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昕
【摘要】單親學生是學校教育中的特殊群體,有別于正常家庭學生,這類學生的行為和心理問題相對比較多,在農村學校里表現尤為明顯。因此,分析農村單親家庭學生的行為和心理問題的成因,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可以促進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文章以環縣天池中心小學為例,探究農村單親家庭學生教育策略,以期為各位同仁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單親學生;教育策略
單親孩子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往往因為缺少必要的父愛或者母愛,性格發展不健全,要么自我封閉,要么喜歡發泄,要么呈現扭曲。表現在學習上,他們的上課注意力往往不集中,或對學習厭煩,成績不如人意;在生活習慣上,這些學生大多是隔代教育,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對其嬌生慣養,導致這些學生吃不得苦,經不起累,常常任性,自以為是,各種生活習慣比較差;從家庭教育形式上來說,因為家長覺得對孩子的欠缺或愧疚,往往對孩子管教不嚴,對孩子的各方面要求不高,很多小毛病小問題得不到根治,日積月累,養成了各種不良習慣;個別家庭家長因為性格問題,在家庭教育中往往簡單粗暴,非打即罵,家庭氛圍很不和諧,孩子往往呈畸形發展。面對如上心理問題,作為教師,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問題,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更多地關心愛護學生,探究有效的教育教學策略,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惑,提升學生管理效果。
一、營造溫馨班級氛圍,培養單親學生生活自信心
針對單親學生缺少父母關愛的現狀,在農村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單親學生家庭背景,了解學生的心理缺失,填補學生的心理空缺,積極為單親學生營造良好的家庭一般的環境氛圍給予這些學生家的溫暖和安全,讓他們和大多數學生一樣,享受家庭幸福,走出長期以來孤獨與無助。筆者在班級單親學生管理工作中,開展學生結對活動,為每個單親學生選擇幾個要好的伙伴,讓他們成為單親學生內心痛苦傾訴的對象,借同學之間的友情來彌補親情的不足;班級中積極開展活動,讓單親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快樂,促進他們振奮起來,自信地學習和生活,促進單親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二、注意運用賞識教育,幫單親孩子找到存在感
大多數單親學生的內心比較脆弱,學生自卑心理比較嚴重,自我表現能力不強,因此,班主任在學生管理中,更應該注重對單親學生進行賞識教育,及時發現單親學生的各種優點和點滴進步,給予學生恰當的表揚和鼓勵,讓這些單親學生能夠感受到被人關注的幸福和溫暖,能夠看到自己的進步在別人眼中的分量,讓他們走出長久以來的心理陰影,重拾生活的自信。其實,不僅僅是班主任老,還包括所有代課教師,都要充分關注單親學生的細微變化,發現和表揚單親學生的每一次進步,讓這些學生真正找到自身的存在感,自信而快樂地生活。
三、分析心理問題成因,用愛心撫慰學生心靈創傷
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問題大致相同,但又各有差異。學校教育中,教師需要認真調研各個單親學生的家庭和教育狀況,認真分析,尋找原因,尋找學生的心理缺失,對癥下藥,采取必要的心理教育對策。很多的學生因為缺少關愛,心理處于亞健康狀態,部分學生存在嚴重的逆反心理,對教師的管教容易產生消極的抗拒心理,有些學生希望通過個人極端的表現引起教師和家長的關注,還有些單親孩子因為家庭變故而在心靈上受到很大的創傷,心理防范意識很強。針對各種問題,班主任應該和學生坦誠交流,用愛心叩開單親學生的心靈的窗口,鼓勵單親學生袒露自己的內心,讓教師和同學能夠走進他們的內心,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和關懷,照亮他們心中的陰暗,點燃他們認真生活的熱情。
四、適時開展心理疏導,引導單親學生走出心理陰影
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是當下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對單親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則顯得尤為重要。單親學生心理疏導,可以是班主任的電話讓學生能夠積極傾訴自己內心的煩惱,在傾訴中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也可以是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的心理疏通,科學而高效地進行心理疏導。對于單親學生,學校要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幫助學生有序走出心理陰影,走向陽光和健康。
五、開展家長教育活動,營造單親學生社會教育氛圍
其實,解鈴還須系鈴人。對于單親學生的教育,父母是最有效的教育者。父母離異在單親家庭中占有很大比例,對于這些離異家庭親職教育來說,夫妻雙方雖然不能在一起健康生活,但是可以盡到為人父或為人母的責任,學校教師要積極和單親孩子父母取得聯系,完善孩子的家庭教育體系,使離異的父母盡自己所能地為孩子傳遞溫暖,傳遞親情。對于因為意外情況而造成的單親家庭來說,除了學校職責范圍之內的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應該更多地關注和關心這些單親孩子,比如由婦聯、團委、民政部門來組織開展一些單親學生慰問活動,開展一些公益活動,讓這些單親家庭的孩子感受來自社會的溫暖和關懷,促使他們積極生活,認真學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鄒捷.親職教育理論取向和實際窘境探析[J].韶關學院學報,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