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旭聰 石笑娜 陳紅 唐小倩 肖新
摘要: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戰略,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強化鄉村規劃引領,強調要把加強規劃管理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作,實現規劃管理全覆蓋。我國的農業園區雖然發展迅速,但由于區域不平衡性、園區多樣性、技術不成熟性和管理多部門性等因素,現階段我國農業園區仍處于多而不優、規劃效益不高的狀態。現代農業園區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必須要做好規劃設計工作,強化規劃的引領作用。基于此,對我國農業園區規劃的思路和實踐進行研究,找到規劃布局不合理、規劃思路單一、規劃承載能力差、資金投入少等制約我國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的幾方面因素,并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發展農業園區規劃工作提出了明確規劃思路、發揮示范作用、加強資金籌集、完善政策標準、強化科技支撐等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現代農業園區;規劃;科技支撐;對策
中圖分類號: TU986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20)13-0013-04
收稿日期:2020-03-12
基金項目:安徽省重大科技專項(編號:1603070112)。
作者簡介:江旭聰(1995—),男,安徽桐城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現代農業園區規劃研究。E-mail:1570782419@qq.com。
通信作者:肖新,博士,教授,主要從事環境生態與區域規劃研究。E-mail:xiaoxin8088@126.com。黨中央、國務院一直以來都高度重視“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將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來實施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1]。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既切中了當前制約我國“三農”發展的最大短板,也指明了新時代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新目標、新方向和新思路。鄉村振興需要規劃先行,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序實施離不開現代農業園區的規劃設計。
現代農業園區以技術密集為主要特點,以科技開發、示范、輻射和推廣為主要內容,以促進區域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目標[2]。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園區是農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現代農業園區是“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的重要載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民增收、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抓手。但對照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對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我國現代農業園區發展既存在諸多有利條件和機遇,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必須做好規劃設計,強化規劃的引領作用,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建設任重道遠。因此,有必要對我國現代農業園區規劃的思路和實踐進行認真研究,特別是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現代農業園區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梳理,以推動現代農業園區的發展在新時代邁上新的臺階。
1現代農業園區規劃的重要意義
現代農業園區是集中體現各地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代表,在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助力精準扶貧等方面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科學編制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對于展示農業園區形象、保證農業園區順利運營至關重要。因此,對現代農業園區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不僅可有效整合和合理開發園區內優勢農業資源,還可使現代農業園區按照規劃思路朝著規劃目標和方向有序地發展,從而獲得更高的經濟社會價值。做好農業園區規劃的重要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現代農業園區規劃是實現鄉村振興的迫切需要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農業也處在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的關鍵時刻,農業只有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因此,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時代大背景下,對照鄉村振興戰略要求,規劃建設一批符合新時代發展趨勢的現代農業園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迫在眉睫的時代課題。
通過科學規劃建設高質量的現代農業園區可以將農業高新技術和先進理念輻射到農業園區內,從而使其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區域農業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規劃建設高質量的現代農業園區還可以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進一步聚集和吸引人才、科技、土地等現代農業生產要素,打造集生產、加工、流通、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推進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發展以及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農業園區一頭連著工業、一頭連著農業,一邊接著城市、一邊接著農村,讓現代農業園區成為了城市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流向農村的重要載體,農業園區的規劃建設也給返鄉人員干事創業搭建了舞臺,為進一步聯工促農、聯城帶鄉,逐漸縮小城鄉差距,推進城鄉一體化以及構建新型城鄉關系提供了橋梁紐帶。可以說,做好現代農業園區規劃是新時代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功在當下、利在千秋,須要持久抓好、久久為功。
1.2規劃可以突出園區特色,完善園區功能分區
現代農業園區要想擁有核心競爭力,除了需要擁有特色主導產業外,還需要具備農業園區自身的特色,因此規劃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現代農業園區在規劃設計過程中,須要在考慮保留農業本身自然屬性的同時,不斷利用新手段、新技術來展現園區的現代化氣息,使得農業園區形成自身的鮮明特色,如在園區規劃中設計農事體驗、可食地景、文化研學等環節,形成集科學性、藝術性、文化性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休閑特色觀光園區。反之,如果沒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園區內田園風光及自然特色,只是簡單地對功能區進行劃分,就會造成園區內很多特色地形、地貌等被忽略,甚至被破壞,很多不合理的景觀設施更是造成了大量建設資金的浪費,同時也破壞了園區的自然生態屬性,導致農業園區喪失特色,缺乏吸引力和競爭力。此外,對農業園區進行科學規劃還可以劃分出不同的功能分區,通過對園區內產業功能進行合理分配來促進區域空間布局與產業布局的有機融合。因此,做好園區的規劃設計對于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特色和確定現代農業園區的功能分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3規劃可以使園區內容更豐富,建設更合理,更節省成本
很多農業園區在發展建設中由于沒有進行事先科學合理的系統規劃,只是通過簡單零散的想法去不斷添加建設內容,直接導致建成后的農業園區缺乏主題,造成了很多功能的重疊,使得園區發展后勁嚴重不足,甚至嚴重違反了用地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致使園區經營慘淡,得不償失。因此,現代農業園區一定要先規劃后建設,先建設后規劃或者邊建設邊規劃等都是不可取的。
對農業園區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可以高效分析項目區域綜合因素,充分利用園區資源,有針對性地對園區做出合理化建設,不斷豐富園區內容,使得園區建設布局更加科學合理,園區功能更加齊全。另外,園區投資者和經營主體也完全可以按照事先規劃量力而行、分步實施,避免很多重復建設和推倒重來,避免不必要的浪費,節省更多的成本。
2我國農業園區規劃建設的問題基本現狀
我國的農業園區規劃建設起步相對國外來說并不是很早,雖然經歷了初步探索、規范發展、成熟提高等階段,但現階段我國農業園區規劃仍處于多而不優、效益不高的狀態。按照規劃目標,現代農業園區規劃應該能夠起到放活農業園區開發潛力、激發農業園區發展動能的作用,但由于區域不平衡性、園區多樣性、法理薄弱性、技術不成熟性和管理多部門性等因素,不少農業園區容易出現僅僅明確規劃目標宏觀定位的問題,使得規劃難以落地生根、有序實施,甚至效果會與初衷相背離。也有一些農業園區在規劃編制期間沒有充分開展前期調研和分析論證,致使農業園區規劃缺少科學合理性,導致功能定位不準確、優勢產業不突出、空間結構不清晰、區域城鄉聯動不明顯,很難將農業園區內各種資源進行高效和立體整合,直接導致農業園區在發展中逐漸被淘汰。此外,在功利主義的驅動下,部分農業園區規劃項目脫離實際,規劃編制“非農化”傾向突出,農業園區規劃設計和規劃實施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園區內生發展動能不足,地域特色不明顯,不能從根本上激活農業園區發展的活力,涌現出“千園一面”的現象,導致不少規劃后的農業園區失去了“農”的氣息。
3我國農業園區規劃建設的制約因素和存在的主要問題由于我國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建設發展的時間較短,特別是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各種規劃思路和技術還不夠成熟,農業園區規劃在規劃思路、功能定位、空間布局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3.1規劃建設總體規劃布局缺乏,空間布局不合理
目前國家對農業園區規劃建設的統一宏觀指導還不夠,政策滯后于發展,農業園區缺乏宏觀體系上的總體規劃。不少農業園區規劃的編制與政府、農民溝通不足,存在盲目選址、盲目規劃或者“先建設后規劃”“邊建設邊規劃”的現象,致使部分農業園區規劃布局散亂,地方文化及民族特色不突出,難以承接城市的功能輻射,面向鄉村的公共服務能力較弱。在空間布局上,部分農業園區規劃存在建設和示范內容過多,規劃重點特別是主導產業不突出,規劃內容重復或分散,未形成農業園區自身特色等問題,不僅沒有充分發揮園區內農業資源的優勢,更造成了建設資金浪費,直接或間接導致農業園區的示范、推廣等作用在規劃中沒有充分地表現出來,更影響了農業園區的持續健康發展。
3.2規劃建設示范目的不明確,規劃思路單一
現代農業園區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部分農業園區規劃的編制不注重園區規模、結構和效益的協調統一,不立足于市場,不重視在農產品精深加工、物流服務以及品牌創建等領域上下功夫,因而不能夠把園區做大做精做強,無法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再加上規劃思路的單一,導致農業園區容易出現特色不明顯、生態人居環境不優、文化傳承不佳、鄉村治理不足、發展活力不強等問題,甚至出現“千園一面”的現象。
3.3規劃建設承載能力差,產業發展水平低
在規劃建設過程中,有的農業園區存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水、電、路、網、綠化及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配套不到位,農業園區面貌改善步伐緩慢,農業園區的產業發展水平不高等情況,不少園區還停留在以一產為主的傳統階段,二產發展嚴重滯后,三產種類少、規模小、層次低,落后的產業環境難以吸引各類投資者到園區落戶,直接導致了農業園區勞動力吸納力弱,產業發展水平跟不上社會發展節奏。
3.4規劃建設科技支撐體系不健全,技術人才急缺
現代農業園區規劃離不開科技的支撐,但我國現階段專業從事現代農業園區規劃編制與園區建設的科技人員比例還比較低,相關科研單位和一些企業同農業園區管理部門在人才交流、成果開發等方面的溝通渠道不暢通。部分農業園區的經營管理者仍缺乏科技創新的意識,不愿意在農業園區建設,特別是科技成果引進和轉讓上投入太多的費用,園區規劃建設的科技支撐體系明顯不強,再加上專業指導以及參與園區建設與管理的綜合技術型人才的缺乏,致使農業園區的產業技術結構不合理、園區發展后勁不足。此外,在“四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時代,我國農業園區信息化的技術成熟度相對較低,企業和科研機構高端技術研發還不成熟[3],農業園區信息化各項關鍵技術研發仍處于實驗室中試階段,而發達國家的相關技術已經進入了產業化階段[4],因此很難適應鄉村振興對農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3.5規劃建設投入少,體制機制不健全
目前,農業園區規劃項目的實施主要靠向上級政府申請,基層負責運營和維護,各級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非常有限,資金問題成為制約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建設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還存在體制機制障礙沒有真正消除的現象。農業園區建設缺乏必要的行政事權和與之相匹配的財權,“小馬拉大車”現象較突出。
4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園區規劃建設對策建議
4.1明確規劃思路,注重與國家戰略緊密結合
編制現代農業園區規劃要以市場為導向,經濟效益為中心,產業發展基礎為主要依據,不斷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為根本,成果轉化和科技型企業孵化為主攻方向[5],更要與當前的國家戰略緊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全面關注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等問題,是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依據,全面體現了先進、科學的價值取向。現代農業園區是鄉村振興的產業支撐和物質基礎,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將現代農業園區規劃與《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緊密結合,有助于兩者相互融合促進,利用國家戰略規劃的思想指導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建設,必將會更好地推動現代農業園區持續健康和高質量發展,同時也會加速推進城鄉一體化,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從而不斷提升整個農業產業化水平。
4.2發揮示范作用,建立合理機制
在現代農業園區規劃設計中更應該強調鄉村空間、文化、產業、生態多方面內容共同發展,注重把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生態作為一個整體進行開發,強化農業產品、農事景觀、鄉土文化和休閑農業經營場所的創意設計,在規劃思路上可借鑒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的成功經驗,讓規劃后的農業園區既具有美麗經濟,又具有美麗生態和美好生活,形成“三美融合”的健康脈絡。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在園區規劃中要特別考慮產業帶動園區內生發展的功能,在農業園區規劃中要合理進行產業空間布局,側重產業鏈的縱橫延伸;另外還要協調好產業與園區生態環境、人文歷史、社會經濟等方面的關系,注重讓農業園區依托產業進行特色化、品質化發展;同時也要建立起園區規劃多部門聯合協調機制,加強對地方科學編制農業園區規劃的指導、培訓和監管,適時開展農業園區規劃編制和實施專項督查行動,形成以農業部門為主,農業、科技、自然資源等多部門聯動的綜合管理體系,以順應現代農業園區“大農業”的發展路徑[6];此外要推進“多規合一”“規劃先行”等具有重要基礎性作用措施的落實,確保現代農業園區規劃科學合理、特色鮮明,真正發揮規劃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完善管理體制,加強協同合作。
4.3加強資金籌集,不斷整合各類資源
現代農業園區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財政資金的投入,政府部門要加大對各類農業園區規劃項目的資金支持,可以設立專項資金,對涉及農業園區規劃的項目給予傾斜。此外,還要采取多種形式吸引社會各界的投資主體,擺脫單一的依靠政府“輸血”狀態[7]。在農業園區規劃中還要積極整合各類優勢資源,比如可以通過產學研合作等形式不斷進行體制機制的創新,通過先進技術的引進、組裝、集成和成果的轉化實現農業技術的集成創新,集聚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市場活力的龍頭企業入駐農業園區等。此外,還要重點構筑產業、技術和服務等平臺,吸引技術、人才、資金等多方位的投入要素和政府、企業、高校以及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多元化的建設主體,聚集農業園區內外各種資源,從而帶動整個農業園區發展。
4.4完善政策標準,加強專業規劃人才的培養
現代新型農業園區規劃研究目前一般采用政策導向的定性方法,在今后可以考慮合理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將更多的資源運用到現代農業園區規劃中,用科學性數據來支撐和完善規劃,使得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在具體實踐中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更加契合當前鄉村振興的實際需要[7]。另外,政府部門可以在財政投入、融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全面提速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步伐,或者通過統一實施相關標準和不斷完善相關政策來支持現代農業園區規劃,為做好園區規劃設計提供便利和指導。在現代和未來的農業發展中,農業科技人才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農業園區的規劃更離不開高素質的技術人才,政府應進一步投入精力,加大對新型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不斷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綜合能力,著力培養一批懂農業、懂規劃、愛農業的專業型技術人才。
4.5強化科技支撐,注重突出規劃特色
現代農業園區要想具備核心競爭力,就要在規劃設計中更加注重突出園區的主導產業以及園區的發展定位和經營特色等。這就要求農業園區在規劃中注重強化各產業鏈條、各環節的科技支撐,比如在規劃產業模式上,可以設計出立體式的現代化種養模式,使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機結合,兼顧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在科技力量投入上,可以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引導高新技術企業入駐園區,推動新品種、新技術等在農業園區的示范應用,鼓勵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創新,支持科研院所在園區設立研發機構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等,此外,還要重點加強農業園區信息化建設,只有讓農業園區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快速讓農業園區發展緊跟時代步伐。在規劃中要突出園區特色,這就要求園區要不斷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因為現代鄉村產業要更加注重發展集產、加、銷、游于一體的多功能產業,所以在園區規劃中要注重把農產品生產加工與休閑、旅游、研學等進行有機結合,引進產業化龍頭企業,打造集休閑觀光、生態旅游、農產品生產、農業技術研發與推廣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不斷延伸產業鏈,有效促進農業增效、園區增綠、農民增收,推動園區健康發展。與此同時,在規劃中還必須考慮開發與保護并舉,充分保護地方文化遺產,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且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農業文化旅游統籌推進,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推進現代農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走出一條“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鄉村振興、綠色發展之路,使規劃后的園區變景區、 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另外,在現代農業園區規劃設計中應特別注重因地制宜,要根據實際需求因地制宜確定每個農業園區的主導產業,做到“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彰顯特色”,進而實現農業園區的可持續發展[8]。
5結束語
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
重要橋梁,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規劃理念是否足夠新穎、定位是否準確、布局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園區建設的成效和區域農業的發展[9]。在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下用先進的理念和思路不斷豐富農業園區規劃內容、完善農業園區規劃建設體系、指導農業園區規劃建設,不僅有利于現代農業園區的持續健康發展,還能不斷激發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的內生動能,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從而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樣板區。
參考文獻:
[1]蔣季北.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現代農業園區規劃設計研究[J]. 鄉村科技,2019(12):54-55.
[2]唐惠娟. 鄉村振興戰略路徑探索[J]. 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16):30-31.
[3]張騫,淮賀舉,孫寧. 信息化引領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9,21(12):8-13.
[4]趙春江,楊信廷,李斌. 中國農業信息技術發展回顧及展望[J]. 農學學報,2018,8(1):172-178.
[5]信軍. 農業園區規劃編制內容初探[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4,35(5):117-122.
[6]趙之楓. 基于互動理念的現代農業園區規劃研究[J]. 城市規劃,2013(11):34-38.
[7]王寶平. 楊凌示范區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研究[D].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
[8]黃歡,朱清,劉慶友. 農業文化與觀光農園開發探究[J]. 湖南農業科學,2010(增刊1):38-40.
[9]曹陽,柯清標,段洪洋. 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創意實證研究——以東莞市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5):162-166.韓喜紅. 從縣長直播風來看疫情后貧困地區農產品直播營銷新發展[J]. 江蘇農業科學,2020,48(13):17-22.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