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秀
高連奎說:“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世界各國都在停工,這對中國的出口相應也會產生一些影響。”
2020年,一場來勢兇猛的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威脅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國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部分省際、城市交通停運,居民小區進行封閉管理,強化對流動人員的疫情監測等。由此,也導致了部分工廠停工、生產經營暫停,各行各業均受到嚴重的沖擊,社會各界對于中國經濟形勢也產生了擔憂。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是否存在影響這個問題,本刊記者專訪了國際信息發展組織專家、北大國經智庫專家高連奎。
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重大
“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特別大的。我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能保持正增長就不錯了。最初,人們認為,這只是中國的一場疫情,沒想到后來蔓延到了全世界,也超出了人們的意料之外。疫情影響到了各個行業?!备哌B奎開門見山地說,影響最大的是與人員聚集相關的服務業,比如,餐飲、酒店、旅游、購物、娛樂、健身、車輛服務等。但困難也是機遇,這場疫情也會推動中國在一些科技領域的進步,比如,居家辦公、信息科技、醫療科技方面的進步。這些科技方面的進步在疫情之后,可能會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比較大的推動作用。
高連奎說:“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世界各國都在停工,這對中國的出口相應也會產生一些影響。其實,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肯定會減少。當世界其他國家進口減少,中國的出口就會受到影響。但是,由于中國較好地控制住了這場疫情,因此對醫療物資、防護物資的出口則會極大地增加??傊衲曛袊倪M出口總額肯定是要下降不少的?!?/p>
適度放松房地產政策調控可刺激經濟復蘇
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的命脈。因此,發展經濟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策略。疫情之下,中央多次強調,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為此,“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備受人們關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建設。
高連奎表示,新基建可刺激投資。既然提出來了,就應該快馬加鞭地實施。同時,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國家還應該有針對性地出臺一些刺激消費的政策。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國家出臺了家電下鄉、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在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第一個就是汽車產業振興規劃。通過車購稅減半、汽車下鄉、以舊換新等一系列鼓勵政策,中國汽車銷量從2009年到2010年兩年翻了一番,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第一大新車市場。目前來說,為了盡快恢復中國經濟,應該在房地產調控、汽車消費等方面適度放松,以刺激消費。這樣一來,今年中國經濟總量有可能超越美國。
中國應對貿易戰,不僅靠說理,關鍵要靠算賬,要算成美國是沾光的一方,中國是吃虧的一方才行。
提到為何中國經濟總量可能會超越美國時,高連奎說:“今年,雖然中國經濟大概可能是零增長或者略有下降,但美國控制疫情的時間肯定要比中國長,由此造成的損失就要比中國大。初步估計,美國經濟可能有一個20%到30%的下降。目前,中國經濟大概占到美國經濟的68%左右。因此,如果今年中國經濟保持比較小的下降,美國經濟保持大的下降,中國經濟就有可能一舉超越美國。如果今年中國能夠在經濟上超越美國,那么,雖然是這樣一個特殊時刻,同樣具有歷史意義以及重大影響力?!?/p>
貿易戰成了全面經濟戰
在提到中美貿易戰時,高連奎說:“中國經濟如果真正超越了美國,中美之間的貿易戰、經濟戰都會出現一個局面的扭轉?!?/p>
2018年3月,特朗普對中國加征關稅挑起貿易戰開始,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一直持續至今。對于貿易戰,高連奎表示,本質是“稅收戰”。中國對美國貿易雖為順差,但可估算流向美國的消費資金且未納入統計范圍的或達2500億美元左右,所以建議中國多部門聯合推出“綜合貿易順逆差數據”,來說明兩國貿易的真正順逆差。
特朗普很大一部分目的是想增加稅收,以彌補其減稅而損失的財政收入——至少要彌補一大部分。特朗普要兌現其改善基礎設施的承諾,可美國財政預算并沒有這部分資金,在國內增稅不可能的情況下,增加關稅是必然的。
中美貿易戰已經超越了貿易戰范圍,成為了全面經濟戰,指向了中國崛起,不會簡單地收場。中國應對貿易戰,不僅靠說理,關鍵要靠算賬,要算成美國是沾光的一方,中國是吃虧的一方才行。中美貿易中,中國表現為順差,顯得沾光,但實際可能是吃虧的。中國近年出現的外匯儲備大幅下降就是證明,可以從四個方面算賬。
第一,將中國公民出國購買、朋友代購、網上購買納入進口計算,目前這些都在私人間進行,很多不經過中間商,也沒有納入政府統計,但從本質上來說也是進口,而且規模龐大,總體估算在1000億美元左右。
第二,中國公民出國對美國購買服務也應該納入貿易計算范疇,如中國公民子女赴美教育、醫療、產子、代孕、凍卵等,在中國中產以上家庭形成了風潮,中國企業和事業單位每年赴美商務考察、游學,這些年也都形成了風潮,估計每年得花費500億美元左右。
第三,中國企業家階層在美國購買金融服務、不動產的規模龐大。常見的就是中國富人在美國購買大額保單,中國幾乎所有第三方理財公司、保險機構都有這類業務,通過該渠道每年轉移資金數量規模龐大,另外中國企業家在美國購置房產物業的規模很大,合計估算也在1000億美元左右。
第四,以上數據只是估算,建議中國提出“綜合貿易順逆差數據”,由商務部、教育部、國家外匯管理局、大使館以及專家組成課題組,計算每個項目的消費金額,建立統計體系,得出非常詳細的數據,不僅對社會公布,也作為中美談判的數據,可以在國際上率先倡導。
高連奎強調,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秩序的改變是永久性的,中國應該著眼于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占據世界科技的制高點。
壯大經濟實力贏得主動權
“美國在意的貿易順逆差,其實最終是資金流動的問題。目前,中美之間資金流動的趨勢是中國的大量資金流向美國,而不是美國流向中國,我們把這一點搞明白了,貿易戰就可以贏得主動。這種資金流動不是購買商品,就是購買服務,但都是用的中國資金,所以中國很難成沾光的一方。”高連奎說,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到來,讓貿易戰變得復雜,貿易戰肯定不是中美競爭的主流,可能會轉變為關于對疫情的一些爭論,甚至對疫情之后世界秩序的爭論、世界規則的較量。因此,中國在這段時間經濟增長得越快、經濟恢復得越快,對中美競爭,或者中美經濟領域的較量越有利。最終,中國還是要通過壯大經濟實力在貿易戰中贏得主動權。
最后,高連奎強調,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秩序的改變是永久性的,中國應該著眼于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占據世界科技的制高點,占據世界秩序的制高點。只有中國經濟真正超越美國的時候,美國才不會再談遏制中國,也沒有能力遏制中國了。因此,中國現在應該采取措施。一是在疫情防控上加大科技投入,能夠在嚴密防控情況下恢復經濟,這是最好的辦法。二是研發更科學的口罩,使其口罩在高密度人群中能夠防止交叉感染,或者更科學的非聚集的餐飲模式。三是出臺一些有針對性的政策提升消費水平,比如汽車、住房、教育等。
本期人物:
高連奎,美國馬薩諸塞州眾議院經濟學專業貢獻獎獲得者、美國麻省大學達特茅斯CIE經濟研究中心原主任,現任國際信息發展組織專家、北大國經智庫專家、荷蘭商學院特聘教授。多次擔任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央視《財經評論》等欄目嘉賓,多次受邀為國內外頂級機構或其決策人士提供咨詢或授課,國內如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北京市委講師團,國外如華爾街頂級對沖基金公司、世界最大主權基金挪威中央銀行、新加坡駐華大使館等。曾受邀參加TEDxbohaiwan大會演講,為美聯儲貨幣委員講解貨幣政策,并多次受邀到英國劍橋大學圣約翰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等世界頂級機構演講或授課。著有《新常態:中國發展如何進行下去》《世界大時局——各國經濟改革得失》《反誤導:一個經濟學家的醒悟》等,其新著《21世紀經濟學通論》被美國哈佛大學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