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國家大力推行海外孔子學院及孔子課堂的漢語教學事業。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海外孔子學院及孔子課堂的漢語教學對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起著更有力的推動作用。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分支——茶文化,在海外漢語教學中應當遵循科學性、實用性、針對性、趣味性的原則。融入茶文化的海外漢語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選擇、師資隊伍等方面都應當有所革新,以實現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以促進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關鍵詞:孔子學院 漢語教學 茶文化
自國家在海外建立孔子學院及孔子課堂之后,我國海外漢語推廣事業的進程也日趨迅猛。孔子學院、孔子課堂以及世界各地漢語學習者的數量都在急劇攀升。根據360百科的資料:“截至2018年12月,中國已在15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現有注冊學員210萬人,中外專兼職教師4.6萬人”。在新時期下,“一帶一路”的倡議給海外漢語教學帶了新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新挑戰。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在不同的場合,就國家文化軟實力闡發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海外漢語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國家文化軟實力。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其在針對海外漢語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以茶文化為依托,海外漢語學習者能更好地領略中國文化的精髓,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
本文將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研究如何將茶文化融入海外漢語教學中,以提升海外漢語教學水平,更好地為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服務。
1.海外孔子學院漢語教學中融入茶文化的原則
1.1科學性。科學性原則是海外漢語教師對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當遵循的原則。從教學大綱的擬定,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計劃的安排再到教學內容的選擇等都需要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茶文化作為漢語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如何科學合理地融入漢語教學過程中。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茶文化,以規范的語言、科學的表述來進行課堂教學,同時教師所教授的內容應當符合學習者的語言規律和語言學習規律。海外漢語學習者在其當地文化背景下,往往會產生思維定勢,這更需要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統籌安排,以便更好地將以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文化深入海外漢語學習者的內心。
1.2實用性。實用性原則也是教師在針對海外漢語學習者教學時應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針對海外孔子學院的不同漢語學習者,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到各自不同學習者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以便更好地為其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茶文化的融入肩負著中國文化傳播的使命,同時茶文化的融入也應當兼具實用性的特點。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孔子學院漢語學習者畢業以后會充當文化大使的角色,有的甚至會進入企業充當翻譯、談判者的角色,那么這樣一批漢語學習者必然要掌握中國禮儀方面的相關知識。而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與中國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征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漢語學習者在了解和掌握相關的文化之后,能更好地面對以后的生活和工作。
1.3針對性。針對性即意味著漢語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海外孔子學院的學習者主要以大學生為主,同時還包括社會其他人員。而孔子學院的大學生還包括漢語言專業的學生以及其他專業的學習者。面對這樣復雜的教學群體,漢語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學習者自身特點、漢語學習水平的差異以及對中國文化的了解程度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如針對海外孔子學院中的社會人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并結合一定的實物向其講解茶文化的相關知識,并進行演示;面對漢語言專業的大學生,教師應將茶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系統細致地講解。總之,面對不同的教學群體,所涉及的茶文化的內容深淺、詳略都應有所差異。
1.4趣味性。在針對海外漢語者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有做到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統一,才能更有效地實施教學。首先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就應當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注重課堂教學活動的生動豐富;其次在具體的教學環節,教師應當充分調動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使學習者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知識。而茶文化相關內容有其自身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兼顧“情趣”和“理趣”。如在講解完有關茶文化的相關知識后,可以進行茶藝的展示。在針對海外孔子學院中年齡較小的學習者,漢語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演一演的方式使其掌握與茶文化相關的禮儀。
2.海外孔子學院漢語教學中融入茶文化的現狀
海外孔子學院漢語教學有關茶文化的教學主要面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選擇、師資隊伍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因素也制約著茶文化在漢語教學中的有效開展。筆者擬從以上四個方面展開論述。
首先,在教學內容方面,與茶文化相關的內容在教材中缺乏一定的系統性,茶文化相關的內容往往零散地分布于漢語綜合課、寫作課、視聽課等課程中,并且教學內容往往出現交叉重復的現象。這些內容無法幫學生建立完整的茶文化知識體系。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時,往往出現取舍不當甚至無從取舍的現象。
其次,在教學方法方面,海外漢語教學中茶文化的教學方法還不夠豐富,同時由于受到時空的限制,海外漢語學習者無法直觀地感受茶文化中的采茶、制茶,而只能品茶,而對于中國茶葉的種類也不能做到齊全。教師在進行茶文化教學過程中,過多地借助于多媒體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而缺乏相應的實踐,致使學生無法形成對學習茶文化的持久興趣,從而海外孔子學院的漢語學習者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再次,在教材方面,針對海外漢語學習者所編纂的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教材種類不夠豐富,并且將適合海外漢語學習者的茶文化相關教材的當地譯本也較少,學習者在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現有的茶文化的教材往往出現單調、枯燥的現象,無法滿足海外漢語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從豐富而又龐雜的中國茶文化中選擇適合不同國別、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學習需求漢語學習者的學習內容再編寫成教材仍需要斟酌。
最后,在師資層面,在海外孔子學院從事漢語教學的教師對系統的茶文化的掌握還不夠,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事實上,海外漢語教學對教師的整體素質與專業知識水平相對較高。漢語教師不僅需要系統的漢語本體方面的知識,還應具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掌握以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等。海外漢語教師在出國前沒有經過系統的茶文化知識的培訓,只是在培訓時有茶藝學習這一項目。因此,教師茶文化相關的理論知識還有待加強。
3.海外孔子學院漢語教學中融入茶文化的對策
首先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應當結合教材、網絡等資源選擇適合海外漢語學習者的有關茶文化的相關知識,并將這些知識形成系統的專題性內容。海外漢語教師應當研究學習者的特點,通過集體備課選定適合當地孔子學院漢語學習者的有關茶文化的教學內容,在接下來的漢語教學中有機地融入其中,同時應當避免出現所選擇的內容與教材中已有的內容重復的現象。另外,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也應當充分考慮所選擇內容的科學性、合理性、針對性、趣味性。
其次,在教學方法方面,海外漢語教師應當充分考慮所教學生特點,綜合運用講授法、直觀法、演示法等方法。既注重知識性,又注重所教授的茶文化內容的趣味性,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講、說、演、唱等方式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中國茶文化的魅力。教師還應該盡可能地創造條件,為學生營造茶文化體驗館,布置茶文化主題特色教室。有條件的孔子學院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夏令營,到中國實地體驗茶文化。總之,海外漢語教師應當因地制宜,注重茶文化教學方法的令活動與多樣性,以便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再次,在教材方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教材資源,從中選擇適合海外孔子學院學習者的內容。同時,教師還可以和國內孔子學院密切聯系,由孔子學院牽頭,組織相應的專家學者編寫出適合不同國別、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習者的有關茶文化的相關教材。除了紙質教材之外,教師還可以開發出相應的網絡資源,供學生使用。在教材開發的難易度、適用性等方面,海外孔子學院漢語教師還應當仔細斟酌。
最后,在師資方面,國家漢辦應鼓勵和引導漢語教師注重“內功”的修煉,以促使漢語教師形成扎實的漢語本體知識、漢語教學技能、中國傳統文化知識與教學技能、良好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與知識以及相應的教學經驗與技能。國家漢辦在對漢語公派教師及漢語教師志愿者進行培訓時,除了進行茶藝內容的培訓之外,還應當系統地講授有關中國茶文化方面的知識,以便使學生對茶文化知識有系統和理性的認識。除了線下對漢語教師的培訓之外,國家漢辦還可以開發出相應的在線課程供海外漢語教師學習使用。
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海外漢語教學與國內對外漢語教學協同發展,共同為漢語國際推廣、中國文化的傳播以及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海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海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茶文化的教學應當遵循科學性、實用性、針對性、趣味性的原則,積極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選擇、師資隊伍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不斷豐富和完善適合海外孔子學院學習者的教學內容,采用恰當合理的教學方法,編纂選擇有針對性的的教材,進行提升師資隊伍,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茶文化真正融于海外漢語教學過程中,以實現中華文化的傳播,促進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辛慧.“一帶一路”背景下漢語國際教育中茶文化教學原則、困境及對策[J].農業考古,2017(5):114-117
[2]付文萍.試論對外漢語中國文化教學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葉,2017(3):315-316
[3]高洋洋.傳統茶文化融入孔子學院漢語教學研究[J].福建茶葉,2018(5):219
(作者介紹:謝平,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基礎課部大學語文教師,兼國際文化教育學院漢語綜合課教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對外漢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