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俊杰 劉迎
【摘要】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媒介對于河南“硬核”戰“疫”的報道,建構了河南勇擔責任的大省形象、勤政為民的政府形象和凝心聚力的民眾形象。媒介報道建構和傳播河南區域形象的成功之處在于:重視多元協作性,加大媒體合作力度;善用新媒體技術,強化了媒介內容生產;把握媒介傳播主流聲音,引發受眾情感共鳴;增強個人認同性,積極鼓勵民間參與。
【關鍵詞】河南區域形象;戰“疫”;媒介報道
區域形象是外界對于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整體認識和直觀印象,是一個區域在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無形財富。地區形象研究學者羅治英在其著作《DIS:地區形象論》中認為,區域形象是“表示一個地區的內部公眾和外部公眾對該地區的內在綜合實力、外顯前進活力和未來發展前景的感知、總體看法和綜合評價”。[1]當今社會,區域形象已逐漸成為影響區域生存、競爭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河南地處中原腹地,作為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河南區域形象受到了一次洗禮,勇擔責任的大省形象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一、戰“疫”下的河南
河南地處中原腹地,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又是全國人口大省,且與湖北毗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正值春節假期,大量學生及務工人員返鄉,人員流動頻繁,河南面臨嚴峻的防疫考驗。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河南省于2020年1月25日迅速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嚴格防疫舉措,強化擔當作為。地方各級政府積極響應,內防擴散、外防輸入,嚴厲打擊哄抬物價行為,保障市場物資供應;全省86萬醫護人員奔向防疫第一線,有力、有效、有序開展醫療救治工作;數萬名交警、特警不斷穿梭在各大集貿市場、大型商場和繁華街區,嚴格查控,保障人民安全。
河南農村人口數量龐大,廣大農村是防疫的重點。防疫期間,鄉村基層干部嚴格執行防控措施,限制人員流動,逐戶統計外出人員務工經商動向,充分利用大數據精準管理自疫區返鄉人員,嚴密監控登記在冊人員的身體狀況,并利用廣播喇叭與拉橫幅、貼標語并舉的方式提醒村民助力防疫宣傳。村民主動防疫,自覺隔離,不外出、不聚集,積極配合防疫工作。為保障抗疫物資,河南企業在抗疫中也表現卓越。牧原股份捐資兩億元、雙匯和三全等企業捐贈100多噸食物,飄安等具備資格的衛生材料企業提前復工晝夜趕工生產醫用外科口罩,馳援湖北等重點疫區。
基于正確的調研預判,2月14日河南省政府就印發了《河南印發企業復工復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規定詳細切實,指導性強,戰“疫”措施得力,復工推進順利有序。疫情下中小微企業短期經營資金有困難,河南就推出了“信豫鏈”債權債務服務平臺,依托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安全快速有效地滿足了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融資需求。
二、戰“疫”背景下媒介報道傳播的河南區域形象
區域形象有區域現實形象、區域傳播形態和區域形象公眾認知形態三種。這里所說的區域形象,則是經過傳播者的各種傳播行為而被受眾感知,并經過受眾意識的篩選和重新解釋最終形成公眾認知的區域形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河南舉全省之力,“硬核”防疫抗疫,受到全國人民的高度認可,成為熱點議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河南區域形象的正面傳播,媒介報道功不可沒。
(一)中央級媒體的報道,建構了河南在大義面前勇擔責任的大省形象
閻曉明認為,在全媒體時代,主流媒體必須成為時代變遷的記錄者、“中國故事”的傳播者、群眾利益的維護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社會裂痕的彌合者。[2]在對河南抗擊疫情的報道中,中央級主流媒體發揮了“社會公器”的作用,積極發聲,以其強大的公信力、權威的影響力報道河南,引發全國人民對河南“硬核”防疫的廣泛關注。
疫情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社等央媒持續關注河南在防控期間對武漢的支援,如中央電視臺于2020年1月29日晚間新聞《抗擊疫情!10臺負壓救護車緊急馳援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報道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緊要關頭,河南宇通集團向武漢疫區緊急捐贈,支援新建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新華網《微光:疫情大考下的暖心瞬間》記錄了大年三十田營村黨支部書記王國輝駕駛一輛滿載5噸新鮮蔬菜的貨車從河南沈丘出發,一路向南直奔武漢的善舉;2月14日,白巖松在《新聞1+1》欄目中,就河南省如何做好邊防疫邊復工等問題對話河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黃強,“河南再難,要先支援湖北”。君子一言,擲地有聲!黃副省長一句話傳遞出河南省政府顧全大局敢作為的膽識和胸懷。
此次疫情之下,所有人都成了命運共同體,作為與重災區湖北緊密相連的地區,支援武漢、守望相助,河南人慷慨赴義,援鄂義不容辭!媒體對河南人抗疫事跡的報道,建構了河南在大義面前奮不顧身急危救難以實際行動勇擔責任的大省形象。“硬核抗疫”成為河南新的標簽。
(二)河南本地媒體多角度報道,全方位展示河南各級政府勤政為民的公仆形象
地方政府形象是區域形象的一張名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公眾對于區域的整體印象。政府媒介形象建構載體已是社會化媒體參與的多元建構形式,地方政府的任何一件事,都可能通過多元媒介擴大發酵,形成輿論。[3]真正為民行好事、辦實事,獲取人民信任,滿足群眾心理期待,成為政府媒介形象建構的關鍵。疫情發生后,河南省各級媒體肩負時代使命,書寫媒體擔當,迅速抽調精干采編力量深入疫情防控一線,挺進“主戰場”,打好“主動仗”。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推出“抗擊疫情,我們始終在一起”專題,從“要聞速遞、實時動態、武漢直擊、防控一線、防護知識、發布會、高端訪談、戰‘疫影像”等多角度、全方位展現了河南切實打好這場疫情阻擊戰的舉措和實踐。《大河報》全媒體停刊不停“報”,發布原創新聞報道了河南省及全國的抗疫情況,全網日均閱讀量超1.6億。3月19日,映象網報道了作為“春滿中原”惠民利民百日行動一攬子項目之一的《抗“疫”助農河南聯合阿里集團啟動電商培訓公益課》,使得更多的農特產品成為“網紅”,走出河南,走向世界,助力“提振消費、創業幫扶、以E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