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延延
【摘要】舞蹈是中專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幼兒個性特征來看,活波好動是非常明顯的一面,舞蹈課程能夠充分調動起幼兒的積極性,既能夠提升音樂素養,也能起到一定的鍛煉身體、促進身體協調性發展的作用。作為中專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終有一天要走上幼師的崗位,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為了讓他們未來能夠更好地幫助幼兒成長,本文即從提升學生對舞蹈的認識、增強對幼兒的針對性和強化學生的舞蹈創作能力三個方面,對中專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專;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
從中專生實際素質來看,很多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比較低,音樂素養不高,這一點毋庸諱言。特別是舞蹈,是很多中專生過去所不了解的。主要表現就是他們能夠感受到優秀舞蹈表演的美,卻說不清美在哪里,自己也完不成標準的舞蹈動作。這種情況可能在其他專業尚不算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但學前教育專業絕不能對此視而不見,否則學生今后必然不能順利地對幼兒進行舞蹈教學,影響到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為了解決以上問題,需要教師多管齊下,努力提升教學效率,爭取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成長。
一、提升學生對舞蹈的認識
提升學生對舞蹈的認識,能讓他們對舞蹈美有更為清晰的感受,強化他們的舞蹈學習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效果提升最大的源動力。其實很多中專生在剛剛接觸舞蹈教學時是很好奇的,舞蹈教室與他們過去熟悉的教室不一樣。但是,這種陌生也會引發出一定的畏懼心理,擔心自己學不好,被教師批評、被同學嘲笑。為了保持住學生的好奇心并逐漸將其轉化為日益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的教學工作應循序漸進,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舞蹈是快樂的,是對自身成長有利的。例如,形體課在舞蹈課程中是比較基礎的,所展現出來的人體線條美本身就是舞蹈美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讓學生認真訓練,還要引導他們多觀察、多感受,組織學生利用訓練的閑暇時間溝通交流,闡述自己對形體課、人體美和舞蹈美的認識。又如,教師可以為學生示范一些少數民族的簡單舞蹈,搭配極富特色的少數民族音樂,讓學生發現不同的舞蹈能夠給人帶來豐富多彩的審美享受,激發出他們的強烈情感后再進行學習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增強對幼兒的針對性
中專學前教育專業的特征決定了對這些學生的舞蹈教學不僅是為了全面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同時也是在為他們今后能夠在工作中發光發熱做準備。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著重增強對幼兒的針對性,教學理念和方法不能出現偏差,不要產生是在培養專業舞蹈演員的錯覺。教師應為學生認真分析幼兒和幼兒舞蹈的特征,提醒學生利用學習或生活等各種機會加強對幼兒的觀察。教學內容也要有所側重,不用追求舞蹈動作的華麗與復雜,要適當突出易學性與趣味性。例如,喜歡可愛的小動物是幼兒的普遍特征之一,而很多幼兒舞蹈都是從對小動物的夸張擬人化發展出來的。比如《鴨子舞》《小雞舞》或《兔子舞》等。這些舞蹈對中專生來說學習難度不大,重要的是教師要為他們分析這些舞蹈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能夠在幼兒舞蹈教學中經久不衰,打開學生的思路。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放下思想顧慮,將舞蹈學習變成一次游戲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這些舞蹈能夠給人帶來的快樂,再去想象對于幼兒來說這些舞蹈的吸引力又會有多大,促使學生能夠產生更深刻的理解。
三、強化學生的舞蹈創作能力
舞蹈創作能力對于幼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舞蹈教學是幼兒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學頻率比較高。其次,幼兒都喜歡新鮮有趣的事物,如果某種舞蹈多次重復出現,幼兒的學習興趣會出現顯著下降。第三,當代幼兒接觸信息的渠道異常豐富,興趣變化較為頻繁。這些因素決定了幼師只有具備良好的舞蹈創作能力,才能長期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大力挖掘舞蹈教學在幼兒身心成長方面的重要作用。這是很多中專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過去沒有注意到的一點,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視。這方面教師要做的有很多。例如,教師可以將舞蹈教學與音樂教學中的其他部分進行更緊密的結合,在欣賞音樂的時候與學生共同思考能與其相搭配的舞蹈類型、動作特征和針對幼兒的改編方式,等等。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也不妨穿插一些“突然襲擊”,比如正在進行游戲化教學,然后突然提出假設現在是幼師在帶領幼兒進行游戲,要抓住幼兒此時興趣比較旺盛的時機穿插一個舞蹈環節,再讓學生各自設計出一套舞蹈,最后互相評比,分享自己的創作思路。
總而言之,舞蹈教學在幼兒教學中非常重要,在中專學前教育專業中自然也不能等閑視之。教師的教學工作既要瞄準中專生的優劣勢,也要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工作需求和幼兒的特征。這對教師和中專生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需要更為積極的研究與實踐。
參考文獻:
[1]馬勇.中專學前教育專業中音樂學科教學策略探究[J].北方音樂,2018(22).
[2]姜偉.中專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現狀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