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真海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架科底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福貢 673400)
草地貪夜蛾又名“秋粘蟲”,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均為原產地,屬于一種跨國界、雜食性害蟲,適生區域廣、增殖潛能強,加之危害重,所以現已成為農田防治的主要對象。草地貪夜蛾幼蟲可食玉米、小米、水稻、蔬菜等80余種農作物,而成蟲每晚飛行范圍高達100km 以上[1]。我國云南地區于2019年1月遭受草地貪夜蛾入侵,直至2019年5月,草地貪夜蛾已經擴散至南方地區18個省,造成較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對我國農業及糧食生產產生嚴重威脅。
草地貪夜蛾寄生蜂原產美洲,種類繁多,全球范圍內,約有10科共121種寄生蜂,見表1。據最新記載,草地貪夜蛾寄生蜂在我國有16種。

表1 草地貪夜蛾種類
寄生蜂、寄生蠅、捕食性瓢蟲、其他捕食性天敵。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農作物害蟲防治工作,且中央財政也投入大量資金用于采購化學農藥,但用于天敵昆蟲采購方面的資金寥寥無幾。加之各級推廣部門對此項工作缺乏一定的倡導、宣傳力度,導致基層工作人員效率低下,更有甚者根本無人知曉天敵昆蟲[2]。
我國農業化產業發展已近幾十年,農藥化工體系相對完善,登記在冊的農藥企業也高達千家,但面對天敵昆蟲產業發展,以上工作就顯得微不足道。目前,我國天敵生產企業僅有十余家,資金不足、技術力量薄弱,更沒有規模化的生產車間,因此無法穩定、批量生產,導致天敵昆蟲產品無法及時供貨。
眾所周知,天敵昆蟲產品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對人工擴繁技術要求較高。加之天敵昆蟲產品屬于活體生物,生產周期長、貨架期較短。如果沒有在短時間內馬上使用,則無法儲存。并在使用時要掌握投放時間、實際投放數量等,而受人工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敵昆蟲產業發展遭受瓶頸。
基層推廣部門對天敵昆蟲產品了解不夠,加之使用技術不夠熟練,因此缺乏正確的指導,導致農戶無法正確使用天敵產品防治草地貪夜蛾。加之基層推廣力度不夠,沒有對農民展開生物防治的培訓,致使農民沒有全面系統、的了解生物防治的優勢。
我國擁有赤眼蜂等大量寄生蜂,據不完全統計,有近約十種赤眼蜂可以被寄養,因此可以將其用于玉米等農作物的防治工作中。通過“舉一反三”方式來控制草地貪夜蛾。例如:在玉米田地釋放短管赤眼蜂,可增產的同時遏制草地貪夜蛾滋生。我國最早于2009年在廣州地區培養赤眼蜂,后通過田間試驗來進行生物防治,發現僅釋放5000只左右的卵蜂,便可以很好的控制,其生物控制率高達57%。不僅如此,釋放黃帶齒唇姬蜂于玉米地中也可以降低草地貪夜蛾的傷害,并且還會使玉米增產11%,這也是目前使用較廣泛的措施。
調查發現,通過調控農田生態系統,也可以完成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工作。設計、調控生態系統來控制草地貪夜蛾,最早在非洲防治草地貪夜蛾研究中實現。因此我國也可借鑒借鑒這種方式,例如通過在作物殘留物上覆蓋土壤來保護表面層,增加碳元素含量的同時改善土壤肥力。也可在栽種時采取輪番耕作方式,吸引天敵其他作物來間接性耕種。例如種植蜜源植物可以吸引大量的寄生蜂和以及螞蟻來控制草地貪夜蛾繁殖,減少其對玉米地的危害。很多人認為玉米田間只適合種植玉米,如果種植其他果蔬林木,會出現亂傳花粉、影響玉米產量的情況;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相反,我們可以適量的種植其他果蔬林木,為蝙蝠提供棲息地,形成良好生態系統,通過吸引草地貪夜蛾天敵棲息的方式來進行生物防治。到一定時間,農民會將玉米地內的雜草清除干凈,但若草地貪夜蛾數量較多,是可以不用清除雜草的,只因雜草可以在田地里為蜘蛛等昆蟲提供棲息地,從而支持寄生蜂的繁殖生長,來展開草地貪夜蛾的防治。
在草地貪夜蛾低齡幼蟲時期是最佳的防控時期,清晨或者傍晚在玉米心葉、穗等部位噴灑農藥,可以有效防治草地貪夜蛾。①生物防治:在卵孵化初期,可以噴撒白僵菌、蘇云金桿菌制劑等殺菌素來抑制其生長。②應急防治:當草地貪夜蛾蟲口達到一定密度時(10頭/百株)。嚴格參考《全國農技中心關于做好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治藥劑科學使用的通知》進行藥物防治。
草地貪夜蛾傳入我省時間較短,但是擴散范圍較廣,為全省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經研究證實:草地貪夜蛾天敵資源較豐富,加之控制效果良好,因此我省需深入研究,加大草地貪夜蛾防治工作,確保從源頭上控制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