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圖書館建設是高校文化建設中重要的一環,而地方文化的融合是建設高校圖書館的重中之重。但大學生及圖書館管理者對于地方文化的融合并不重視,大學生對于地方文化了解不充足,地方文獻閱讀量少,導致高校圖書館就融合地方文化建設新型高校圖書館的任務一再擱淺。本文就融合地方文化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實踐研究做出討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地方文獻建設越發受到關注,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也提上日程。但由于推廣不利,造成地方文獻“重藏輕用”,文獻內容沒有得到合理的運用,造成資源浪費。若要改變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的現狀則需要對地方文獻的閱讀推廣進行優化。通過對地方文獻閱讀推廣的優化,促進大學生對地方文獻的了解,進而在對地方文獻的閱讀中,提升大學生對高校所在地方的文化、資源、政治、經濟、傳統等內容的了解,將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校園,加強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發揮大學生在我國建設道路上的重要作用。
一、融合地方文化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概念
就本文所論述的融合地方文化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而言,其首先屬于高校圖書館推廣實踐領域。其涉及的主要內容包括對推廣地方文化活動的策劃、推廣、舉辦、整理等。其次融合地方文化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是涵蓋在圖書館推廣中的,與圖書館本身推廣概念相似。對于圖書館本身的推廣概念是指通過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精心策劃、推廣、舉辦,將讀者的目光聚焦在閱讀價值更高的藏書中,也就是縮小讀者選擇范圍,將精品書籍從海量藏書中挖掘出來方便讀者選擇,提高書籍利用率及書籍流通量。由此可見,圖書館文獻推廣的本質是聚焦,通過圖書館的創新推廣,將合適的書籍推向讀者。
同樣的理論來看,融合地方文獻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就是通過高校圖書館的精心策劃、創意、推廣、整理,將反映優秀地方文化的地方文獻由海量圖書中篩選出來,供高校讀者閱讀,將高校讀者的目光聚焦在地方文獻上,增加地方文獻的利用率,達到推廣作用。
二、融合地方文化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目標及要求
融合地方文化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目的在于通過提高地方文獻的利用率及地方文獻流通量,對高校學生的閱讀興趣及閱讀能力進行培養,提高高校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質量、閱讀興趣等。主要目標有:
(一)培養高校學生對地方文化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
閱讀興趣是讀者對文獻資料展開學習的前提,也是讀者學習文獻資料的動力,是開展其他閱讀活動必不可少的條件。而閱讀習慣則是對讀者閱讀的持久性及習慣性的展現,是閱讀是否融入讀者生活的標準。
要提高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利用率,首先需要提高在校學生的閱讀興趣。要使讀者對地方文化產生興趣必不可少的是對地方文獻的收集及挖掘。發掘出適合該階段讀者發展的文獻內容,同時收集讀者尚未了解的地方文獻內容。將有價值的地方文獻內容統一收集整理,達到方便讀者選擇的目的。再通過多次的推廣,提高閱讀環境,增強讀者閱讀體驗,提供穩定的閱讀資源,達到培養讀者的閱讀習慣的目的。
(二)提高讀者對地方文化的閱讀質量、閱讀能力和閱讀效果
提高閱讀質量首先需要提高高校圖書館內收藏的地方文獻內容質量。由于地方文化繁多,地方文獻往往內容多而雜,在融合地方文化的高校圖書館的地方文獻收集過程中要注意搜尋高質量文獻,將不適合高校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剔除,這對高校圖書館對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能力是一個大的挑戰。在初期建設完成后應建設地方文獻管理云端,方便讀者查找文獻的同時,也方便圖書館管理人員的管理及后期文獻補充工作,加強優秀地方文化內容的推廣,同時需要開展地方文獻推薦活動。
提高讀者閱讀能力主要是針對讀者錯誤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的指導。眾所周知,地方文獻除了文字記錄的故事內容,還包括圖譜內容,如族譜、家譜,閱讀此類文獻需要了解的知識往往是高校大學生所不知道的,這也是地方文獻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所以高校圖書館就地方文化閱讀工作應增加閱讀輔助崗位,如安排文獻電子查詢、人工問答模式等,以便解決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
提高閱讀效果是指提高文獻理解能力及文化利用能力。這是對讀者是否對地方文獻內容進行深入理解的表現。體現了讀者對地方文獻的吸收情況。其主要有兩方面表現,一方面是在于高校學生在閱讀過地方文獻后是否對其自身道德品質、文化素養有正向影響,另一方面是在于地方文化在高校中的傳承。
三、融合地方文化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
(一)以創新性為核心
“創新”是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核心內容,是成功開展融合地方文化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前提。我國高校多次舉辦圖書館推廣活動,皆是以創新為核心,符合新時代時尚閱讀模式。對于實現圖書館創新性推廣,首先需要圖書館管理人員有足夠敏銳的創新意識,通過對圖書館管理人員創新意識的培養,達到對圖書館推廣的創新想法,創造新的圖書館閱讀推廣方式。
(二)滿足高校學生閱讀需求
現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往往是通過互聯網,對書本文獻的需求逐漸減少,面對信息大爆炸的沖擊,高校學生的閱讀量更是逐年減少。而通過對高校學生所閱讀書本的種類調查我們得知,大學生選擇讀物往往是通過以下幾方面。其一是對所學課程的加深理解,通過課后額外的書本獲取達到加深所學課程理解的目的。其二是對于新出版書籍的好奇,對內容新穎的作品選擇量大。其三是對著名作者的選擇,大學生往往對更加著名文學作者選擇數量更大。最后就是對趣味性內容的選擇,這里的趣味性即指對趣味性內容的選擇,也指對趣味性的敘述方式的選擇。
要想滿足高校學生的閱讀需求這四方面是需要注意的,在對地方文獻的收集過程中對著四點需格外注意,在建設融合地方文化的高校圖書館時,還需注意具有相應特色,對高校本身特色要進行保留。
(三)構建閱讀推廣活動長效性
保障閱讀推廣活動的長效性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建設閱讀推廣品牌性,二是建設讀者閱讀習慣。國外圖書館通常會建設圖書館的品牌性,圍繞圖書館自身特點建立品牌。國內可以借鑒其經驗,建設高校圖書館品牌,將高校圖書館形象特點具象化,準確傳達給受眾,使受眾通過品牌了解到圖書館,達到提高受眾閱讀興趣的目的。同時可通過紙媒與電子媒體進行宣傳,將圖書館受眾面擴大。在培養讀者閱讀習慣時首先需要將讀者閱讀興趣提高,并長期保持這種興趣。這就需要高校圖書館不停推陳出新的活動,將高校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并保持。例如舉辦文化沙龍,在學校設立圖書角。為讀者提供便捷、有趣的讀書體驗,同時對閱讀長效性進行保持。還可以創建閱讀平臺,方便讀者線上閱讀,保證閱讀長效性。
四、融合地方文化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實踐
(一)建立圖書館品牌創設
如上文所述,建設圖書館品牌是建立閱讀長效性的建設之一,這里首先需要明確本校的文化特色,確定文化推廣活動的定位,建設符合高校特色的閱讀推廣活動。在活動推廣時,首先需要向讀者展示讀書的美好,以及書本所向人展示的重要意義。其次,要改變讀者對書本的慣有思維,打破讀者對讀書途徑的認知。在建立圖書館品牌時可以將線上閱讀平臺建設起來。在對紙質文獻的整理過程中,也要對線上數據文獻進行收集整理。以圖書館品牌開展相應活動,將地方文化內容融入活動中,向受眾輸入相關知識,提高受眾閱讀興趣,提高地方文獻的利用率,使地方文化融入校園。
(二)與地方政府合作
與地方政府合作,將高校圖書館地方文化建設的發展與當地文化融合,開展活動。如與熟知地方文化的知名人士合作,在校內開展地方文獻內容講座,提高在校生對地方文化的興趣,為融合地方文化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奠定基礎。同時可組織學生走出校園了解地方文化,如組織春秋游,在地方特色地點向學生講解其所蘊含文化。將地方文化帶進學生生活,在校園添設地方文化角,讓學生時時刻刻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提高學生對地方文化的興趣,增加學生對地方文獻的閱讀數量,同時保持學生長期閱讀。
(三)建立完善的線上閱讀平臺
現今社會是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高效快速的互聯網使高校學生忘記了紙質圖書,轉而使用線上閱讀方式,但線上閱讀地方文獻并沒有一個完善的平臺,繁雜的信息會造成受眾思維混亂,無法對所需信息進行及時的獲取。高校圖書館應及時建立網絡閱讀平臺,同時對平臺中地方文獻專區進行置頂處理,使受眾能夠及時獲取文獻信息。在閱讀平臺中可選擇建立答疑板塊,對受眾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解答,提高讀者閱讀體驗,以保持讀者閱讀習慣性。
(四)設立閱讀專欄
在校園報紙或校園廣播等校園公共平臺設立閱讀專區,可收集學生讀后感或文章推薦,使閱讀走進學生生活,增加學生與地方文化之間的互動性,提高學生對地方文獻的閱讀興趣。同時,這也是融合地方文化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最簡單快捷的方式,前期投入較小,對資金緊張的地方高校尤為適宜。但缺點是可引發的關注度較小,對于本身對地方文化沒有興趣的學生吸引力較小。
五、結語
融合地方文化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表現。地方文獻是一個地區文化內涵的載體,高校學生作為該地區不久后最有力的建設者,了解認識地方文化是必要條件。但傳統的高校地方文獻內容雜亂,受眾分類模糊,導致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利用率低。所以融合地方文化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是必不可少的。推廣活動中要以“創新”為核心,以受眾角度考慮,提高受眾閱讀興趣,養成其閱讀習慣,保證地方文化在高校的傳承。這還需要各方的持續努力。
(作者單位: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