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政 顧小宇 (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江蘇 張家港 215600)
老年重癥心力衰竭的病情進展速度較快,短期內即可合并有明顯的多臟器衰竭或者心肺循環障礙表現〔1,2〕。通過對于老年重癥心力衰竭的病情評估或者臨床預后的預測,能夠在老年重癥心力衰竭的診斷和治療過程中發揮作用,從而指導臨床上老年重癥心力衰竭的預后工作。血清中標志物或者分子蛋白的檢測,能夠為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一定的定量化依據。氨基末端腦鈉尿肽(NT-proBNP)是鈉尿肽前體性物質,其能夠通過反映心肌細胞的舒張儲備功能,加劇心肌細胞的損傷凋亡,從而影響到心血管臨床結局,干預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死風險〔3,4〕。目前為止多數研究者探討了NT-proBNP的表達與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發病和病情程度的關系,認為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或者心力衰竭患者中,NT-proBNP的表達濃度可明顯上升〔5,6〕,但缺乏對于NT-proBNP的表達與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臨床預后的多因素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對于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結局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治療的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101例(觀察組),納入標準:①診斷符合中華內科學會制定的標準〔7〕;②超聲心動圖檢查示左心室擴大,左室射血分數(LVEF)≤50%;③年齡≥60歲;④臨床資料保存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甲狀腺疾病、急慢性感染等其他疾病;②有心肌梗死、心臟瓣膜疾病等其他心臟疾病。同時選取健康體檢者100例作為對照組,兩組一般資料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實驗方法 采用外周靜脈血3~5 ml,室溫下放置5~10 min,自然分層后抽取上層清亮液體待測。采用貝克曼庫爾特UniCel DxI 800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進行NT-proBNP的檢測,化學發光顯色試劑盒購自賽默飛公司。
1.3資料收集 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一般性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體重指數、收縮壓、舒張壓、呼吸頻率、高血壓、糖尿病等情況,并采用現場調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心臟超聲檢查指標。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t、χ2檢驗、Logistic回歸分析。
2.1兩組血清NT-proBNP水平比較 觀察組血清NT-proBNP水平〔(6 800.64±1 221.03)pg/ml〕明顯高于對照組〔(87.54±12.26)pg/ml,t=54.975,P=0.000〕。
2.2觀察組不同預后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比較 觀察組住院治療期間共死亡32例,存活69例;死亡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8 912.50±1 084.60)pg/ml〕明顯高于存活患者〔(5 821.23±1 043.58)pg/ml,t=13.679,P=0.000〕。
2.3觀察組不同預后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觀察組死亡患者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分級Ⅳ級比例明顯高于存活患者,而LEVF明顯低于存活患者(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不同預后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2.4多因素分析 將上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是否死亡作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NT-proBNP、LVEF和NYHA分級是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P<0.001),見表2。

表2 多因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長期高血壓或者嚴重的代謝系統疾病,均能夠促進老年重癥心力衰竭的發生〔8〕。相比于普通心力衰竭或者年輕型患者,老年重癥心力衰竭具有下列幾個方面的病情特征〔9,10〕:(1)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較高,基礎性合并疾病較多,治療的敏感性不佳,治療整體臨床預后較差;(2)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病情進展較為隱匿,多數患者可無典型的臨床癥狀或者病情分階段進展過程。通過對于老年重癥心力衰竭的病情評估,能夠為臨床上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抗心力衰竭治療或者強心治療提供參考節點。心臟超聲對于老年重癥心力衰竭并無顯著的臨床預后評估價值,其雖然能夠評估心臟泵血功能,但其對于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并無病情預測價值。心肌酶譜對于合并有心肌細胞損傷的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較高的評估價值,但多數患者可無明顯的心肌酶譜的上升。鈉尿肽前體物質是心房細胞在應激性損傷過程中釋放的糖蛋白成分,其能夠反映心肌細胞儲備功能和心肌細胞順應性。
NT-proBNP是鈉尿肽前體物質,在心房細胞間質組織或者心房細胞質中,均存在較高的NT-proBNP的表達。心房細胞順應性下降,導致的血液斷流能夠通過形成機械性刺激誘導心房細胞腺體成分的活化,加劇NT-proBNP的釋放〔11,12〕。有研究較為深入地揭示了NT-proBN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分布或者表達情況〔13〕,但關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危險因素的分析不足。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的表達定量水平可隨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惡化而上升,心功能惡化程度越高,NT-proBNP的表達濃度也越高,同時NT-proBNP還能夠對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預后起一定的標志作用〔14,15〕。本文提示了NT-proBNP對于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臨床預后的影響。分析原因,由于在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中,NT-proBNP較高的患者,其心房細胞應激條件下的損傷程度較高,心臟電生理異常、心肌細胞等長收縮功能障礙等,均能夠影響到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病死結局。本研究結果表明心功能分級系統或者心功能射血分數對于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臨床預后的影響。這主要由于相關指標,能夠直接影響到心肌細胞的生理功能,導致心血管循環衰竭的發生。危險因素分析發現,血清NT-proBNP、LVEF和NYHA分級是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臨床上對于心功能較差或者血清NT-proBNP明顯上升的患者,可以通過綜合性的強心、利尿、介入等治療方式,從而改善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