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 手術室,廣東 梅州 514011)
手術室器械在外科手術治療中尤為重要,直接關乎手術成功與否,術后器械交接是器械保養維護中重要一環,保證手術器械準確交接,可避免手術進程延誤,減少不必要經濟損失。魚骨圖是一種分析工具,直觀、簡潔、實用,能將不良事件出現后消極處理變成出現前積極預防,使護理人員主動發現工作中的危險因素、不足之處,加強前饋控制,在質量管理中應用廣泛,效果優良[1]。品管圈(QCC)活動是指由相同或相近工作性質的人自發組成5~12 人的活動團隊,通力合作、集思廣益,依照一定活動程序,使用品質管理方法解決工作現場發生的問題,并不斷進行改進,屬自下而上管理方法。相關研究指出,QCC活動在醫院管理中的應用,能有效發揮圈員積極性、創造性,提高管理質量[2]。本研究探討QCC活動聯合魚骨圖分析對手術室術后器械交接缺陷率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2月手術室術后交接器械1236件,2018年11月-2018年12月608件作為對照組,2019年1月-2019年2月628件作為觀察組。我院屬綜合醫院,現開放手術間9 間,年手術量約7500 臺,供應室每天接收器械70 包左右,其中共31名工作人員,包括27名護理人員,4名工勤人員,年齡25~45歲,平均(35.22±4.76)歲,工作時間為8h。
二、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管理,觀察組接受QCC活動聯合魚骨圖分析,具體措施如下。
1.組建QCC 成員如下:護士長1名,護士8名,其中主管護師2名、副主任護師2名、護師4名、護士1名。通過自薦或推舉等方式選出QCC圈長,圈長需領導能力強、專業知識豐富。于2019年1月起舉辦QCC活動,每月開展兩次全員會議,制定活動進度,分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并討論得出解決方法,做好會議記錄,并對成員進行詳細分工。
2.選擇主題 開展QCC 全員會議,確定圈名(無影圈),并繪制圈徽(1名護士在手術室無影燈下工作的圖案)。圈員依照自身工作經驗,列舉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后依據問題重要性、緊迫性采取5 分制進行評價,1分為最低,5分為最高,將評分最高的選題“降低手術室術后器械交接缺陷率”選為本次主題。
3.把握現狀 2018年11月-2018年12月手術室術后器械交接608件,交接缺陷件數為43件,缺陷率達7.07%,17件為器械數量錯誤39.53%(17/43),12件器械規格錯誤27.91%(12/43),9件器械配件缺失20.93%(9/43),2件精密器械缺少保護4.65%(2/43),1件器械受損未標識2.33%(1/43),1件單封器械登記單字跡模糊2.33%(1/43),1件器械預處理差2.33%(1/43),其中器械數量錯誤、器械規格錯誤、器械配件缺失為器械交接缺陷主要原因。
4.設定目標 現狀值為7.07%,圈能力設定為60%,改善重點即器械數量錯誤、器械規格錯誤、器械配件缺失總和,為88.37%,手術室術后器械交接缺陷目標值=現狀值-(現狀值×圈能力×改善重點)=7.07%-(7.07%×60%×88.37%)=3.32%[3]。
5.解析無影圈 全員共同參與,逐一分析器械管理中法、物、機、人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在分析的基礎上制作魚骨圖,尋找問題出現根本原因,具體如下:⑴器械數量錯誤。A.憑經驗清點,且清點人員僅1名;B.無專用裝置放置精密器械;C.手供未當面交接。⑵器械規格錯誤。A.器械數量多;B.多套器械混放;C.單封器械無登記表;D.登記時未寫明規格。⑶器械配件缺失。A.配件易老化、松動;B.交接流程有待完善;C.交班時未交待清楚;D.對器械不熟悉。
6.制定解決措施 全員通過頭腦風暴,依照效益性、經濟性、可行性等原則選定措施,采取5分制進行評價,1分為最差,5分為最優,共8名成員,每項12分,總分96分,將>90分者確定為實行措施,具體如下:⑴器械數量錯誤。A.購進精密儀器放置盒,所有器械裝筐并使用包布包裹;B.增加1名清點工作人員,若數量不相符則重新清點;C.建立器械數目單、交接單。⑵器械規格錯誤。A.一套器械統一裝入一筐;B.建立單封器械登記表,并寫明規格;C.單封器械、整套器械兩類分開放置。⑶器械配件缺失。A.交接器械時對易缺失器械配件予以重點關注;B.對交接雙方護士進行培訓;C.建立易缺失器械配件登記表,若有必要做好標記;D.及時更換老化器械,降低缺失風險;E.建立微信群,及時在群中溝通發現的問題。
三、觀察指標 ⑴比較2組手術室術后器械交接缺陷率。⑵比較2組護理人員能力水平,自制護理人員能力水平自評量表,包括和諧度、品管手法、積極性、團隊凝聚力、自信心、溝通協調能力、責任心、問題解決能力等8個維度,每個維度1~5分,總分8~40分,評分越高表明能力水平越高。經預實驗,本量表評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為0.93,效度系數為0.82。
四、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一、手術室術后器械交接缺陷率 觀察組手術室術后器械交接缺陷率3.18%低于對照組7.07%(P<0.05),見表1。
二、護理人員能力水平 觀察組護理人員能力水平評分為(32.65±5.71)分,對照組為(18.49±5.21)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t=45.501,P<0.001)。
討 論手術室器械是外科手術中重要工具,需重視其保存、交接等各個環節,以保證手術質量與患者生命安全[4]。QCC活動聯合魚骨圖分析作為一種新型護理管理方法,由圈員共同分析、討論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可有效解決問題、改善業績,且圈內定期培訓基本技能與知識,可達到提高管理質量的目的。徐碧文等[5]研究顯示,實施QCC活動之后,手術器械交接錯誤率從原有7.77%降至2.76%,達到預期目標。本研究采用QCC活動聯合魚骨圖分析,通過規范手術室術后器械交接流程,可提高整體工作效率,QCC 圈長明確劃分各個圈員在活動中的職責,能確保器械可追溯,提高器械交接、清洗、運送等環節安全性,同時圈員形成登記規范、放置規范、包裝規范、交接及時等工作思維,能增強圈員責任感,保證器械準確交接,減少差錯發生,從而保證醫療質量[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室術后器械交接缺陷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QCC活動聯合魚骨圖分析應用于手術室術后器械交接,可降低缺陷率。另外,本研究采用QCC活動聯合魚骨圖分析,對圈員進行培訓,可增強其問題解決能力,通過組織會議、頭腦風暴等,可激發圈員參與積極性,增強學習能力。本研究發現,觀察組護理人員能力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QCC活動聯合魚骨圖分析應用于手術室術后器械交接,可提升護理人員能力水平。

表1 手術室術后器械交接缺陷率[n(%)]
綜上,QCC活動聯合魚骨圖分析應用于手術室術后器械交接,可降低缺陷率,且可提升護理人員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