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婭萍 邵冰倩
【摘要】科學游戲應用于幼兒學前教育當中,不僅可以讓幼兒掌握豐富的知識與技能,還可以激發出較強的求知欲望與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通過文獻研讀與教學實踐總結,對幼兒教育中科學游戲應用策略進行探究,提出了選擇適合的游戲項目、重視參與的快樂體驗、凸顯幼兒創造力培養和實施情境化游戲教學等四個對策。
【關鍵詞】幼兒;科學游戲;游戲策略
科學游戲應用于幼兒學前教育當中,不僅可以讓幼兒掌握豐富的知識與技能,還可以激發出較強的求知欲望與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但是,對于全體幼兒教師而言,如何將科學游戲全面融入到教學體系當中,充分發揮其作用價值,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選擇適合的游戲項目
幼兒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在認知水平和知識層次上比較欠缺。因此,在幼兒教學中引進科學游戲,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對游戲內容、形式、難易程度進行合理選擇,方可保證教學作用的有效發揮。首先,教師在引進科學游戲時,要同時關注游戲本身是否具備較強的生動性、趣味性、參與性和安全性。只有同時符合上述要求,方可應用于游戲教學當中;其次,教師要把握好游戲的難易程度。通過做游戲,既可以讓幼兒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增長,又可以體會到游戲的樂趣,還可以在不斷挑戰自我、戰勝困難的過程中獲得較強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最后,3-6歲的幼兒正處在身體發育和心靈成長的啟蒙階段,因此,教師在組織科學游戲時,一方面要保證游戲當中蘊含著一定的情感因素,另一方面要將這些情感因素挖掘出來,讓孩子在游戲中懂得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形成與年齡相匹配的情感認知。
二、重視參與的快樂體驗
幼兒普遍具有喜歡玩耍、好奇心旺盛、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等特點。因此,越是生動有趣的事物,越能激發起幼兒的參與感、探索欲和興趣度,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將科學游戲全面融入日常教學活動當中,促進課堂教學趣味性、生動性和娛樂性的全面提升,使幼兒全身心投入教學過程當中,從中收獲到快樂與成長。要想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游戲項目,并以游戲為載體向幼兒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或者生活常識,使幼兒獲得一種快樂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幫助幼兒建立起時間觀念時,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則難以激發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最終也無法收到理想的教學成效。但是,如果教師借助“老狼老狼幾點了”這一游戲開展教學活動,情況則完全不同。孩子為了贏得勝利,無需教師進行過多的語言講解,就已經充分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幼兒年齡較小,在自我反思方面還做得很不到位。因此,當游戲結束后,教師有必要帶領幼兒進行自我總結與自我反思,幫助幼兒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時間觀念,讓幼兒在游戲中收獲成長。
三、凸顯幼兒創造力培養
現如今,創造力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是否具備創新創造力也是衡量人才質量與個人發展潛力的主要標準之一。而創造力的培養與提升,不僅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還要把握住3-6歲這一關鍵時期,充分利用孩子的思維活躍性和豐富想象力對創新意識及創造能力進行全面有效的開發,使其具備一個靈活的頭腦。因此,在實施科學游戲教學時,要有針對性地啟發幼兒進行創造力的訓練。
比如當幼兒玩積木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堆出自己想象中的造型,而且最終效果要與之前的每一次都有所不同。這樣一來,不但滿足了幼兒追求新奇樣式的心理,還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思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目的。或者在美術教學中,只有幼兒能夠畫出某一種事物的主要特征即可,未必非得要求幼兒與教師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做到完全一致。對于那些創意十足的繪畫作品,教師可以在全體小朋友面前提升表揚,指出作品中的閃光點,鼓勵全體幼兒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呈現出一幅與眾不同的優秀作品。
四、實施情境化游戲教學
各種常見的生活情境可以讓幼兒感覺到較強的親切感與安全感,從而更好融入到幼兒教學活動當中,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幼兒教師在開展科學游戲教學時,要結合幼兒的生活習慣與生活環境創設出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幼兒在這種情境當中學習新知識,并且通過對話交流、角色扮演、分組競技等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應用,既而轉化成內在素養,使幼兒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將科學游戲應用于現代化的幼兒教學當中,不僅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對于幼兒今后的成長成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推動作用。但是,想發揮出科學游戲的教學意義,需要幼兒教師自身具備較強的職業素養、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意識,充分學習和吸收幼兒教育領域內的新理念、新方法與新思維,將其合理應用于本職工作當中。
參考文獻:
[1]蔡幼春.基于科學游戲提升幼兒能力的探究[J].亞太教育,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