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品品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家長紛紛選擇“名園”“好園”,家長需求與優質教育資源存在一定的矛盾。為進一步優化教育布局,均衡資源配置,提升管理效率,促進教育均衡,2017年5月,市政府宣布昆侖實驗幼兒園與楊莊小學幼兒園共同組建教育集團。我教育集團以此為契機,面對新形勢,探索以有品質的園本培訓為切入點,探索打造教師隊伍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集團化;品質;園本培訓
案例一:9月6日中午11:30,這是教師的午餐時間,此時間段應有10位教師用餐,教師在食堂里打了飯萊后,圍坐在一起邊吃飯邊討論,5分鐘后,有3位新教師未吃完,就匆匆離開了。接下來3分鐘內,又有兩位新教師匆匆離開了,飯都未吃完,短短十分鐘內,只剩下五位教師在用餐。放學后,雙周會議結束后,保教主任留下了這些教師,問:“為什么今天飯都沒吃完啊?是飯菜不合胃口?還是身體不舒服?”新教師劉老師說:“不是飯菜不合胃口,也不是身體不舒服,是心里急,剛開學,不知道該怎么做,感覺壓力挺大的!”其他的老師也說:“是心里急,感覺很多事情要做,但不知道該怎么做!”
案例二:9月10日中午,按計劃,全園教師進行《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讀書交流會,教科室主任發現大部分教師昏昏欲睡,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在教師討論環節的時候,一片沉寂。教科室對園本培訓雙向反饋表進行梳理時,發現有部分教師提出:理論性太強,聽不懂,也不想聽!
分析:集團的擴大帶來的一部分困難是陣痛性的,我們面對困難,不能坐等,必須正視問題,探尋解決的辦法。以上兩個案例是集團化辦學下教師發展存在問題的縮影。案例一中,新進教師進入新的單位,對集團制度及具體的操作方法不熟悉,因而有焦慮心態,她們渴望做好,但是不知道如何去做。而案例二中,我們進行的園本培訓是否是教師想要的?是否存在教師想要一個蘋果,而我們卻給她們一個梨子的情況產生?我們應該沉下心來,基于園情,理清思路,以“品質培訓”為導向,助推教師快速成長。
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傾聽教師的聲音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急需解決的難題是什么?教師對什么樣的園本培訓感興趣?我們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表、日常觀察、訪談教師等了解教師的實際需求,讓園本培訓更有的放矢。2.尊重教師的選擇。我們征求教師的需求,發放教師調查問卷,在尊重教師選擇的基礎上,由教科室精選培訓主題,讓園本培訓更深入人心。3.相信教師的力量。我園現有市級及以上四類優秀教師16人,她們經驗豐富、業務精湛,我們充分調動骨干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這批骨干教師根據自己的所長承擔園本培訓任務,讓園本培訓以點帶面。
園本培訓的過程應該是什么樣的?我們以“品質”為關鍵詞,做到以下幾點:
1.任務前置做有態度的培訓我們提前告知全園教師園本培訓工作的內容和形式,布置相關的任務,讓教師提前翻閱書籍、查找資料,進行小組討論,提前進行思考,提升園本培訓的有效性。
2.聚焦現場做診斷性的培訓一些新進教師不知如何進行環境創設。我們聚焦現場,解讀《幼兒園班級環境質量提升評估等級量表》,進行即時改造,進行診斷性的培訓,讓教師不僅知道怎樣做,更知道了為何如此做。
3.梳理總結做持續式的培訓教師的觀念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過園本培訓逐步轉變。針對環境改造,我們持續多次相關教研,每一次的梳理總結均是理念的每一次小提升,持續的培訓,讓每一次小進步匯成了大進步。緊扣“品質”關鍵詞,我們更關注過程效益,讓教師帶著目的學,存著問題聽,找到難點問,回歸原點思,從以下方面著手:
1.快樂——營造輕松氛圍,鼓勵教師大膽表達
我們鼓勵教師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管理者與教師進行平等對話,傾聽教師的心聲。遇到觀點不同,通過查找資料、舉例說明等形式,保持快樂的情緒,營造輕松的氛圍,在友好的交流中,平等的對話中,觀點越辯越明,教師的思路也越來越明晰。
2.創新——豐富活動形式,實現教師個性需求
園本培訓中必須把師德放在教師培養的首位,師德演講讓教師去發現身邊的美,弘揚了我園“欣賞發現支持共贏”的教育理念,而成長檔案冊的制作,家長工作等班主任工作培訓,讓教師的工作更得心應手。我們還通過新進教師崗前培訓、讀書交流、崗位練兵等多形式的培訓,讓教師更上一層樓。堅實有效的培訓保障,扎實嚴格的培訓管理,我們的教師成長迅速,獲得了社會和家長的好評。反思我們在集團化辦學背景下,以“品質培訓”為導向,進行園本教研,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培訓實施的效果如何?我們通過“雙向反饋表”進行調查,同時通過日常觀察、檢查等進行了解,不能對培訓質量進行追蹤和有效反饋。在集團化辦學背景下,如何形成有效的培訓資源庫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困難。
參考文獻:
[1]鐘慧莉,張麗.基礎教育名校集團化辦學經驗探尋[J].基礎教育參考,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