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 兒科,河南 新鄉 453000)
肺炎為兒科常見的呼吸道疾病,臨床上患兒多表現為咳嗽咳痰,痰液不易咳出,并有進行性的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該病為患兒早期死亡的主要因素[1]。由于兒童特殊的解剖生理以及機體的免疫能力較差,無法完成自主排痰,痰液容易淤積,炎性擴散導致肺炎癥狀加重甚至出現各種并發癥。對肺炎患兒常用止咳以及消炎的藥物,但是整體的療效并不一致[2]。氨溴索具有祛痰的作用,可以有效的緩解咳痰,咳嗽等臨床癥狀,但是臨床上該藥物有多種使用方式。為了進一步評價氨溴索使用不同的給藥方式治療在肺炎患兒干預中的效果,我院對其開展了深入的探究,現報告如下。

表1 組見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組間體征變化比較(±s)

表2 組間體征變化比較(±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例數 氣促緩解時間 退熱時間 住院時間對照組 50 6.35±0.23 2.33±0.22 4.34±1.10實驗組 50 3.66±1.32 2.53±0.32 5.63±1.32咳嗽消失時間8.33±2.49 6.21±2.25音消失時間5.74±1.37 6.44±1.11
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 經患者家屬同意和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抽取我院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間收治的肺炎的128例患兒入選試驗,采用中心隨機方式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有64例患兒,其中包含男31例,女33例;年齡區間為3月~7(5.63±1.24)歲。試驗組共有64例患兒,其中包含男36例,女28例;年齡區間為2月~8(6.23±1.19)歲。所有上述一般資料對比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⑴確診為肺炎;⑵年紀2個月~8歲。排除標準[3]:⑴腎肝功能不全;⑵合并血液疾病;⑶合并呼吸衰竭和支氣管哮喘;⑷過敏體質患兒。
二、方法 全數患者均予以常規的對癥干預措施,其中包括抗感染,抗病毒,止咳以及化痰的干預方式。2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均加入氨溴索,但是給藥的方式不同。對照組:患兒進行氨溴索的靜脈注射干預,將100mL5%的葡萄糖注射液加入到氨溴索注射液內,如患兒年齡不超過2歲,用量如下:qd,7.5mg/d;若患兒超過2歲,用量如下:bid,7.5mg/d。實驗組:患兒進行氨溴索的霧化吸入干預,將5mL0.9%的氯化鈉注射液和15mg 的氨溴索注射液相互混合,予以患者霧化吸入,具體用量:bid,15min/次。
三、療效評定標準[4]痊愈:干預后,臨床癥狀全部消失,進行相關的實驗室檢測顯示均為正常;顯效:干預后,患兒的臨床癥狀有了明顯的改善,進行相關的實驗室檢測顯示肺部陰影大致消失;有效:干預后,患兒的臨床癥狀有了有了改善,進行相關的實驗室檢測顯示肺部陰影出現部分消失;無效:干預后,患兒相關癥狀沒有任何的改善甚至是出現病情加重。
結 果一、臨床療效 干預后,實驗組患兒的療效較對照組高,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見表1。
二、體征改變 干預后,實驗組的退熱時間和對照組相似,P>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實驗組的音和咳嗽的消失時間以及氣促的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見表2。
討 論肺炎為兒童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全年均可發病,多在春冬季節高發,目前該病的發病概率在逐年上升。臨床上多表現的是非典型性的肺部炎癥。目前臨床上對于兒童肺炎的診療措施主要是對癥干預,但干預的療程較長,效果欠佳。氨溴索為一種臨床新型的祛痰藥品,可以幫助排痰,能夠刺激外界的活性物質,從而有利于痰液的排出,緩解滯留在體內的痰液。對于小兒肺炎患者,應氨溴索可以刺激患兒合成肺泡上皮細胞,使表面活性物質增加,肺部表面張力降低,從而改善患兒肺部的通氣狀況[5]。目前氨溴索存在多種給藥方式,其主要的方式為霧化吸入以及靜脈滴注兩種。本文主要研究兩組給藥方式的不同表現。
本次研究證明,干預后,實驗組患兒的療效較對照組高,P<0.05;干預后,實驗組的退熱時間和對照組相似,P>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實驗組的音和咳嗽的消失時間以及氣促的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于肺炎的患兒而言,采取氨溴索霧化吸入的給藥方式,療效顯著,安全度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