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頭發絲直徑的三分之一、僅為A4紙厚度的四分之一,厚度0.02mm的世界最薄不銹鋼(俗稱“手撕鋼”)在山西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鋼精密帶鋼公司”)研發成功。它的問世,將中國不銹鋼箔材的制作工藝提高到世界領先水平,成功打破了國外貿易壟斷和技術封鎖,為中國制造提供了高端基礎材料,為國際超薄不銹精密帶鋼研發生產指引了新的方向。
歷時兩年,攻克175個設備難題、452個工藝難題,經歷了700多次失敗,“手撕鋼”終于實現優質量產。2018年以來,“手撕鋼”累計開發應用逾50噸,以0.02mm為代表的“手撕鋼”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70%,噸鋼利潤達到300~500%……一連串的數字和榮譽背后,是太鋼精密帶鋼公司這些年來抓實黨建引領、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工作深度融合、以改革創新驅動公司提升綜合競能爭力的奮斗結晶。
以支部堡壘作用凝聚“手撕鋼”創新攻關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設好黨的組織體系這座大廈,要讓組織體系的經脈氣血暢通起來,讓黨支部強起來。太鋼精密帶鋼公司領導班子成員深知建強黨支部戰斗堡壘的重要性,結合近幾年企業生產經營特點,按生產工序特點、業務單元性質先后成立了8個基層黨支部,每個黨支部均要結合日常工作任務重點難點,提出階段性攻堅任務目標,并通過發揮黨支部在攻堅克難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助推企業生產經營及創新發展。
“手撕鋼”的成功,就是來自基層黨支部中一個年輕的創新研發團隊。該團隊共有成員15人,其中黨員青年職工12人,平均年齡僅34歲。該團隊組建之初,成員均是從所需的各工序專業中抽調而來。太鋼精密帶鋼公司黨總支部針對黨員及職工思想認識不統一、行為習慣存在差異的情況,成立了創新研發團隊臨時黨支部,黨支部的首要任務就是統一團隊思想,保證創新研發團隊有地方學習、有地方交流、有地方說話、有地方活動,讓團隊有“黨員之家”的感覺。此舉有效凝聚了人心,對促進“手撕鋼”研發攻關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太鋼精密帶鋼公司黨總支書記王天翔給創新研發團隊黨支部上第一次黨課時鼓勵大家說:“當年李雙良老人治理渣山數十年如一日的壯舉告訴我們,沒有搬不走的大山,更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創新研發團隊的青年們要向李雙良老人學習,勇挑重擔、迎難而上,堅決突破被‘卡脖子的局面,為太鋼成為國之重器銳意進取、奮發有為。”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新的時代賦予了太鋼精密帶鋼公司新的使命。創新研發團隊臨時黨支部不斷引導團隊成員牢記“軋制生產出厚度0.02mm不銹鋼精密箔材、實現進口替代、攻克世界難題、引領行業發展”的團隊目標任務,引導團隊成員在具體研發攻關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太鋼高質量發展各項重大舉措,著眼國際前沿科技研發,加快新產品、新工藝創新和自主研發,在攻堅克難中努力取得驕人的成績。
以黨員先鋒作用擔起向“中國精造”邁進重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黨員管住管好,使每名黨員都成為一面鮮紅的旗幟,每個支部都成為黨旗高高飄揚的戰斗堡壘。太鋼精密帶鋼公司在近幾年產品研發實踐中,充分發揮每一名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并以此激勵和帶動團隊職工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取得產品研發攻關重大突破。
“國外技術專家都解不了的難題我們能行么?”“國內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怎么辦?”剛開始攻關時,團隊成員都有這樣的擔憂。
由于技術質量指標嚴、工藝控制難度大,“手撕鋼”生產技術長期被日本、德國等國外少數企業壟斷。由于沒有經驗借鑒,創新研發團隊在“手撕鋼”研發過程中,曾遭遇過無數次的失敗。而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手撕鋼”創新研發團隊涌現出了一批艱苦創業、自主創新、勇于擔當、團結協作、追求卓越的黨員骨干,他們以自身的模范帶頭作用,帶動團隊成員創新思維,積極工作,推動了整體研發攻關工作向前發展。
黨員、市場組長廖席,緊盯高端市場需求和客戶技術要求采集相關信息,進行市場推廣;黨員、生產組長段浩杰,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標,著力解決生產難點;黨員、工藝組長韓小泉,對標進口高端材料找差,不斷改善箔材性能……
生產一線軋制操作工、“手撕鋼”工匠吳瓊,是軋制工序“零不合”最多的主操,也是一名黨員。這位80后的轉業軍人不善言辭,當中央電視臺點名采訪他時,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就是這樣一位默默無聞的人,平時總是默默地鉆研軋制技術,在攻關過程中充分發揮著軍人黨員的本色。經過兩年的培養,目前,他已成為太鋼精密帶鋼公司的大工匠。在他的影響下,身邊的同事個個都成了軋制能手,為“手撕鋼”攻關成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80后黨員韓小泉,在攻關進入關鍵節點時吃苦在先、勇挑重擔,發揮了一名黨員干部應有的先鋒模范作用。期間,他連續幾天在工序現場蹲點跟蹤,顧不上回家、顧不上刮胡子,工裝上全是油污,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大了十幾歲;當韓小泉回到家里時,剛滿3歲的孩子竟然都認不出他了。
“手撕鋼”過光亮退火線要經過260m長的帶鋼通道,最容易發生的質量問題是抽帶,期間的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幾乎讓大家絕望。這時,光亮線首席工程師、黨員王向宇主動向廠里請命:“給我1 000m,讓我試一試!”這1 000m“手撕鋼”價值10萬元,失敗了誰來承擔損失?大家都為王向宇捏了一把汗。廠領導經過仔細分析王向宇的技術方案,果斷拍板,同意一試。結果王向宇只用了400m即攻克了這個難題,形成了600m產品。這種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為團隊黨員勇于擔當、敢于擔當提供了堅實后盾。
歷經兩年多時間,這幫敢啃“硬骨頭”的黨員們帶領團隊成員終于攻克了“手撕鋼”鋼質純凈度、產線工藝、控制水平、高等級表面精度、產品性能五大核心工藝技術難題,成功研制出了世界首發寬幅(640mm)最薄(0.02mm)的不銹鋼箔材。該產品得到國內科技界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可,中國金屬學會組織行業專家評價成果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手撕鋼”項目獲得2019年冶金科學技術進步獎唯一的特等獎、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CIIF大獎、第四屆全國質量創新大賽QIC-V級成果(一等獎)。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相繼對“手撕鋼”進行了專題報道。2020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太鋼精密帶鋼公司現場考察調研,對“手撕鋼”給予了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