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方鐘
摘 要:耐火材料產業是戰略性高溫材料產業,也是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是老工業基地實現鳳凰涅槃、加速崛起的重要舉措。文中對我國一個老工業基地淄博市耐火材料傳統優勢產業如何綠色發展、創新驅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耐火材料產業;綠色發展;創新驅動
山東省淄博市在計劃經濟時期,是山東省最大的工業城市,其產業類別和規模在全國也舉足輕重。近期,我們對該市耐火材料傳統優勢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期能為老工業基地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提供些許借鑒。
一、產業現狀
(一)產業基本情況、優勢
耐火材料是戰略性高溫材料產業。主要用于冶金、建材、化工、能源、軍事、航天等行業。淄博市耐火材料生產已有百年歷史,依托本市豐富的礦產資源,產業規模發展壯大,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是全國三大產區之一。該市耐火材料產品種類齊全,主要產品有致密定型耐火制品、隔熱耐火制品、不定形耐火制品等,廣泛應用于鋼鐵、有色、水泥、陶瓷、玻璃、焦化、炭素、化工、能源等高溫行業。近年來,淄博耐材產業不斷轉方式調結構,進行產業升級,工藝裝備明顯提升,創新能力凸顯增強,品種結構日趨合理。2017年初《淄博市耐火材料行業精準轉調實施方案》發布實施,全市壓減50%產能,總量控制在150萬噸,全行業持續健康向好發展。2019年,淄博市耐火材料行業規模以上企業84家,完成耐火材料制品140萬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0億元,利潤11億元。
產業配套完善。淄博市礦產資源比較豐富,耐火材料用焦寶石等原料品位好、儲量大,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原料基礎;周邊地區鋼鐵、有色、水泥、玻璃、陶瓷等高溫企業數量多,規模大,對耐火材料需求量較大;坐落于淄博市的山東理工大學、山東工業職業學院、國家陶瓷和耐火材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山東工陶院、山東硅酸鹽研究院、武漢科技大學高性能耐火材料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檢驗等機構為行業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該市成立的高性能耐火材料高成長產業創新鏈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對耐火材料產業鏈的延伸和全行業的創新發展都起到積極帶動作用。
企業優勢明顯。近年來,該市耐材企業朝著產品自主研發設計、完善工藝流程等方向努力,不斷打造高科技含量的新產品,陶瓷纖維、輕質莫來石磚、鎂鐵鋁尖晶石磚、鋯英石溢流磚等多種產品已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山東魯陽節能材料股份公司的氧化鋁纖維針刺毯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建筑外墻保溫用巖棉制品被國家建設部列為全國建設行業科技成果推廣產品;山東耐材集團已有110多年的生產歷史,獲得發明專利上百項,其高爐熱風爐用系列耐火材料、干熄焦裝置用新型耐火材料等產品都處于世界一流水平;淄博魯中耐火研發的環保(無鉻化)、長壽命、高性能鎂鐵鋁尖晶石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建設了一流的自動化生產線,被國家行業協會命名為鎂鐵鋁尖晶石磚生產基地;淄博工陶耐火研發的大型致密鋯英石溢流磚是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的關鍵性功能材料,打破了國外壟斷;山東嘉騰實業公司用“新型燒結法”生產高純氧化鋁是耐火材料生產的一項重大突破,替代了傳統的“電熔法”。
裝備水平先進。該市耐火材料生產成型環節基本都采用了世界先進水平的全自動壓機或電動程控壓力機,成型工序自動稱量、自動上料、自動裝車,燒成環節多數采用自動控溫環保節能型窯爐,魯中、嘉騰等企業率先實現生產線“機器換人”,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據調研,目前,該市耐火材料行業約60%的生產線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環保指標領先。“加快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積極推行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努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參1]目前,該市耐火材料行業所有爐窯均完成煙氣深度治理改造,脫硫、脫硝、除塵設施齊備,并安裝在線監控設施,已經基本滿足第四時段標準要求。2019年11月1日起,全行業開始執行環保標準氮氧化物100 mg/m3,二氧化硫50 mg/m3,顆粒物10 mg/m3,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
(二)重點區縣園區情況
淄博市耐火材料行業就地改造提升產能60萬噸,搬遷入園產能90萬噸。從區域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淄川、博山和周村三個區。
周村區。周村區耐火材料企業20余家,以鋁硅系耐火材料,粘土磚、硅磚、不定型耐材為主,主要應用于煉鋼高爐、焦爐、玻璃窯爐、炭素爐、熱風爐等高溫核心部件。周村(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產業園重點發展新型綠色無機非新材料產業和高端耐火材料產業,目前園區內主要有山東耐材集團、山東嘉和耐材、通達耐火等6家企業。2019年淄博市周村新材料產業聚集區和中國建材聯合會建材新興產業投融資促進平臺就共建無機非新材料產業示范基地達成共識,開創性地提出周村模式,即1+3+N特色產業園區戰略模式。
博山區。博山區耐火材料企業11家,總量控制在50萬噸。主要生產硅磚、電熔鋯剛玉磚、粘土磚、高鋁磚、熔融硅磚、免燒磚及不定型耐火材料等,主要用于焦爐、煉鋼爐、玻璃窯爐、水泥窯爐等行業窯爐,其中工陶、八耐、福利鋁鎂、崇信主要生產玻璃窯爐耐火材料,中科達生產水泥窯爐用耐火材料,其他企業主要生產焦爐、鋼爐用耐火材料。博山區新型材料園區主要發展耐火材料等行業,淄博中科達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作為第一家搬遷入園企業,正在建設中。
淄川區。淄川區就地升級改造企業3家,入園企業18家。聚力發展高端耐火材料,推動園區產業向集“方案設計—產品生產—工程服務”于一體的整體方案服務型發展。
二、產業發展面臨主要問題
(一)企業規模小,缺乏集聚作用。淄博市耐材產品齊全,服務面廣,企業各具特色,在各自服務領域均擁有一定的核心競爭力。但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缺乏龍頭企業,帶動輻射能力弱,行業內部集聚度低。而“產業聚集集約發展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有序轉換的重要條件”。[參2]
(二)環保壓力大,產能發揮不足。因當前該市環保力度較大,夏季、秋冬季錯峰及各種臨時環保限產較為頻繁,據調研,2019年行業整體開工率在50%左右,產能利用率處于低水平。生產的不穩定,不僅在生產環節對窯爐和產品質量造成損害,在市場競爭方面,企業不再簽訂急單、短期訂單,導致客戶流失。
(三)高精尖人才缺乏,技術工人老齡化。缺乏領軍技術英才和優秀創新團隊,制約著企業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升;缺乏復合型技術人才,制約著企業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發展。同時,隨著老一輩產業工人年齡的不斷增長,目前企業職工老齡化嚴重,新老交替形勢嚴峻,面臨招聘人員困難,特別是技術性人才尤為匱乏。
(四)園區建設緩慢。在全市土地指標緊缺的不利形勢下,土地指標已嚴重制約了項目落地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該市前期關停的大量企業不在園區內,不符合規劃要求,無法利用,閑置土地的資源浪費與園區土地指標難以爭取的矛盾突出。
三、產業發展建議
(一)實施平臺建設,積聚高端要素資源。一是利用好聯盟平臺,充分發揮淄博市高性能耐火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引領帶頭作用,建立公共技術平臺,推動建立企業主導的技術創新組織形式。二是加快新材料產業園建設。園區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載體,是開展招商引資、實現產業集聚、培育產業特色、強化要素集約利用的重要平臺。加快淄川區、博山區、周村區三個創新產業園的建設,協調完善配套設施。三是支持行業骨干企業建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產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加快高端、科技人才聚集,全面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二)加快技術改造,打造創新綠色產業。一是提升產業技術工藝水平。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化、智慧化水平,使產業符合綠色生態要求,重點開展智慧工廠、智能車間、“機器換人”建設,加速應用智能裝備、制造執行系統MES、工廠物聯網等軟硬件,走好“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的技改路線。二是提升產業附加值。推廣應用由提供單一產品向提供“產品+整體解決方案”轉變的做法,實現附加值提升。優化產業鏈條,把研發、設計、展示、產品、服務等環節聚集起來,形成完善產業鏈條和生態,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三)培植壯大骨干企業。推進市“新舊動能轉換”政策的落實,集中力量扶持列入“市工業企業50強”和“市創新高成長企業50強”的龍頭企業。規范市場化運作,支持優勢企業做大做強。支持行業內優勢骨干企業以品牌、技術、資本等要素為紐帶,大力推進橫向聯合重組,縱向延伸產業鏈,組建大型耐火材料企業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鼓勵國際國內知名的耐火材料生產企業擴大淄博投資,并與該市企業展開全方位合作,帶動產業做大做強。
(四)加快科技創新驅動。“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等,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發展模式。”[參3]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引導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對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達到相關標準的,市財政按照相關規定給予補助。支持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以企業為主體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及新型研發機構。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圍繞產業關鍵技術、核心工藝和共性問題開展協同創新,攻克一批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和核心產品,協同攻克耐火原料均化、改性、合成、先進耐火材料制備以及高溫工業生產裝備應用中的重大共性技術。開發適用于高溫工業先進工藝裝備關鍵部位的結構功能一體化的長壽命新型耐火材料、微孔結構高效隔熱材料、高性能不定形耐火材料、防止重金屬污染的無鉻耐火材料等高端產品。
(五)實施精準雙招雙引。瞄準產業薄弱環節,精心組織開展“四大招引”工程,著力引進產業鏈龍頭項目和補鏈、強鏈、擴鏈的關鍵項目,實現產業的鏈式集群發展。探索“人才+項目”“項目+人才”的互促引才模式,大力推動人才資源同產業需求對接、智力資源同創新平臺對接,著力引進一批科研院所平臺和高層次人才。
(六)提升精細管理水平。加強企業家培訓,開拓企業家視野,提升企業家能力素質,培育一批領軍型企業家。以開展精細化管理對標活動,圍繞企業管理、節能環保、“兩化”融合、質量品牌、自主創新等,引導企業向國際國內一流目標對標,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中國制造2025[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5%88%B6%E9%80%A02025/16432644?fr=aladdin,2015-05-19.
[2] 付曉東,王謙,崔曉麗,等.新舊動能轉換與產業結構升級[M].北京:紅旗出版社,2018.
[3] 田應奎.新時代經濟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