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必義

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十九冶”)成立于1966年,是國內唯一承擔過從礦山開采到型、板材冶金全流程施工的大型綜合建筑企業,系世界500強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旗下骨干子企業。因作風優良、善打硬仗,被業界譽為“西部鐵軍”。
“西部鐵軍”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艱苦創業的歷程凝練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中國十九冶的發展歷程承載了“三線建設”的國家使命,幾代人用青春、熱血,甚至生命煉鑄了以聽黨指揮為靈魂、以自我犧牲為核心、以艱苦創業為內容、以自力更生為基礎、以開拓創新為支柱的企業文化元素。這些文化元素是攀枝花精神的主要組成部分,由此形成的“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精神”,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來源之一。
中國十九冶的企業文化資源就其存在形式而言,最初處于一種“自在”的狀態,隨后其潛在價值漸漸從自發的意識演進為自覺的行為,通過“自在”與“自為”的互動,不斷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汲取養分,用純厚的品質和堅強的意志孕育出“西部鐵軍”精神,凝練了獨具特色的“西部鐵軍”文化。
把握文化前進方向,推動企業文化與時俱進。作為中央駐川大型施工企業,紅色是中國十九冶永不褪色的底色。回顧半個多世紀的征程,憑借對黨和國家的赤誠忠心,十九冶人踏上“走出大山、走出冶金、走出國門”的征程,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
近年來,中國十九冶把促進“西部鐵軍”精神與現代文明、都市文化融合,推動企業文化與時俱進、更新迭代,催生開放中有厚重、傳承中有創新的新一代企業文化作為精細企業文化建設的“主旋律”,結合公司戰略定位和頂層設計,創造性地提出了打造以“做有情懷的、幸福的、受人尊重的十九冶人”美好向往為核心的“十九冶夢”。
“十九冶夢”的深刻內涵及理論依據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提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中國十九冶在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打造符合時代特征、具有鮮明特色的“十九冶夢”。
“情懷、幸福、尊重”,這是新時代“十九冶夢”的三大要素。
有情懷的十九冶人。孔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首先,十九冶人有家國情懷,把愛黨、愛國、愛家、愛企業的情感融為一體,將個人前途命運和企業的興衰成敗緊密關聯,聽黨指揮,忠誠擔當,切實肩負起企業改革發展的責任和使命。其次,十九冶人有實干情懷,做行業的引領者和有影響力的人,既有拼搏奉獻的激情,也有干事創業的能力,更有“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第三,十九冶人有人民情懷,有愛心、守底線,時時刻刻將員工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牢固樹立廉潔意識,守住紀律規矩底線,遠離違規違紀的紅線。
幸福的十九冶人。十九冶人的幸福,源于心靈的安寧滿足和企業的長富久安。首先,幾十年的拼搏奮進,積淀了豐富的精神財富,通過大力弘揚新時代“聽黨指揮、忠誠擔當、拼搏奉獻、勇創奇跡”的“西部鐵軍”精神,并使之轉化為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動力。其次,企業創造和擁有豐富的物質財富,建立起員工收入穩定增長的機制,不斷提高廣大員工的收入水平,不斷滿足廣大員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三,將個人價值、企業價值和社會價值融入到企業的改革發展中,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相生相長。
受人尊重的十九冶人。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受人尊重是一個無聲勝有聲的過程,既體現在對自己的鞭策和鼓勵,也包含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首先,十九冶人匯聚強大的精神動力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挑起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為社會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其次,十九冶人秉持踏實認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彰顯高素質、高文明、高境界,既尊重對手也敢于超越對手,實現自身價值,贏得外界的認可和贊揚。
從理論上來講,“十九冶夢”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這一論斷的具體實踐,有效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全面融入企業文化建設,轉化為企業科學發展和員工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
“十九冶夢”的浸潤效應
依托豐厚的文化底蘊,中國十九冶創建了特色鮮明的“西部鐵軍”文化理念符號,重中之重是把“做有情懷的、幸福的、受人尊重的十九冶人”作為企業文化體系的內核,實現企業文化建設與中心工作的融合并進。
“十九冶夢”與時代精神的融合。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伴隨共和國的壯大而成長的中國十九冶,是一個創造了輝煌歷史、擁有強大紅色基因和光榮傳統的企業。一是以企業家精神印證央企在任何危難時刻都能“頂得上、靠得住”的砥柱作用。實踐證明,中國十九冶用企業改革發展的實際成效回報了黨和國家的重托,切實發揮了中央企業“頂梁柱”在關鍵時刻“頂得住”的作用。二是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再造中國制造人才基因。中國十九冶造就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新時代國有企業職工隊伍,以周樹春、曾正超、寧顯海、趙脯菠等為代表的新時代高技能人才熠熠生輝。截至目前,中國十九冶代表國家連續參加五屆(第41~45屆)世界技能大賽(焊接、建筑金屬構造項目),培養輸送國家隊參賽隊員17名、國家隊教練8名,榮獲3枚金牌1枚銀牌3個優勝獎,創造了多項新紀錄。人才庫中,擁有“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6人,全國技術能手29人,擁有國家、省、市三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2個,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1個,是世界技能大賽焊接、建筑金屬構造兩個項目的國家級集訓基地,高技能人才達到技術工人的83.7%。三是發揚“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據不完全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十九冶已有50余名個人和集體獲得全國、省、市級勞動模范、勞動獎章、勞動獎狀等殊榮。
“十九冶夢”與企業發展戰略的融合。作為“西部鐵軍”文化的精髓,“十九冶夢”是統領員工思想、構筑精神家園、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2019年,中國十九冶將“做有情懷的、幸福的、受人尊重的十九冶人”美好愿景融入企業新的發展定位、發展目標和發展路徑。一是確立了“一核兩高兩帶八點”的市場戰略,并按照戰略布局調整區域公司形成市場據點,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高度契合。二是實施以設計施工總承包為引領,以建筑產業化為平臺,以建筑業的綠色化、智能化、信息化為支撐,全面構建冶金、交通、市政、房建、綠色環保、地下空間與軌道工程等6大業務體系,打造完整的工程產品服務鏈和價值鏈的發展戰略,與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拉伸建筑產業鏈條、加快推行EPC(工程總承包模式)的步調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全面推動“數字十九冶、互聯十九冶、協同十九冶”企業綜合治理信息化戰略,力求以信息化實現企業治理現代化,符合大數據、云計算等未來經濟技術發展方向。四是打造“大區域、大市場、大客戶、大項目”的營銷戰略,樹立“創新開放、結伴而行、互利共贏、行穩致遠”的經營理念,加強企業資源聚合與整合能力、提升企業在新經濟環境下的市場開發能力與競爭實力。五是明確“市場科技”與“效益科技”的科技戰略,把技術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六是打造“有人則企、無人則止”的人才戰略,以做強主體專業為導向,持續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創新人才招引渠道和培養機制,加大人才隊伍建設,解決企業發展最大的短板問題。以上戰略定位充分體現了“十九冶夢”的時代特征,即凸顯家國情懷與實干精神,倡導個人價值、企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機融合,傳播為社會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核心價值理念。
“十九冶夢”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融合。中國十九冶結合戰略部署和市場開發需求,以“十九冶夢”為橋梁,將企業文化建設有機融入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各個環節,著力抓好“三合”工作(“契合”:明確企業文化建設的定位和目標,形成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優秀文化;“整合”:將從事企業文化建設的人員、組織、業務體系進行整合;“融合”:企業文化建設與生產、經營、管理等中心工作融合),實現企業文化建設總體上有體系、推進中有步驟、融合中有創新、實施中有成效,最終打造出與企業高質量發展相匹配、具有“西部鐵軍”特色的新一代企業文化。2019年,公司新簽合同、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均創歷史新高,公司經營質量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全年新簽合同431億元,同比增長42.90%;營業收入146.6億元,同比增長21.71%;在崗員工人均收入12.1萬元,同比增長5.49%;上交利稅2.36億元。
“十九冶夢”與黨建工作的融合。近年來,中國十九冶逐漸探索出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融合提升的模式,使黨建成為企業文化之核,企業文化成為黨建的成果體現。一是將企業文化VIS(視覺識別系統)與黨建視覺標識系統逐漸融合,滿足于可視化黨建體系建設和標準化基層黨建的要求。為實現企業文化與黨建工作的有效融合,中國十九冶以工程項目為主平臺,通過對施工區、辦公區、生活區、員工形象等品牌識別特點進行提煉和規范,結合黨的“三基”建設,做好“八牌兩圖”、黨員活動室以及具有“西部鐵軍”品牌特色的標語、圖牌、工作服等標識、標牌亮化工作,運用統一的視覺符號系統打造展示品牌形象和黨建風采的“窗口”,進一步推行工程項目標準化建設。二是強化黨的思想建設,抓好意識形態工作,加強形勢任務教育,把實現“十九冶夢”作為統一干部員工思想、明確目標任務、完成全年各項工作的助力,不斷增強職工群眾對企業的認同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持續提升企業文化的內生動力,將“十九冶夢”文化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員工的思想歸屬和心底認同。三是大力推進融媒體建設,發揮宣傳工作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導向作用,廣泛運用內部媒體以及外部媒介的傳播,做好企業信息的傳遞與擴散,使“做有情懷的、幸福的、受人尊重的十九冶人”美好向往得到員工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將“十九冶夢”打造成為公司的一張“黨建名片”。
“十九冶夢”對精細企業文化建設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
“有情懷的、幸福的、受人尊重的十九冶人”文化理念是不斷豐富企業品牌內涵和拓展文化外延的具象,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和實踐性,它將抽象的企業文化理念化虛為實、化繁為簡,對塑造可感知、可傳遞、可共融的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本質上來說,“十九冶夢”歸屬于意識形態領域,是一個文化符號、一種價值導向。在內部管理上,使用“十九冶夢”核心理念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激發員工的使命感、歸屬感、責任感、榮譽感、成就感,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文化的導向功能、約束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勵功能;在外部宣傳上,使用“十九冶夢”核心理念獲得公眾的認可,樹立企業在公眾中的良好形象,發揮企業文化的輻射作用。
一是打造形成表層的物質文化。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通過“十九冶夢”的文化植入,健全完善可視化標準體系,使企業形象識別系統和理念識別系統覆蓋辦公及生活場所,再延伸至更多公共場所,實現文化理念的廣泛傳播;通過打造形象工程、文明工地,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和產品,以“窗口”形象為實現“十九冶夢”提供業績支撐;通過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建立同行業具有競爭力的人才資源管理系統、福利待遇體系等,加大物質激勵,實現員工利益與公司利益的共贏、個人價值與企業發展的共進。
二是打造形成淺層的行為文化。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以“十九冶夢”為導向,通過明確團隊行動準則、提升員工素質能力、落實員工崗位職責等內容,落實管理職責,規范儀式、會議、接待及各類活動的規格及標準,使員工加強文明意識,推進作風轉變,提高職業素養,形成優秀作風和品質,進一步增強約束力和執行力。
三是打造形成中層的制度文化。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以實現“十九冶夢”為目標,通過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并堅決執行,樹立全員制度意識,培育“靠制度管人,按流程辦事”的工作理念,實現管理與運營“制度化、精細化、規范化、標準化”,實現制度優勢向企業治理效能轉化。
四是打造形成深層的精神文化。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以“十九冶夢”為統領,深挖文化內涵,系統整合理念,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企業文化轉化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生產力、競爭力和強大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