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X證書制度是我國職業教育制度設計的一項重大改革與創新,而“課證融通”是重中之重,決定了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的實施成效。為了高職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的穩步推進,政府應營造全社會推廣1+X證書制度的氛圍,提高“X”證書的含金量,對培訓評價組織實行動態調整和退出機制;學校、培訓評價組織及行業企業等利益相關者需共同努力,構建各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的命運共同體,打通物流管理“X”證書標準與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標準對接障礙,重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打造一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高水平的物流管理專業1+X證書教師隊伍。
[關鍵詞]高職院校;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課證融通
[作者簡介]丁天明(1981- ),男,江蘇漣水人,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江蘇 ?南京 ?21116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重點課題“高職院校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試點推進過程中課證融通研究”(項目編號:2019JSJG116)、2018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基于循環經濟理論的中國快遞包裝發展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18SJA0640)和2018年度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重點科研項目“新時代江蘇高職院校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項目編號:JSJM0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20)16-0042-06
1993年,我國開始實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兩種證書制度。此后,“雙證書”制度在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提高就業能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高職教育從追求規模擴張轉向強化內涵提升,“雙證書”制度出現了職業資格證書覆蓋面不夠、不能及時反映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變化、不能滿足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要等難題。因此,2019年1月,國務院出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20條”),提出:從2019年開始,全面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以下簡稱1+X證書制度)。同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隨后,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從此正式啟動了聲勢浩大、意義深遠的1+X證書制度,首批發布物流管理等五個職業技能等級標準。
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是基于物流行業能力標準調整學校物流管理專業能力結構,從而使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緊扣物流行業發展實際。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標準和物流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物流管理“X”證書培訓考核內容的有機銜接和融通,是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試點的目標之一。其中,“課證融通”是重中之重,決定了1+X證書制度的實施成效。所謂“課證融通”,即梳理物流管理“X”證書所匹配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形成物流管理“X”證書培訓考核內容匹配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內容,或匹配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模塊,構建高職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模塊化課程體系。
一、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的意義
1+X證書制度是國家對職業教育改革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這一制度提出了職業教育的“中國方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有力推動者。
1.有助于創新我國高職教育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我國職業教育一直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如德國“雙元制”、美國社區學院、加拿大“能力為本”、澳大利亞TAFE、新加坡教學工廠、英國和瑞士現代學徒制等模式;同時,也積極探索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模式。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將物流行業日益涌現的新技術、新業態、新規范等納入校內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構建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等級培訓深度融合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有助于培養高素質復合型物流行業人才。
2.有助于緩解我國物流行業就業結構性矛盾。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的提出,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緩解我國日益增長的物流行業結構性就業壓力。全國物流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郭肇明說過:我國物流行業每年新增就業崗位超過100萬個,85%為一線技術技能人才。據人社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物流等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占全國就業人數46.3%;全國城鎮登記失業人員974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4.9%,結構性就業矛盾嚴峻。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知識和技能結構無法滿足企業需要。正如《中國勞動力市場技能缺口研究》中描述的,全國就業總人口數據中高技能人才僅占5%,近7成企業認為“大學生在校期間掌握的知識實用性不強”。
3.有助于推進新時代物流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的穩步實施,必將倒逼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主動適應新時代物流行業科技發展新要求和就業創業市場新需求,推動政、行、企、校協同發力,激發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的內生動力,形成職業教育多主體、多形式、多渠道辦學新格局;推動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變革,增強畢業生適應市場的能力,促進高職教育更加適應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
4.有助于搭建物流管理專業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立交橋”。高職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的有效實施,必然要求物流管理專業學歷教育和物流職業技能培訓有機銜接、互融互通,從而增強學生綜合素養和核心競爭力,提高學生成功進入職場的幾率,增強學生跨行業職業遷移能力,提高學生對企業的利潤貢獻度。此外,乘“雙高計劃”東風,高等職業專科、高等職業本科培養并舉,完善學歷教育和培訓培養,暢通職業成長通道,構建現代職業教育“立交橋”。
5.有助于推進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建設。“職教20條”提出“加快推進‘學分銀行”。每個學習者相當于銀行里的“儲戶”,可進行學習成果的“零存整取”。基于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學習者可將平時零星學習成果按一定標準和規則存入學分銀行。當自身成長和發展需要時,可將學習成果取出,兌換相應的學歷證書或更高級別的物流管理“X”證書。這將進一步促進職業教育模式改革,激勵物流學習者“活到老學到老”,成為一名具有行業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離不開”的終身學習者。
6.有助于打造創新型職教師資隊伍。高職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的實施,對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技術技能培訓教師隊伍,既是1+X證書制度實施的關鍵,更是1+X證書制度建設的第一資源,決定了高職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實施成效。
二、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推進過程中需解決的問題
1866年,福建船政學堂的創辦開創了我國近代職業教育的先河。當前,中國職業教育具有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目前高職教育在物流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上還不能完全適應產業發展需要。2019年,“職教20條”應運而生。然而,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風順和一蹴而就的,具有新時代鮮明特征的1+X證書制度更是如此。
1.物流管理“X”證書標準與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標準如何相互對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分三個等級,并明確其面向對象,即每個等級對應每一層次學歷教育,這就要求物流管理“X”證書標準與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標準有效對接,達到教學要求和培養目標的一致性。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學生職業技能水平,更好地適應職業發展需要。物流管理1+X證書對政府、學校來說都是新事物,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如何保證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專業教學標準之間的銜接與融合,以及如何把握這兩個標準對接的程度,是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2.物流管理“X”證書培訓內容與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校內課程內容如何互融互通。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不是要削減高職原有教學內容,更不是為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變相將職業教育變成職業培訓。“X”課程內容,橫向上可以是跨越現有專業的共享課程,縱向上可以是深化現有專業課程內容的課程模塊集和典型工作任務模塊集,還可以是高一層次教育的部分課程內容。但是,作為高職院校當前只能做好本校內部試點工作,無法充分協調本科院校、中職學校對現行辦學模式和教學管理模式進行完善,只能保證物流管理“X”證書培訓內容在橫向上可以選擇本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內容,無法在縱向上實現對現有課程內容的深化和提煉。這樣的話,將在很大程度上阻礙物流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課程模塊的組合空間,這也是1+X證書制度推進過程中要解決的難題。
3.物流管理“X”證書培訓教師與高職物流專業教師能力如何對接。當前,高職學生以“00后”為主,具有個性化、多元化和品質化等時代特征,傾向于知識的深度和創新。由于我國職業教育治理框架建設和產權制度改革的滯后性,導致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不如人意。因此,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師要不斷提升實踐教學能力和培訓能力,不做新興事物的跟跑者,而要爭做伴跑者,甚至是領跑者。教師只有掌握更高更新的技術技能,才能勝任物流管理“X”證書培訓教學工作,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真”問題,實現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向“以學生為主”轉變。
4.物流管理學歷證書“1”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X”體現的學習成果如何相互轉換。目前,國家職業教育學分銀行已上線運行,但還沒有完善的職業教育學分銀行文件,沒有國家級職業教育學分轉換“憲法”,如此不利于專業課程學習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成果的學分轉換。這是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需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
三、物流管理1+X證書培訓內容與高職院校物流管理課程融合的路徑選擇
在物流管理1+X 證書制度推進過程中,應樹立“一盤棋”的戰略思想,實現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與物流管理1+X證書培訓內容的有機融通;同時,考慮學校所在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這一制度要穩步推進,不能“一刀切”,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課證融通。應根據職業教育和物流行業發展實際,梳理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物流管理專業開設課程對應關系,重構物流管理專業現有課程體系,深化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改革和教學模式改革。
1.構建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各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的命運共同體。高職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涉及多個利益相關者,主要有政府、企業、高職院校、培訓評價組織、學生等,不同主體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政府希望能夠改善物流專業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兩張皮”的現狀,緩解高校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的問題。企業希望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能夠盡快適應企業一線操作和基層管理工作崗位的需要,從而使高職院校成為其人力資源輸入的穩定通道。高職院校希望培養企業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質物流技術技能人才,本校畢業生能夠適應行業轉型升級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訓評價組織希望借助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的實施,拓展在教育領域的業務,形成良好口碑,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學生希望就讀的學校社會聲譽好、名氣大、教育質量高,能夠滿足自己個性化、多樣化、差異化、優質化的學習需求,從而提升自身職業技能水平,增強未來職業遷移能力,具備較高的就業創業核心競爭力。
在高職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的推進過程中,任何一個利益相關者的強勢或完全利己主義都會導致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下降,因此,需要構建各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的命運共同體,建立物流管理1+X證書利益協調與對話機制,確保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質量(如圖1所示)。一要形成多個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的利益協調與對話機制,搭建各利益相關者充分表達利益訴求的平臺;二要有科學、合理的監督機制,確保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能夠得到充分保障;三要明晰各利益相關者的職責,提供理念和實踐等支持,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使其自發參與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與培訓。
2.打通物流管理“X”證書標準與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標準對接障礙。《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規定:物流職業能力要求分一般能力要求、初級職業能力要求、中級職業能力要求及高級職業能力要求。以中級職業能力要求為例,通過物流市場調研、客戶開發計劃與實施等14項工作內容的培訓與學習,使學生具備物流市場開發與客戶服務、數字化與智能化等職業能力。
最新頒布的《高等職業學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標準》規定:物流管理專業是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能夠從事基層管理及物流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通過三年的專業學習,使畢業生具備11項職業能力。
上述兩個標準具有普適性,具有部分相同的學習內容,要求學習者和畢業生達到某些相同的職業能力。職業教育不僅具備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地域屬性,還具有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職業屬性。因此,高職院校在制定本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標準時,一定要打通物流管理“X”證書標準與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標準對接的障礙。第一,保留《高等職業學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標準》中已含有的物流管理“X”證書的培訓內容,將其轉化成課程或課程模塊嵌入校內專業教學標準中;第二,將物流管理“X”證書體現的工作崗位(群)標準有機融入校內專業教學標準中;第三,增加體現物流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要求的新課程模塊,并做好因未來行業技術更新而開發新模塊的準備;第四,對于校內實訓教學不足的部分可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模塊加以補充、強化和拓展。這樣,就可以形成具有鮮明專業特色的人才培養標準。
在“雙高計劃”時代背景下,要充分研究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標準等,既放眼于整個物流行業,又立足于本地區域經濟發展,這樣才能制定出具有本區域物流行業發展特色的專業人才培養標準。唯有此,才能發揮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標準的實際作用,發揮物流管理專業的職業屬性,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復合型物流技術技能人才。
3.重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高職現有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普遍以就業為導向,較多地考慮物流職業能力與物流行業具體工作崗位的匹配度,而在增強學生職業遷移能力方面考慮不足。實施好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應認真梳理和重構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內容。
第一,系統梳理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的對應關系。首先,認真梳理物流管理“X”證書所涵蓋的職業功能、工作內容及相應知識和技能點,根據內在邏輯,將知識點、技能點組合成相應能力單元,直至所有能力單元開發完畢;其次,根據物流管理“X”證書能力單元,認真梳理物流管理“X”證書與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的對應關系;最后,根據物流管理“X”證書能力單元,梳理證書所對應的高職現有課程的代碼、類型、性質、名稱、學分等要素。
第二,重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梳理物流管理“X”證書能力單元和高職課程開設情況,對高職現有課程體系進行調整或重構(如圖2所示),使其具有“多元服務”功能。物流管理專業現有課程體系與物流管理“X”證書制度在課程開設數量、難易程度和內容要求等方面不一致,因此,升級改造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原有課程體系時,一要把物流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要求融入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重構和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打造模塊化課程;二要開發“課證融通型”課程,并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模塊加以補充、強化和拓展。這樣,既能保證物流管理“X”證書知識、技能、能力的完整性,又不破壞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完整性。此外,在實施過程中,還兼顧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的本質區別,避免因獲得物流管理“X”證書而將專業教學課時和學時縮短,將應傳授的知識和技能壓縮,從而使職業教育變成職業培訓。
4.打造一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水平物流管理專業教師隊伍。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穩步推進的最關鍵一點,就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要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技藝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由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等組成的,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水平教師隊伍。
第一,制定物流管理1+X證書教師選拔、培養與管理制度。落實“四有教師”標準,遴選責任心強、愿意付出、對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有濃厚興趣的教師;關注教師職業發展,加大教師培養培訓力度;出臺激勵措施,在職稱評審等制度中增設權重,為教師專業技能提升和職業發展創造環境。第二,加強與物流管理“X”證書培訓評價組織合作,提升物流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與培訓能力。試點院校要與培訓評價組織——北京中物聯物流采購培訓中心保持緊密聯系,進一步完善培訓的具體內容和考核評價指標與手段,選派骨干教師參加培訓,培育“X”證書種子教師和高水平培訓師,對取得物流管理“X”證書培訓師資格的教師進行分級管理。第三,堅持產教深度融合,建設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物流管理1+X教師隊伍。高職院校應積極發揮專業示范引領,吸引知名物流企業自發參與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柔性引進物流行業產業教授,成立由物流行業知名專家、產業教授等領銜的“技能大師工作室”“教授工作室”,發揮技能大師、教授、專家等人才優勢,培養行業有權威、國際有影響的專業帶頭人,打造師德高尚、技藝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層次人才隊伍。第四,支持教師“走出去”,提升物流管理1+X教師隊伍國際化水平。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崔忠付說過:“我國是名副其實的物流大國,但要成為物流強國還有很長的路。”高職院校要大力支持物流管理專業教師“走出去”,提升教師技術研發與創新能力。
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的實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關系到方方面面的切實利益。通過各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努力,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為物流行業發展和產業升級培養一大批“大國工匠”和“現代魯班”。
[參考文獻]
[1]孫善學.對1+X證書制度的幾點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7):72-76.
[2]李鵬,石偉平.中國職業教育類型化改革的政策理想與行動路徑[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1):106-114.
[3]閆智勇,姜大源,吳全全.1+X證書制度的治理意蘊及誤區規避[J].教育與職業,2019(1):5-12.
[4]吳南中,夏海鷹.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開發的基本流程及其質量保證機制[J].教育與職業,2019(24):26-32.
[5]任占營.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的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7):47-52.
[6]聶強.“1+X”落地有聲有幾招[N].光明日報,2019-08-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