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



摘要:選擇山東省濰坊市某奶牛場臨近干乳期的80頭奶牛,選取受試藥物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干乳期)和對照藥物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劑(干乳期)進行奶牛干乳期乳房炎預防與治療的研究。試驗奶牛乳區感染率為37.50%(120/320),優勢病原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無乳鏈球菌、停乳鏈球菌、乳房鏈球菌),以單純感染為主。Ⅰ(高劑量)、Ⅱ(中劑量)、Ⅲ(低劑量)試驗組和對照組乳區細菌學治愈率分別為89.74%、87.23%、73.53%和8529%,相互間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組和對照組新感染乳區數分別只有1、2、4、2個。綜合判定,每個乳區注入250 mg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干乳期)能夠較好防治干乳期乳房炎。
關鍵詞: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奶牛干乳期乳房炎;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859.7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0)14-0207-04
目前,奶牛乳房炎發病率的升高已成為全球奶牛產業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奶牛乳房炎也已成為制約山東省濰坊市奶牛養殖業發展的主要原因,給濰坊市奶牛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1]。很多奶牛場在防治乳房炎過程中盲目使用抗菌藥物,防治效果不佳。
頭孢洛寧為新型動物專用頭孢菌素,具有抗菌譜廣、作用時間長、生物利用度高、毒副作用低等優點[2],該產品在歐盟及英聯邦國家已廣泛用于治療奶牛干乳期乳房炎和預防乳房內新感染致病菌[3]。
本研究在對濰坊市部分奶牛場乳房炎病原菌分離鑒定的基礎上[4],選取山東某公司新研發的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干乳期),在濰坊市某奶牛場進行奶牛干乳期乳房炎預防與治療的研究,為奶牛場選擇防治奶牛干乳期乳房炎的藥物提供指導,為該新研發藥品在濰坊市奶牛場的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試驗動物 從濰坊市某奶牛場2 300頭奶牛中,選擇臨近干乳期的80頭奶牛作為試驗動物。
1.1.2 培養基 本研究所需培養基,除綿羊血瓊脂由山東廣元藥業科技有限公司按姚火春提供的方法制備[5]外,其余均由杭州濱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生產。
1.1.3 試驗藥物 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干乳期)(250 mg/3 g)和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劑(干乳期)(100 mg/5 g),均由山東某動物保健品公司生產。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分組 參考抗菌藥物Ⅱ、Ⅲ期臨床藥效評價試驗指導原則[6],將80頭試驗牛隨機分成4組,每組20頭。Ⅰ、Ⅱ、Ⅲ組分別為受試藥物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干乳期)高、中、低劑量試驗組,Ⅳ組為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劑(干乳期)對照組。
1.2.2 給藥方案 參考丁伯良等提供的給藥方法[7],在試驗牛干乳期前即最后1次擠奶完畢后,Ⅰ、Ⅱ、Ⅲ組試驗牛每個乳區分別注入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干乳期)500 mg(2支)、250 mg(1支)和125 mg(1/2支),Ⅳ組試驗牛每個乳區注入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劑(干乳期)100 mg(1支)。試驗期間,試驗牛不使用其他藥物治療和預防乳房炎。
1.2.3 奶樣采集 在試驗牛干乳期前最后1次擠奶和本次干乳期產犢后第1次擠奶時,參考文獻[8]的方法,每份奶樣采集15~20 mL,進行細菌學檢查。
1.2.4 檢查指標
1.2.4.1 細菌學檢查 對奶樣進行細菌分離培養和鑒定[4],統計各乳區用藥前后的細菌感染情況。
1.2.4.2 乳區細菌感染率 乳區細菌感染率=檢出細菌的乳區/檢查的乳區總數×100%。
1.2.4.3 感染某細菌所占百分比 感染某細菌百分比=感染某細菌乳區數/感染乳區總數×100%。
1.2.4.4 細菌學治愈率細 細菌學治愈率=用藥前后檢出相同細菌的乳區數之差/用藥前檢出該細菌的乳區數×100%。
1.2.4.5 細菌新感染率 細菌新感染率=用藥后新檢出細菌的乳區數/用藥前未檢出該細菌的乳區 數×100%。
1.3 數據處理與分析
用SPSS軟件統計分析各受試藥物組間及與對照藥物組間細菌學治愈率的顯著性差異。
2 結果與分析
2.1 試驗牛用藥前各乳區細菌學檢查結果
由表1可知,試驗牛乳區感染率為37.50%(120/320),Ⅰ、Ⅱ、Ⅲ、Ⅳ組的乳區感染率分別為37.50%(30/80)、43.75%(35/80)、33.75%(27/80)、35.00%(28/80)。4個組的乳區感染單一細菌所占百分比分別為80.00%、74.29%、77.78%和82.14%,感染多細菌所占百分比分別為20.00%、25.71%、22.22%和1786%。試驗牛乳區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占百分比為42.50%、感染無乳鏈球菌所占百分比為34.17%、感染停乳鏈球菌所占百分比為23.33%、乳房鏈球菌所占百分比為1167%、感染大腸桿菌所占百分比為16.67%。說明濰坊市該奶牛場干乳期乳房炎的優勢病原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無乳鏈球菌、停乳鏈球菌、乳房鏈球菌),乳區感染以單純感染為主。
3.2 試驗牛用藥后各乳區細菌學檢查結果
由表2可知用藥后奶樣細菌學檢查結果,Ⅰ組由用藥前奶樣的39株細菌減少到用藥后奶樣的5株細菌,Ⅱ組由47株減少到8株,Ⅲ組由34株減少到13株,Ⅳ組(對照組)由34株減少到7株。說明Ⅰ組細菌清除效果明顯好于其他各組,Ⅱ組細菌清除效果明顯好于Ⅲ組,Ⅳ組(對照組)與Ⅱ組效果相當。
3.3 試驗牛用藥后乳區細菌學治愈率
由表3可知,Ⅰ(高劑量)、Ⅱ(中劑量)和Ⅲ(低劑量)組試驗牛受試藥物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干乳期),乳區細菌學治愈率分別為89.74%、87.23%和73.53%,3個試驗組的乳區細菌學治愈率差異不顯著(P>0.05);Ⅳ組試驗牛受試對照藥物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劑(干乳期),乳區細菌學治愈率為8529%;3個試驗組與對照組的乳區細菌學治愈率相比,差異均不顯著(P>0.05)。
Ⅰ(高劑量)、Ⅱ(中劑量)、Ⅲ(低劑量)試驗組和Ⅳ組(對照組)對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乳區的細菌學治愈率分別為84.62%、87.50%、70.00%和83.33%,對感染無乳鏈球菌乳區的細菌學治愈率分別為90.00%、92.86%、77.78%和87.50%,對感染停乳鏈球菌乳區的細菌學治愈率分別為100.00%、85.71%、66.67%和87.50%,對感染乳房鏈球菌乳區的細菌學治愈率分別為100.00%、80.00%、6667%和100.00%,對感染大腸桿菌乳區的細菌學治愈率分別為80.00%、80.00%、8333%和750%。3個試驗組與對照組對5種檢出致病菌的乳區細菌學治愈率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高劑量和中劑量的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干乳期)對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對照藥物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劑(干乳期)與中劑量的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干乳期)治療效果相當。
3.4 試驗牛用藥后乳區細菌新感染率
由表4可知,Ⅰ(高劑量)、Ⅱ(中劑量)、Ⅲ(低劑量)試驗組和Ⅳ組(對照組)藥后乳房炎主要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無乳鏈球菌、停乳鏈球菌、乳房鏈球菌、大腸桿菌)的新感染乳區數分別只有1、2、4、2個。說明各劑量受試藥物與對照藥物,在預防奶牛干乳期新感染乳房炎致病菌方面效果明顯,使用高、中劑量受試藥物和對照藥物效果更佳。
4 討論與結論
從試驗牛用藥前各乳區細菌學檢查結果觀察可知,試驗牛乳區感染率為37.50%(120/320),乳區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占百分比為42.50%、感染無乳鏈球菌所占百分比為34.17%、感染停乳鏈球菌所占百分比為23.33%、感染乳房鏈球菌所占百分比為11.67%、感染大腸桿菌所占百分比為1667%。結果表明,濰坊市該奶牛場干乳期乳房炎的優勢病原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無乳鏈球菌、停乳鏈球菌、乳房鏈球菌),乳區感染以單純感染為主。與魏占勇等報道的奶牛干乳期前乳房內感染細菌檢測結果[9]差異較大,可能是地域差異所致。
從試驗牛用藥后乳區細菌學治愈率分析,受試藥物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干乳期)Ⅰ、Ⅱ、Ⅲ組乳區細菌學治愈率分別為89.74%、87.23%、7353%,對照藥物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劑(干乳期)乳區細菌學治愈率為85.29%;3個試驗組間及其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均不顯著(P>0.05)。結果表明,高劑量和中劑量的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干乳期)對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對照藥物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劑(干乳期)與中劑量的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干乳期)治療效果相當。試驗結果與馮言言等報道的治療效果[10]相近。
對試驗牛用藥后乳區細菌新感染率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受試藥物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干乳期)Ⅰ(高)、Ⅱ(中)、Ⅲ(低)試驗組都能有效地預防奶牛干乳期新感染致病菌,且高、中劑量受試藥物及對照藥物預防效果更佳,與李維靜報道的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防治奶牛干乳期乳房炎的藥效學研究結果[11]一致;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劑(干乳期)對照組也能有效地預防奶牛干乳期新感染致病菌,與郭旭等報道的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劑預防干奶期乳房炎的效果[12]相近。
綜上,奶牛灌注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干乳期),對乳房內主要致病菌感染有很好的治療和預防作用。結合成本因素,濰坊市奶牛場應用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干乳期)防治干乳期乳房炎時,可選擇Ⅱ(中劑量)組的劑量,即每個乳區分別注入藥劑250 mg。
參考文獻:
[1]薛 梅,朱俊平. 硫酸頭孢喹肟鈉乳房注入劑對奶牛乳房炎的療效研究[J]. 江蘇農業科學,2018,46(11):129-131.
[2]華偉毅,劉義明,徐 飛,等. 頭孢洛寧的藥理作用及其在奶牛乳房炎防治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 中國畜牧獸醫,2016,43(10):2742-2747.
[3]馮言言,陳 玲,鄭 莉,等. 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干乳期)防治奶牛干乳期乳房炎的研究進展[J]. 中國獸醫雜志,2018,54(2):71-75.
[4]薛 梅,朱俊平. 山東濰坊市部分奶牛場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耐藥性檢測[J]. 中國動物檢疫,2015,32(8):19-23.
[5]姚火春. 獸醫微生物學實驗指導[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21.
[6]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第1247號公告附件4:抗菌藥物Ⅱ、Ⅲ期臨床藥效評價試驗指導原則[S].
[7]丁伯良,馮建忠,張國偉. 奶牛乳房炎[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372-373.
[8]趙戰峰,宋軍科,于三科.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離鑒定[J]. 動物醫學進展,2010,31(4):113-115.
[9]魏占勇,劉 欣. 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人劑治療干乳期奶牛乳房炎的研究[J]. 中國獸藥雜志,2015,49(6):38-44.
[10]馮言言,孔 梅,孟 芳,等. 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干乳期)對干乳期奶牛乳房炎的預防和療效觀察[J]. 中國奶牛,2019(1):18-21.
[11]李維靜. 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防治干乳期奶牛乳腺炎的藥效學及殘留消除研究[D]. 揚州:揚州大學,2014.
[12]郭 旭,李培鋒,關 紅,等. 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劑對干奶期奶牛臨床型乳房炎預防效果觀察[J]. 動物醫學進展,2013,34(7):115-120.
收稿日期:2019-08-20
基金項目: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牛產業創新團隊建設項目(編號:SDAIT-09-05)。
作者簡介:薛 梅(1968—),女,山東壽光人,碩士,講師,從事獸醫醫藥臨床教學和研究。E-mail:shdmyx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