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延期開學期間,上海市閔行區閔行第四幼兒園堅持“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而“不停教”的背后需要“不停研”來作保障。作為教研管理者,我們不禁反思:線上的教研活動僅僅只是教研場地的“云”遷移嗎?如何跨越疫情防控期間的“時空距離”來開展有效的線上教研活動?
2019年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教研工作包含“四個服務”:服務學校教育教學、服務教師專業成長、服務學生全面發展、服務教育管理決策。可見,教研工作的直接作用是幫助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其背后的著力點在于幫助一線教師解決實踐工作中的各種問題。
掃除技術障礙,演練培訓保駕護航。為保障“云教研”活動的順利開展,全園上下積極探尋便捷、高效、適宜的線上操作平臺,保留原來的QQ群、微信群,同時拓展使用“騰訊會議”軟件,助力教研互動學習。面對新平臺的出現,如何使教師快速掌握軟件技術,有效地為教研服務,成為教研管理團隊首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教研部門負責人帶領園所課程中心組成員,通過“下發操作手冊—解讀與演示結合—成員自行嘗試”三步驟,手把手指導成員們學習操作技巧。其次,由中心組成員出發,逐步輻射各年級組,分享操作經驗,以點帶面,為后續的在線教研化解了技術上的難題,同時發揮課程組互幫互助的精神,為正常開展教研活動做好充分準備。
設計預備流程,以人為本厘清邏輯。以教研活動策劃為切入點,完善教研活動的“造血”機制。我們嘗試以組織者的教研思考為出發點,以活動方案設計為抓手開展針對性扶持,分別對不同專業水平的教研組長啟動“造血”扶持措施。
一方面,以教研年齡階段處于職初期(0-3年)的組長為例,我們提出“三項把握”和“五個步驟”的具體線上教研操作流程。“三項把握”即:把握教研活動策劃的核心依據,把握教研活動的策劃內容,把握教研活動的策劃方法及步驟。“五個步驟”指:預備詳案、布置任務、預約訪談、開始教研和研后反思。
另一方面,我們依托園部之前建立的“教研組長結對制度”,將年輕的教研組長與成熟型組長匹配結對,共同攜手對教研活動的預設計劃進行合理修訂,同時進入教研現場觀摩,積極互動,讓有經驗的組長有效發揮專業領域認知、方法方面的優勢。
借助上述操作流程和結對制度,讓年輕的教研組長們逐步學習具體的實施流程。過程中還應注意“云端”教研的單次時長(1-1.5小時為宜)、預約主發言的人員名單、次數、共享文件的上傳等細節問題。技術作為一種手段,為教研服務的同時,更要成為“有形的手”,切實讓教師們受益,提高教學研究思考的實效性。
“云教研”突破了時空限制,擴大了教研職能范圍,為教師平臺學習資源的拓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如今,教師們能夠輕松利用網絡推送、視頻直播、在線觀看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研究,但是線上教研的有效性怎樣達成,這仍是我們必須關注并不斷完善與補充的思考題。
對接線下普遍困惑,云上尋找解決路徑。幼兒長時間的宅家休息,給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家長有哪些需要教師幫助化解的難題呢?通過前期全園性的家園問卷調查,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作息生活習慣如何養成?長時間宅家可以玩什么?不聽話發脾氣怎么辦?視力保護怎么做?家中的幼小銜接,需要提前學習嗎?祖輩家長的育兒水平如何提升?
于是,我們引領教師進行“云教研”思考,探尋相應的化解方法,落實教育指導行為。
以教研室為問題發起者,發揮課程中心組骨干教師智慧,分年級組展開小、中、大各年齡段的作息時間架構,以圖文表格的形式,呈現給家長,便于家長在家庭中進行參考或對照實施,進一步有序規劃幼兒的一日生活。
為了保證全園幼兒的身心健康與安全,豐富延期開學期間的居家生活,由教研室領銜開發、教師協同參與,幼兒園定期為家長和幼兒提供可在家進行的游戲活動素材和學習指導建議。
為將疫情防控落到實處,園所第一時間召開微信會議,確定保健課堂宣傳小組,主要負責商討“保健知識課堂”系列活動,由保健老師帶領教師分組分期參與研討,對家長們在安全健康方面進行家園指導。
設計多元參與形式,營造豐富互動氛圍。開放性的“云教研”,使教師們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當我們體驗著便捷自由、跨時空銜接、資源共享等線上操作帶來的優勢,對教研形式的計劃性與靈活性的有機融合、教師專業成長自覺的凸顯、溫馨教研氛圍的營造等思考,都需要有深度、有溫度地進行。
比如我們嘗試利用教研課件中的倒計時功能,通過“滾動播放+暫停”的方式,隨機鎖定相關教師姓名,使其成為本話題的發言人,以此為基礎進行發言接龍,這樣便能讓在線教研的每位教師都有一次均等的參與隨機互動機會;利用直播軟件中的彈幕功能,鼓勵教師們積極與教研主持人開展趣味互動,充分感受“云教研”活動給大家帶來的多元感官刺激和思維碰撞。
這次突發的疫情,是對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狀態、工作學習方式的挑戰。教師再次對互聯網思維進行深入學習,并對后期工作的開展有了進一步的反思。
線上線下教研,探索融合互補模式。根據互聯網思維的用戶需求概念,努力打造適合互聯網客戶所需的產品是不二原則。據此,我們對線上教研活動也展開了相應的反思。以“用戶至上”的理念為核心,我們所要架構預設的教研活動理應成為教師們愿意接受、喜歡研訓、體驗成長的平臺,線上線下途徑不同,但我們要做的就是尋找平衡點。
首先,作為教研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必須清楚地對教研問題有所分析,并嘗試依據教研問題的引領,能夠較為準確地找到適合教師們研討學習的形式。其次,我們仍然需要注意把握線上和線下的教研比重,根據教研主題、內容和實際需求選取適宜的手段,真正做好線上與線下的融合互補。
拓展教研范圍,實現“云教研”聯手。當互聯網將我們的視界擴大、信息越發能共享的時候,我們的“云教研”顯然有可拓展性空間。
例如園內骨干教師組織學員通過文本學習、平臺講學、微信互動、案例教學分析等途徑,開展線上直播培訓和互動研討,切實搭建起了我園教師與分園教師之間的“云端”教研情感連線平臺。不僅如此,我們還積極輸送園內在教學上有特色的教師,參與區域層面的課程基地教研,實現了“云端”教研聯動,發揮了“云端”雙贏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