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耿 廣州大學經濟與統計學院
消費金融市場在深入金融改革中進入了全面發展的“黃金期”。2016年,國務院出臺《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規劃提出要為以藍領工人、農民為代表的中低階層提供普惠金融服務,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因此,將消費金融普及至需要照顧的相對弱勢的新藍領工人顯得很有必要。當前國內學者在消費金融領域的研究仍有所欠缺。或從宏觀角度對消費金融市場進行分析(王江,2010;張杰,2015),探索消費金融刺激內需的途徑。或研究消費金融公司面臨的問題、產品服務及業務模式(袁天昂等,2017)。綜上,當前缺乏從微觀角度探討藍領群體的消費金融需求特點的文獻研究,因此我們從微觀角度,設計新藍領消費金融問卷,以期擴展該領域研究。
我們以藍領工人為研究對象,重點以流水一線工人在消費金融這一塊的需求為立足點,通過定性調查和桌面調查分析,結合實地調研和人物采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展開調研,探究眾多流水線工人在消費金融方面(消費水平,消費結構,消費方式,貸款需求,分期需求)的需求。在調研中,我們主要兼顧兩個重點展開研究:
1.一是藍領群體用戶畫像的清晰把握;
2.二是藍領消費金融市場的切入點,挖掘市場機會。
藍領指的是一切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資收入者,如一般工礦工人、農業工人、建筑工人等。目前也有新藍領的概念,這一群體指的是工作、生活在二線或以上城市、為城市日常運轉貢獻力量的年齡介于18-35歲的基層工作者,作為消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藍領工人超過1.9億人(2016),雖然該群體收入水平處于較低位置,但是,由于總量極大且人均消費遠高于其他年齡層藍領工人,因此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1.先展開對藍領群體和相關金融產品的桌面研究
搜集對藍領群體、消費習慣以及市面上主要針對藍領群體的金融產品的相關資料,做個初步分析和預判,以確定藍領群體的劃分標準和消費場景,進一步明確問卷設計重點。
2.圍繞藍領市場現狀及項目研究重點設計調研問卷
依據資料搜集與桌面研究的初步預判,選好問卷的切入角度,起草問卷的問題,并進行邏輯審查和題目篩選,另外將開展一次試調,初步判斷問卷的有效率和問卷的可靠程度,稍作調整正式發放。回收問卷并開始進行數據統計,并對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初步確定待明確和細化的內容。
3.結合調研數據初步分析有側重點地開展訪談
針對問卷調研數據處理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和有必要細化的內容設計訪談大綱、確定訪談對象,繼而有針對性地開展訪談。
本次調研按照概率抽樣方法調研936份研究對象年齡為18-35歲,剔除29份年齡不相符與無效問卷,實際有效問卷907份,有效率為90.70%。而就問卷題型而言,總共設置了29道問題。

表2 預調問卷設計部分問題
1.藍領儲蓄率低
根據預調研,多數藍領無儲蓄或低儲蓄(月儲蓄額<10%),男女“月光率”分別達37%和41%。
2.無信用卡或額度低
大部分藍領無信用卡或信用卡額度低于,與全國平均信用卡額度5萬元相比,新藍領工人信用卡額度偏低。
3.消費需求層次較低
新藍領工人主要消費集中在飲食吃喝、衣物飾品、居住(租房、裝修、水電),目前以自發性消費為主,生活日需品所占份額超過70%,其他消費較少。
4.信貸消費認知較好
新藍領工人對分期消費了解程度較高,這對于借貸產品的推廣較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