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美
2020年5月28日,中國航空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航集團”)扶貧調研組再赴結對幫扶地蘇尼特右旗,考察2020年推進的10個重點項目。當看到百畝沙漠化平原上一株株綠草經受住了冬季寒風的洗禮、萌芽返綠時,所有人臉上都綻放出笑顏。無疑,這些綻放著昂揚生命力的野牛草是中航集團獻給世界環境日最好的禮物。
2019年,中航集團在內蒙古的蘇尼特右旗移栽了100畝野牛草,以改善這里的生態環境,并幫助當地人民提高經濟收入。從此,這些野牛草也成了中航人心頭的牽掛。
野牛草:拓展綠色發展的道路
小滿時節,江南正是“梅子金黃杏子肥”,華北地區亦是“麥穗初齊稚子嬌”,而蘇尼特右旗的大片土地仍是“草色遙看近卻無”。車行其中,“好”的地方能看到枕頭大小的一塊塊草皮,而“不好”的、有沙化傾向的土地上,只有一株株瘦弱的小草在孤獨而倔強地生長著。
蘇尼特右旗年平均降水量為170~190mm,干旱是制約蘇尼特右旗發展的主要因素——沒有雨就沒有草,沒有草就不能飼養牛羊,甚至引起土地沙化。
2019年4月,中航集團幫扶的蘇尼特右旗退出了貧困旗縣序列。其實,自2013年以來,集團幫扶的飲水項目、博愛衛生院項目、肉羊育肥基地、光伏發電項目等都在順利推進,有的已進入使用、收益階段,但是,中航集團深知“摘帽不摘責任”,如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解決草原的退化問題,已經困擾了當地和中航集團很長時間。
苦思冥想時,一道曙光意外降臨。
2018年8月,因為在企業環境保護方面作出的貢獻,中航集團所屬二級公司——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入圍中國環境保護基金會承辦的“第十屆中華環境獎”。在與環保基金會表彰工作部主任武書芳交流時,公司負責人談到了在幫扶蘇尼特右旗中遭遇的困境,熱心的武書芳說:“我給您介紹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中國林科院林業所錢永強博士。
自此,一扇生態扶貧大門打開了。中航集團、中國環保基金會、中國林科院和蘇尼特右旗四方攜手,共謀生態修復及扶貧事宜。
野牛草是牧草、生態草和草坪草兼用型多年生禾本科暖季型草種,是我國最早引入的草種。它具有極強的抗逆性,抗旱耐寒性尤為突出,在嚴重干旱地區(年降水量<260mm)靠自然降水仍可正常生長,零下30℃也可安全越冬。野牛草已成為我國生態修復、綠地建設和困難立地(注:環境行業詞匯, 意指遭受一定程度人為破壞、污染的貧瘠場地)人工草地建設的主角,野牛草種子的市場需求量大、價格是其他草種的10~30倍,顯示出巨大的經濟價值。如果野牛草能夠適應蘇尼特右旗,發展野牛草育制種產業,不僅可以解決草原生態修復問題,還可以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對推動草原與草業高質量發展和帶動當地生態脫貧致富也具有重要意義。
錢永強博士主持的野牛草試驗,已經在北京、山東、四川、云南、甘肅等多地取得成功,可是,它究竟能否適應蘇尼特右旗呢?曾有專家認為內蒙古冬季又干又冷,不適合人工種草。為了慎重起見,2018年底,中航集團邀請農業農村部草業處、中國林科院相關專家對蘇尼特右旗草原的草地經營模式、氣象數據、地理特征、草原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質等進行了全面調研。最終確定,在蘇尼特右旗先期開展100畝試驗田,與當地共同探索生態修復、兼顧扶貧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2019年4月初,在春風吹醒草原之前,四家合作單位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探索一條以草產業為核心的生態經濟、綠色發展之路。
野牛草:試水生態修復+生態扶貧
2019年5月21日,四家聯合共同實施的“生態修復及生態扶貧項目”正式啟動。自此,野牛草這一高產新品種,歷史性地種在了蘇尼特右旗的土地上,也種在了中航人的心里。
中航集團扶貧掛職干部,蘇尼特右旗旗委常委、副旗長汪峻峰頗有感觸:“為了這片草,數不清去了多少趟草場……我心里惦記著,集團的領導和同事們也經常關心地問我。”
試點不易,存在風險。常去“探班”的汪峻峰發現,移栽的結籽草苗存活率比較低,這是因為它的能量大都傳給了草籽。這點容易解決,以后避免使用此類草苗即可,而更大的問題是雜草。移栽野牛草時并無雜草,隨著天氣變暖、雨量微多,雜草開始出現,這成了最大的難題。“有問題不怕,沒問題才是大問題呢!”汪峻峰說,試種就是要為大面積種植積累經驗和教訓。汪峻峰協助錢永強博士購買了39種除草劑,在詳細統計了當地雜草譜、各種雜草的生長及生理特性后,進行了除草劑種類、助劑、濃度配比等一系列試驗,最終找到了最適合的除草劑,實現草中除草,為接下來的第二期試種和將來的大面積種植,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產籽量、越冬性和生長周期是考察野牛草是否適合蘇尼特右旗的三個重要指標。7月中旬,產籽量指標第一個到來。綠油油的草株中芯抽出的黃色穗桿上結出了草籽。從小在城市里長大的汪峻峰第一次體會到了“春華秋實”的欣喜。他站在草原上給北京的同事們發去短視頻,大家爭相傳播,既興奮也備受鼓舞。9月下旬,又有一些植株開花結實,錢永強博士說:“一年兩茬收種是野牛草最好的種子生產狀態,初步認為野牛草在蘇尼特右旗至少能收獲一茬種子,第二茬也值得期待。”
至此,從營養生長期、孕穗期、灌漿期到成熟期,野牛草的一個完整的生長周期順利結束,漫長的冬季即將到來,大家都沉下心來靜待自然的選擇,默默祈禱它能順利越冬。
野牛草:探索生態草種國產化模式
焦急的等待中,冬天如期而至。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這個冬天變得格外漫長,但中航人從未忘記千里之外的野牛草。疫情期間,四家單位還專門召開了生態扶貧試點項目遠程電話會議,探討野牛草種植基地的未來發展規劃。
2020年的春天終于到來,檢驗越冬性(抗寒性)的日子來臨了,這是決定野牛草能否落地蘇尼特右旗的關鍵。4月8日,汪峻峰仔細地觀察到野牛草匍匐莖的變色情況。很快,錢永強博士得出了令人振奮的結論:“根系仍保持活力,基地匍匐莖水分保持良好,土壤濕度尚可,基本可判斷野牛草已通過越冬性測試。”野牛草先后通過了三場大考。
2020年6月4日,第二期220畝的試驗示范點種植開始。
與第一期相比,第二期主要有四個方面的新嘗試:一是嘗試降低建植成本,降低種植密度;二是提高建植過程中的雜草管理;三是嘗試種子建植;四是增加了六個新品種,充分利用土地,試驗最適合蘇尼特右旗的品種。
一個新的生長周期開始,又一個希望起步。第二年是形成產量的關鍵年。與第一年相比,大家的底氣更足了。如果項目成功的話,這將是國內首次將依賴進口的生態草種種植實現規模化、國產化、產業化,也對推進其它草種國產化提供了有益參考。
這是錢永強博士團隊帶給蘇尼特右旗的光榮夢想,是汪峻峰的翹首期望,更是每個中航人的由衷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