正常,參考國內外指南所建議的“限制含鈣磷結合劑的使用”,選擇碳酸司維拉姆口服進行降磷治療,并且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個性化地制定劑量為800mg tid。應用“3D”原則調整治療半年后,該患者的血磷水平由基線的3.36mmol/L 持續下降至2.27mmol/L,并且皮膚瘙癢等癥狀得到明顯好轉。所以對于合并血磷升高的透析患者,及時、正確、個體化地應用“3D”原則可以有效糾正高磷血癥,改善相關臨床癥狀。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磷結合劑時需要注意處方的個體化,并盡可能限制含鈣磷結合劑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