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香
【摘要】隨著立德樹人思想的深入發展,幼兒的德育培養工作已逐漸凸顯其重要性。打牢幼兒的發展基礎、保證幼兒健康發展狀態,始終是廣大幼兒教師教育發展的方向。然而,在實際的幼兒園教育發展中,部分教師缺乏正確的育兒方式和德育手法,不僅阻礙幼兒的基礎成長,還使德育的滲透效果得不到充分發揮。因此,針對這一問題,本文筆者結合自身教育管理經驗,對新形勢下幼兒園德育培養的有效性展開研究。
【關鍵詞】幼兒園;德育培養;有效性研究
德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的德育培養,有助于提升幼兒的行為品質,樹立幼兒健康的發展觀念,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識。同時,在幼兒發展階段滲透德育活動,還能幫助幼兒養成正確的價值導向,培養幼兒感恩意識、社會責任感等內在素養,實現健康成長的發展目標。
一、當前幼兒園德育培養的發展現狀
通過對幼兒園德育培養的發展現狀展開調查,發現當前幼兒德育的教育活動中存在以下幾點問題:第一,德育的方式單一。在部分幼兒園的德育開展中,大多數教師只是單一地將不正確的行為方式和現象進行指正,缺乏對幼兒深度思考的引導,導致幼兒在行為選擇上處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未能真正起到德育滲透的效果。第二,德育細節把握不足。在幼兒德育活動中,大多數教師常常忽視教學細節中的滲透點,如待人接物、溝通交際活動中缺少文明用語等現象,導致幼兒的發展狀態得不到有效提升。第三,家庭教育問題突出。在實際的幼兒教育中,部分家長缺乏正確的育兒方法,不注重自身的行為方式,進而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導致幼兒的德育存在“漏洞”,從而造成“5+2=0”的培養怪圈。
二、提升幼兒園德育培養的具體策略
(一)把握日常教育滲透,培養幼兒健康心理
德育要注重常態化的培養與滲透,只有在長期堅持、不斷滲透的過程中,才能筑牢幼兒的發展根基,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幼兒德育活動中,教師應秉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幼兒的發展狀態,將德育活動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之中,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以及性格特點,促使幼兒健康發展。首先,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教師應加強常規教育與德育相結合的優勢,及時滲透其德育思想,把握幼兒的主觀導向性,如在禮讓同伴、分享玩具、幫助小朋友的時候,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其次,在幼兒行為習慣的德育培養上,教師可以在有序排隊、節約用水、不擁擠等活動中展開滲透,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意識。最后,在日常用語上,教師可以教會幼兒使用禮貌用語,如謝謝、對不起、沒關系、你好、再見等,從而為幼兒的認知發展打牢堅實基礎。
(二)科學引導德育細節,提升幼兒內在素養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在德育活動中,注重活動細節,適當引入感性話題和情感價值,激發幼兒的探究思考,使幼兒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和體會,加強幼兒的內在感悟。同時,教師還應注重活動素材的選擇和目標的設立,關注幼兒主體的學習方向和發展狀態,這對德育細節的滲透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德育融入不同活動課程之中,提高幼兒學習理解的同時,增強幼兒的認知素養。如在音樂活動課時,可以挑選一些熱愛祖國、愛家鄉、愛學習等方面歌曲,進一步加深幼兒對祖國、家鄉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在語言故事中,教師可以通過革命故事的講述,培養幼兒互相幫助、團結奮進的精神。
(三)加強家庭教育工作,打牢幼兒發展基礎
幼兒的健康成長始終離不開家長的細心指導和家庭關懷,然而,在實際的家庭教育方面,部分家長因缺乏有效的指導方法和正確的教育思想,導致幼兒的發展環境受到影響。因此,加強家庭教育工作勢在必行。首先,教師應保持與幼兒家長的實時聯系,及時反饋幼兒的在園情況和個體發展動態,進而在相互聯系、相互溝通的過程中,采取切實有效的教育方法,完善幼兒的發展體系。其次,教師應及時指導幼兒家長的思想、方法以及行為方式。俗話說:家長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成長具有直接影響。對此,教師應傳授家長科學的育兒思想和教育方法,避免教育不當而引發幼兒的發展問題,同時,教師還應督導家長保持文明的行為習慣,改掉不文明的陋習,給予幼兒一個健康、文明的生活環境,打牢幼兒的發展基礎。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校園開放日等活動,讓家長分享一些切實有效的育兒經驗,提高幼兒家長的整體教育水平。
綜上所述,通過對日常教育的滲透、德育細節的把握、家庭教育的引導,不僅使幼兒的心理建設得到正確發展,還使幼兒的整體素養和行為品質得到提升,有助于打牢幼兒的素質基礎,促進整體發展。同時,加強家庭與幼兒園的教育協作工作,以家園結合的教育機制,營造適合幼兒發展的德育環境,使幼兒在全方位、多元化的教育培養中得到實質性的素質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瑜.幼兒園道德教育現存問題及針對性的解決措施[J].魅力中國,2017(42).
[2]徐靜嫻.幼兒園德育的開展技巧研究[J].未來英才,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