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裴龍琴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活動時,教師為幼兒提供適當的活動材料,幼兒可以自由選擇,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方式獲得知識和技能。在幼兒園教學中,許多活動都需要各種材料的支持,其中最常見、運用最多的就是低結構料。分析低結構材料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使用現狀,并研究其使用方法,有助于提高幼兒的活動質量。
現階段,隨著課程游戲化理念的不斷深入,幼兒園越來越重視區域活動的開發與利用,因此,幼兒園對結構材料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而幼兒園的空間是有限的,材料的放置問題成為幼兒園的一個難題。

有些教師認為,高結構材料的指向性很明確,它能高效地對接教學目標;有些教師認為,區域材料的添置不僅麻煩,而且費力,當幼兒活動興趣不高時,教師花了很長時間準備的高結構材料,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有些教師認為,可以在區域內結構材料的添置方式上做些文章,優先投放高結構材料;還有些教師認為,材料的高、低結構根據活動目標的不同可以相互轉化。總體來說,教師們對低結構材料的認識不是統一的,教師的不同態度對低結構材料的投放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幼兒的實際活動中,通過調查發現,教師更愿意投放高結構材料,而且幼兒使用低結構材料的頻率不高,這些現象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為了更好地開展區域活動,教師應提高投放低結構材料的意識,在放置材料時應考慮幼兒的興趣、需求和關注點,并選擇合適的投放時機,以滿足幼兒的探索需求,從而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例如,我們在“便利的交通工具”的主題活動中生成了“公共汽車”的游戲。活動開始前,教師可提供不同尺寸的紙盒,以滿足幼兒的不同活動需求,使活動更具吸引力。
過去,低結構材料往往會被投放在幼兒園比較偏僻的區域中,雖然這些材料可以滿足幼兒的不同需求,但是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經常會扮演相同的角色,而創作的作品也大致相同,這不利于培養和提升幼兒的創新精神。因此,教師可以采用約束性投放低結構材料的方法。在幼兒們創作作品的過程中,如果他們缺少材料,可以引導他們與同伴溝通,互相調劑材料,這樣既能促使幼兒發揮創造力,也能提升幼兒的社交能力。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給幼兒提供一些指導,如建議幼兒們相互合作,一起使用低結構材料進行創作,以此來提高幼兒互相合作與學習的能力。
在區域活動中,幼兒的探索對象可以從低結構材料轉向高結構材料,并在此基礎上自發生成新游戲,這就要求教師要掌握生成性投放材料的策略。例如,在科學區的磁鐵游戲中,教師沒有直接提供“磁鐵迷宮”和“磁鐵尋寶”這樣的高結構材料,而是利用各種磁鐵材料讓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自主發現磁鐵具有同性相斥和異性相吸的特征。根據磁鐵的特性,又生成了“磁鐵火車”和“磁鐵移車”的游戲。在幼兒有意識地探索并開展各種游戲之后,教師將幼兒引入高結構材料放置區域,讓幼兒逐漸從探索低結構材料轉變為探索高結構材料,這有助于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磁鐵的特性,提高幼兒的思維水平和創造力。
著名幼兒游戲專家華愛華認為:“在使用高結構化的游戲材料時,幼兒更容易形成模仿思維。”小班幼兒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的階段,他們操作游戲材料時更加擅長模仿。中班幼兒開始逐漸減少對材料固定操作方法的依賴,他們更多地使用游戲材料來進行創造,大班幼兒的創造精神則更強。所以,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思維能力,有針對性的投放材料;對同一年齡組的幼兒,投放時應遵循高、低結構材料交叉投放的原則。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提出“活的玩具”的概念,認為“活的玩具幼兒是不會生厭的”。低結構的游戲材料比較靈活,具有很大的創造空間,而幼兒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對游戲材料的需求是“活的”,所以它比高結構的游戲材料使用率更高。教師應充分觀察幼兒的游戲過程,了解幼兒的游戲動態,通過添加、刪除、組合等方式調整材料,確保游戲材料貼近幼兒的“最近發展區”。

在利用區域活動材料的過程中,有必要深入地研究低結構材料的多功能性,以確保幼兒區域活動游戲的實效性。
“一物多玩”作為一種新模式,正試圖打破框架的束縛,我們應不斷嘗試、創造新的游戲玩法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成功,有助于他們提升對環境及社會的適應能力。因此,教師要從挖掘材料功能的方面多下功夫,通過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來實現“一物多用、一物多玩”。
教師要引導幼兒探索材料的多種使用方法,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豐富游戲的玩法,也能減輕教師準備材料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例如,通過探索,幼兒們豐富了布片的使用方法,在生活區,他們用布片做衣服;在美工區,他們用布片做小人、娃娃等工藝品;在藝術區,他們用布片制作布貼畫、開展服裝秀……通過對布片多種功能的探索,大大增強了幼兒的動手能力。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同一種材料開創不同的使用方法,這樣可以多層次、多角度地挖掘材料的使用價值,從而達成更多的教育目標。例如,對于材料“扣子”,在小班的“生活區”中,幼兒可以用細繩將扣子穿起來,作為裝飾品;在中班的“操作區”中,幼兒可以用扣子拼擺出各種圖案;在大班的“生活區”中,幼兒可以縫制扣子,在“美工區”中,幼兒可以粘貼扣子等。

我們要將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落實到實踐中,讓環保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當材料被使用一次后,我們要繼續發揮它的價值,避免造成浪費。因此,我們可以引導幼兒開動腦筋,繼續思考材料的其他用法,對材料進行再創造,讓幼兒在反復操作中體驗無限創造的快樂。
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需要對低結構材料的投放做更深入的探究,以不斷增強幼兒的活動興趣,提升幼兒的思維水平,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從而為幼兒的智力開發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