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 婦科,廣東 惠州 516211)
子宮肌瘤屬育齡期女性生殖系統常見良性疾病,屬激素依賴性腫瘤,雌孕激素水平對瘤體生長過程影響較大[1]。近年來,女性對生殖健康日益重視,對維持器官完整性及正常生理功能需求明顯增加,因此針對保守治療無效患者,臨床多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微創技術對其實施治療,具有創傷小、易恢復等特點。戈舍瑞林屬臨床常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可降低女性雌孕激素水平,抑制瘤體生長,可用于子宮肌瘤術前輔助治療,但腹腔鏡手術前后聯合用藥方案鮮有報道[2]。本研究選取我院子宮肌瘤患者60例,分組研究戈舍瑞林聯合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子宮肌瘤患者6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研究組(n=30)、對照組(n=30)。研究組年齡29~47歲,平均(38.12±4.25)歲;肌瘤部位:子宮后壁18例,子宮前壁8例,子宮宮底4例;發病類型:單發肌瘤17例,多發肌瘤13例;首診最大肌瘤直徑5.7~15.2cm,平均(10.58±2.24)cm;對照組年齡30~48歲,平均(39.17±4.32)歲;肌瘤部位:子宮后壁18例,子宮前壁9例,子宮宮底3例;發病類型:單發肌瘤17例,多發肌瘤13例;首診最大肌瘤直徑5.5~15.0cm,平均(10.16±2.26)cm;2組年齡、肌瘤部位、發病類型、首診最大肌瘤直徑等基礎資料均衡可比(P>0.05)。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均經腹部超聲、盆腔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學檢查確診并明確肌瘤狀態;均要求保留子宮;均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凝血功能異常;全身感染性疾病;惡性腫瘤;合并其他生殖系統疾病;存在手術禁忌證;合并嚴重內科疾病;近6月內接受過激素治療;無法配合完成隨訪。
二、方法 1.對照組 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于月經干凈后入院實施手術,取截石位,采用氣管插管全麻,常規消毒手術區域及鋪巾,留置導尿管,于臍孔上方約3cm處置入10mm套管針,建立CO2氣腹,保持氣腹壓在12~15mmHg,調整患者于頭低臀高位,置入腹腔鏡,全面探查子宮大小、肌瘤位置等盆腔情況,于左下腹穿刺置入10mm套管針、右下腹穿刺置入5mm套管針作操作孔,將6U 垂體后葉素稀釋后注射于瘤體周圍肌層,選擇合適子宮切口大小及方向,采用單極電鉤切開肌瘤包膜,沿包膜表面鈍性分離,基底部血管較多時采用抓鉗逐步拉出瘤體,雙極電凝止血,采用1~0 可吸收自封線縫合關閉瘤腔,瘤體經粉碎后取出,褥式縫合子宮成形,采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盆腔,置入盆腔引流管,創面無出血后術畢。2.研究組 采用戈舍瑞林聯合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于月經來潮第1d 臍下腹壁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mg,間隔28d后注射第2次,后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方法同對照組,并于術前第2次注射后第28d 再次臍下腹壁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mg,再次間隔28d 注射最后1次。2組手術均由同級別副主任醫師進行。
三、觀察指標 1.圍術期指標: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2.采用全數字彩超儀行陰道超聲檢查,測量并計算2組術后1d、3月、6月子宮體積。3.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四、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22.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一、圍術期指標 2組均順利完成手術,未出現中轉開腹或子宮切除病例。研究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耗時、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二、子宮體積 術后1d 2組子宮體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月、6月研究組子宮體積均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2。
三、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研究組出現多汗1例,發熱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67%(2/30);對照組出現多汗2例,發熱1例,轉氨酶升高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4/30);2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85,P=0.667)。
討 論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可有效滿足患者保留子宮及生育功能的要求,是目前臨床治療子宮肌瘤患者的常用手術方式[3]。此外,如何在微創手術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患者術中出血,保證手術質量及安全性,加快患者子宮恢復已成為目前臨床研究的重要話題。病理學研究結果顯示,子宮肌瘤患者瘤體組織雌孕激素表達與正常子宮組織相比較高,因此可通過降低機體激素水平對瘤體組織產生抑制作用,進而達到輔助治療效果[4]。戈舍瑞林屬人工合成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衍生物,作為埋植劑,皮下注射后可持續作用于垂體細胞膜,競爭性抑制細胞膜上GnRH受體,阻斷垂體接收下丘腦刺激信號,進而抑制卵巢雌孕激素分泌能力,使機體性激素水平接近絕經期水平[5,6]。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耗時、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2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戈舍瑞林聯合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效果較好,術前采用戈舍瑞林預處理有利于微創手術實施,縮短手術用時,減少術中出血,提高手術安全性的同時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戈舍瑞林可有效降低機體雌孕激素水平,發揮藥物性閉經效果,改變瘤體組織生長環境,促進其萎縮,同時還可抑制瘤體組織生長因子表達,阻斷子宮動脈、瘤體血管,減少血流,進而降低手術難度,提高手術效果及安全性[7]。此外,本研究還創新性將戈舍瑞林同時應用于術后,結果顯示,術后3月、6月研究組子宮體積均小于對照組(P<0.05),說明術后繼續應用戈舍瑞林輔助治療還可有效促進子宮恢復。子宮肌層、子宮內膜等組織中均有GnRH受體分布及GnRH-mRNA表達,而戈舍瑞林可減少子宮血供,對子宮肌層生長造成一定影響進而有效促進子宮體積縮小[8]。
表1 2組圍術期指標比較(±s)

表1 2組圍術期指標比較(±s)
組別例數 手術耗時(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住院時間(d)30 77.91±5.63 193.08±24.76 3.82±0.37 30 96.34±7.82 281.45±31.62 4.74±0.52 10.476 12.052 7.896<0.001 <0.001 <0.001研究組對照組tP
表2 2組子宮體積比較(±s,cm3)

表2 2組子宮體積比較(±s,cm3)
組別例數 術后1d 術后3月 術后6月30 87.32±5.81 82.17±4.36 77.39±4.18 30 88.69±5.64 87.84±5.84 89.43±5.31 0.927 4.261 9.758 0.358 <0.001 <0.001研究組對照組tP
綜上可知,戈舍瑞林聯合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效果較好,術前采用戈舍瑞林預處理有利于微創手術實施,縮短手術用時,減少術中出血,提高手術安全性的同時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同時術后繼續應用戈舍瑞林輔助治療還可有效促進子宮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