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賀佳 張鳴明
1 500余名施工人員,3 044項標準項目,84項特殊項目,17項技改項目……對華電萊州公司而言,這些原本是1號機組大修工程數據的簡要概括,而現在,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這些簡單的數據變得不再簡單。
華電萊州公司1號百萬千瓦容量機組大修自2月12日全面啟動,于5月16日順利竣工,比計劃提前了3天時間。95個日日夜夜,是一次凝心聚力戰大修的艱辛歷程,更是一次責任擔當與疫情對抗的真實較量。
起步:注定是一場硬仗
“要借鑒示范性大修工作經驗,提前做好前期籌備,確保高質量完成1號機組大修工作……”早在2020年工作會議上,華電萊州公司便對1號機組大修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所有的計劃。起步,便注定了這將是一場硬仗。
“要堅定不移貫徹黨中央要求,把員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不等不靠,統籌協調推進機組大修。”在2020年1月26日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會議上,華電萊州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秦世賢的部署擲地有聲。
聯系清掃安置點、執行隔離措施、每日進行人員健康排查、定時進行防疫知識宣傳,成了萊州公司安全環保部的工作日常。
“安全是大修順利開展的保障,因為疫情的原因,安全管理不再是單純的現場施工安全,安全管控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華電萊州公司副總工程師胡海亮這樣說道,“病毒是無形的,只有做到萬無一失,才能保障所有人的安全。”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趨于好轉,外委人員陸續到廠,每日進廠人數超過1 000人。“在進入工作作業區前,我們會對外委人員再進行一次體溫測量,這經常引起他們的抱怨和不理解,這個時候我們就要一次次和他們講清楚利害關系,說明病毒的傳播方式和危害。”熱機分場負責人說道。
在嚴格落實疫情防疫措施的基礎上,狠抓現場施工安全來不得半點松懈。
華電萊州公司對1號機組大修現場重點區域、重點檢修作業增加移動攝像頭,升級、完善現有移動式監控裝置,實現監控數據網絡共享,對檢修現場安全狀況采取實時遠程監控,讓違規違章無所遁形。
同時,華電萊州公司以大修安全獎懲制度為抓手,制定下發《華電萊州公司舉報違章獎懲細則》,實施"舉報違章"獎勵措施,對勇于舉報檢修現場違章行為的個人或單位按違章處罰額度給予相應獎勵,實現全員抓違章、管安全;實施違章曝光,利用大屏幕、廣告機等對檢修現場違章現象進行曝光,共下發《大修現場安全文明檢查通報》41期,切實壓實安全責任。
在嚴密管控措施的“保護”下,總計1 500余名工作人員在現場高效有序地開展工作,讓“疫”線大修的進程穩步推進。
沖刺:吹響先鋒的號角
眾力并則萬鈞舉,人心齊則泰山移。
在這場“疫”線大修戰役中,華電萊州公司以“五爭先”(政治爭先、學習爭先、崗位爭先、文明爭先、服務爭先)黨員實踐活動為載體,圍繞大修重點任務,開展“疫”線爭鋒活動,各黨支部成立黨員突擊隊、黨員攻堅團隊共35支,青年突擊隊11支,集中優勢“兵力”對重點和難點任務開展技術攻關,解決現場實際困難。設立黨員示范崗26個,在疫情防控和機組大修過程中展現黨員風采,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廣大員工高標準推進機組檢修。
1號機組發電機轉子的返廠檢修便是全員合力攻堅、黨員先鋒作用發揮的一次真實寫照。
轉子抽出是大修的第一個重大節點,該公司在開工后的第一天便順利完成,看似簡單的過程,離不開電控分場電機班“發電機轉子黨員突擊隊”連續3個日夜的奮戰。青年黨員蔡峰作為突擊隊隊長,帶領隊員在短時間內完成了滑板、滑靴、滑塊、吊帶、倒鏈等專用工具的準備,以及定子膛內膠皮、滑板的提前鋪設等工作,他們覺得,克服急難險重,這才是突擊隊的價值。
疫情期間,各地實施交通管制。轉子返廠需要跨越5個省份,每個省份的運輸通行都需要進行審批。生產技術部電氣專工黨員王傳剛負責與地方協調,那幾天他的電話每天至少充3次電,說得最多的是:“您放心,我們一定按照要求執行。”
轉子運輸路程遙遠,需要人員押運來保證它安全無損,疫情期間無疑是一次“逆行”,誰去?“我去!”物料黨支部書記韓維成挺身而出,護送轉子一路跨越山東、河南、陜西、甘肅、四川5省,歷時6天7夜、跋涉2 300余公里將轉子送達廠家。
為保證轉子返廠檢修質量,電控分場青年員工路行超主動接過駐廠監造的重任,只身挺進四川德陽,跟廠家一起加班加點,高標準完成監造任務,回廠后他又迅速投身到了發電機轉子回穿的準備工作中。他說:“太多優秀的前輩值得我學習,我只是學著前輩的樣子在工作。”
5月2日,發電機轉子順利回穿,圍繞“轉子”開展的攻堅戰宣告大捷。
復工:追求的不只是速度
足不強則跡不遠,鋒不铦則割不深。
隨著全國復工復產的提速,華電萊州公司1號機組大修工作也按下了“快進鍵”。
“我們不僅要保證工程進度,更要在總結示范性大修經驗的基礎上,做實做細質量工藝管控,努力打造精益檢修的標桿。”公司副總經理劉清亮對機組大修提出更高的要求。
為抓實檢修質量,華電萊州公司充分發揮質保、質檢兩大體系作用,劃分責任區,明確責任人,生產技術部各專業專工更是下沉至一線現場提供技術支持,確保檢修工作高質量開展。在質量監督上,充分借助“外腦”,對內實施“3+1”模式,即班組、分場、公司三級驗收,華電山東公司質監組再監督的模式,加強管控力度,確保質量工藝;對外要求施工單位內部實施三級驗收制度、細化工序卡等,一系列舉措讓施工人員提升責任心。
與此同時,在華電山東公司質監組的協助下,質量監督檢驗創新使用“收” “審”“找” “告” “認” “評” “關”七字標準。結合日常巡視情況及以往的經驗,舉一反三,使檢驗活動更人性化、更規范化、更實事求是,真正將“質量為本”的思想落實落地。
“沒見過像你們這么仔細的,這么多焊口一個一個查!”一位施工人員忍不住點贊道。
為提高大修效率,華電萊州公司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檢修全過程,借助以“云平臺”為依托的“手機APP智能寫實系統”,詳細記錄機組檢修過程,形成第一手檢修資料,打造機組“大數據”資料庫。
大修開始以來,華電萊州公司緊緊圍繞設備檢修工藝質量,按照檢修管理規范化、標準化、程序化、精益化的要求,從安全文明、成品防護、檢修工藝質量、7S固化與提升、檢修資料等方面進行現場精益化管理。各級管理人員每日進行現場檢查督導,嚴格工序管理,做好防磨防爆、節能降耗等技術監督工作,共下發《檢修工藝質量檢查通報》54期《專項考核通報》24期、《獎勵通報》11期。制定了《目標責任書》《質量管理考核細則》和《職工業績量化評比》,努力打造具有華電萊州公司特色的機組檢修管理樣板。
5月16日,華電萊州公司1號機組大修順利結束。機組修后實現四個“一次成功”:水壓試驗一次成功,點火一次成功,沖轉一次成功,并網一次成功。完成了汽輪機中壓缸第一、二級隔板靜葉吹損嚴重缺陷的改造,改造后中壓缸效率提升2.18%,按照年發電量55億度電計算,全年可節約標準煤13 770噸,節約資金963.9萬元。完成了發電機轉子端部結構改進等重大技改項共計17項,為企業提質增效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作者單位:華電萊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