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慧慧 易春燕
【摘 要】本文論述東盟國家外語人才的需求狀況,以泰國為例,分析其經濟發展狀況以及中泰雙方產業合作現狀,對泰國外語人才需求狀況進行調查,據此提出重視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突出專業培養目標,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采取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等外語人才培養對策。
【關鍵詞】東盟國家 ?外語人才 ?需求 ?泰國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5C-0029-03
2017年中國和泰國共同簽署了《未來五年戰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劃》,為兩國的共同發展提供了機遇。泰國是中國重要的旅游輸出國,據泰國旅游局官方數據統計,2018年中國赴泰旅游人數突破1054萬人次,中國游客在外來游客中排名第一。泰國政府重視漢語教育,2001年泰國教育部頒布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大綱》,漢語成為僅次于英語的第二大外語。在泰國,各幼兒園、中小學均開設有漢語課程,除此之外諸多教育培訓機構也開設漢語課程,泰國對通曉漢語的外語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多。
一、中泰產業合作現狀
中泰兩國合作由來已久,2012年中泰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于建立全面性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聯合聲明》,宣布了中泰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2014年兩國簽署《中泰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以及《中泰農產品貿易合作諒解備忘錄》,標志著中泰雙方經貿合作往來更上一層樓。近幾年,中國在泰投資貿易額度有所上升,特別是在教育、旅游、農產品進出口等方面。
(一)教育合作方面。中泰兩國的教育合作主要體現在:學歷學位攻讀合作辦學,以及中國對泰國中小學以及教育培訓機構對外漢語教師輸出合作兩個方面。中泰兩國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泰王國教育部關于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協定》推動了中泰兩國教育合作,并掀起了兩國的留學浪潮。據官方數據統計,2016年,泰國來華留學生人數為23 044人,成為東盟國家來華留學數量最多的國家。同年7月,泰國外國留學生人數約為4萬人,其中中國留學生占了總量的四分之三,中國已成為泰國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泰國教育部于2001年頒布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大綱》,將漢語納入了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漢語成為僅次于英語的第二大外語,條例的頒布使對外漢語教師的需求量增多,泰方通過與孔子學院等中國機構進行合作,招收對外漢語教師到泰方所需要的各大中小學任教,但這遠遠不能滿足漢語教師的缺口,近幾年來泰國各大高校相繼開設了中文教育專業,采取內培的方式填補泰國對漢語教師需求的缺口。但是許多較偏遠學校和培訓機構仍面臨著找不到漢語教師的局面,所以采取了聘請中國留學生進行漢語教學的方式來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
(二)旅游合作方面。據泰國旅游局官方數據統計,2018年中國赴泰旅游人數超過1054萬人次。據統計,泰國的受歡迎程度已經超過了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中國赴泰旅游方式主要為:跟團游、定制游、自由行三種方式。跟團游是比較傳統的旅游方式,其操作方式為中泰兩國旅行社之間相互合作,為中國赴泰旅游者提供服務;定制游是針對較高端的客戶需求,定制出行路線以及各項旅游服務;自由行人員多為家庭和一些年輕的“80后”“90后”,出行方式靈活,對旅游路線、出行方式、旅游項目選擇更具有自主性,這種靈活的旅游出行方式,讓更多線上旅游網站成為旅游消費者訂購旅游產品的主要方式。自由行的中國游客到達對象國后,會選擇會中文的導游或中國留學生負責接機和一些旅游翻譯活動,給許多中文導游或中國留學生提供了兼職就業機會。
(三)農產品進出口方面。泰國是個熱帶國家,其熱帶水果、大米、橡膠制品、農產品很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2015年中國從泰國進口的水果總額達478.8萬美元,比2014年增長了22.1%,進口大米480.1萬美元,較2014年增長了25%,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后部分農產品實現零關稅,促進了中泰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發展。2018年,阿里巴巴集團與泰國政府簽訂了30億元的榴蓮訂單,標志中泰農產品進出口合作進入了電商時代。跨境電商合作協議的簽訂將會需要更多通曉對象國語言的外語電子商務人才。
二、泰國外語人才需求分析
(一)泰國中資企業外語人才需求。隨著中泰產業合作的發展,泰國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中國越來越多中小企業選擇進駐泰國。泰羅勇工業園是中資企業進駐泰國較集中的工業園區,截至2015年12月,工業園共吸引了72家企業投資建廠,投資總額超過15億美元。經對泰羅勇工業園的多家企業進行實地調研,其用工方式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國內直接外派員工,這些人員為企業在中國總部外派駐泰人員,為少數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泰籍員工,即企業在泰國招聘的泰國員工;在泰中國籍員工,一般為各大高校泰語專業畢業生,擔任各項業務的溝通、協調翻譯工作;非中非泰國國籍員工,一般來自柬埔寨、老撾、緬甸等國,勞動力價格低廉,從事搬運、保潔、倉儲等工作。
泰國中資企業需求的外語人才多數為泰語專業人才,在泰從事協調各個部門的溝通翻譯工作。這類人員雖具有扎實的語言基礎和良好溝通能力,但從用人單位用工反饋信息來看,其缺乏專業技術和企業知識背景,在生產和管理等領域的專業知識薄弱,工作較吃力。不僅如此,該專業畢業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較弱,與非泰籍員工的溝通沒辦法正常進行,工作面臨較多困難。從調研結果中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駐泰中資企業需求泰語專業等外語人才從事翻譯工作,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基礎,同時應具備企業管理和第二外語英語的專業技能等多方面綜合能力。
(二)泰國旅游業及電商行業人才需求分析。旅游業是泰國的支柱產業,中國是泰國最大的旅游客源國,每年都向泰國輸出大批量的游客。僅2018年,中國赴泰旅游突破了上千萬人次,創造了中國赴泰旅游的新高峰。赴泰旅游人數逐年增加,旅游相關行業出現了人才缺口,如旅行社、酒店、餐飲等行業需要泰語專業外語人才從事地陪領隊、計調、客房、前臺、餐飲等崗位工作,為泰語專業人才創造了許多的就業崗位。隨著調查的深入,以及用人單位的意見反饋,發現在旅行社、酒店、餐飲等行業從事工作的泰語專業外語人才雖具有扎實的語言基礎,但是缺乏從事地陪領隊、計調、客房、前臺、餐飲等崗位的專業背景知識,這些專業知識的相關課程一般是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專業開設的核心課程。泰語專業注重培養的是學生的外語翻譯能力,而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專業雖培養有旅游、酒店、餐飲的專業知識背景并能夠從事地陪領隊、計調、客房、前臺、餐飲等崗位的專業人才,但這些專業人才不通曉或不熟悉泰語,所以無法在泰國從事工作。
2016年,阿里巴巴收購了泰國最大的電商平臺Lazada,預示著中國向泰國電商行業進軍。2018年2月,阿里巴巴在泰國等地通過整合用戶端、支付端與物流端,構建了龐大的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為中國與東南亞地區跨境電商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Lazada還在東南亞地區建設了30個配送站,15個倉配中心與分揀中心,完成了中國與東南亞電商網絡的無縫對接。跨境電商的興起也帶動了跨境電商物流的發展,而這些領域將會需要越來越多的泰語專業人才。
據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2018屆應用泰語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分析,其中有4人在泰國從事中文教師工作,1人從事餐飲行業工作,2人從事物流倉儲工作,5人選擇在泰國進行學歷深造,另10人在南寧、廣州、深圳等地從事跨境電商工作。從數據上看,電商行業對泰語專業的人才需求量較大。
(三)對外漢語教師人才需求分析。自從漢語教育被納入泰國基礎教育以來,各大中小學校幼兒園都需要大量的對外漢語教師。隨著我國與泰國各項經貿往來日益擴大,學習漢語的對象越來越多樣化,他們包括從事經貿活動的泰國商人、從事旅游活動的導游、從事酒店和餐飲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都需要學習漢語。中泰經貿活動往來成為漢語教育最大的推動力,也為各大教育培訓機構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助推力。
目前市場上從事對外漢語教育教學的教師參差不齊,從事漢語教育工作的有:泰國漢語教育專業畢業生、中國泰語專業畢業生、泰國校方與中國各大中小學校簽訂教師互派合作協議的交流教師以及一些華僑華人等。漢語教師需求仍是一個大的缺口,對漢語教師從業能力以及教育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培養外語人才的建議
從泰國外語人才市場需求來看,單一的熟悉對象國語言,掌握基本語言技能的外語人才已經不適應就業崗位的需求。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導向,已成為各大高校須考慮的問題。應從學生外語口語能力的培養、建立專業+技能的課程體系以及采取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等方面入手進行教學改革,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重視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在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面向東盟的外語人才在學好專業的同時必須要學好英語。高校需多從語音、詞匯、篇章、對話等方面幫助學生掌握英語語用知識,在交際過程中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實行“非通用語言+英語”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非通用語種教學為主,英語教學為輔,必修課+選修課相結合的方式開設英語課程,課程設置不能只單一完成教學任務,需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必修課可開設一些實用英語會話等課程,選修課可開設多一些技能課程,如英語口語綜合技能實訓等實踐技能課程,以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和英語交流溝通能力。
(二)突出專業培養目標,建立科學課程體系。根據對外語人才需求調查,單一的外語人才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特別從事導游、地陪、客房、前臺、餐飲、跨境電商、對外漢語等崗位。設置課程體系需以泰國外語人才需求作為背景,體現出“外語+專業技能”的課程模塊并與其他專業有機結合。課程設置和指導思想應該與國家“一帶一路”的方針政策相結合,與東盟國家人才需求為導向,為即將“走出去”的人才和企業服務。充分利用崇左與東盟國家的地理區位優勢,制定出適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外語教學模式,將外語和專業技能以及行業知識作為培養目標,使學生的外語能力和專業技能得到同步發展。
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2017級泰語人才培養方案為例,其培養目標為具有扎實的泰語語言基礎,能夠熟練運用泰語,在外企、外事、商貿、旅游等行業或部門從事相關工作的復合型人才。泰語專業除了設置語法、詞匯、翻譯、聽說讀寫等專業課程外,還設置了經貿、旅游、會計等選修模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發展需求,選擇相對應的技能選修課程模塊,以實現“外語+專業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采取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企業和用人單位需要怎樣的專業技能人才,企業最有發言權。高校培養人才的目的是服務社會,與企業合作培養專業人才,才能保障企業的用人需求。針對一些專業技術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高校可以與相關企業簽訂培養合作協議,或是邀請企業走進高校,對相關專業學生傳授相關的專業知識,從而達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效果。開設旅游泰語、國際貿易實務等課程,注重培養學生與旅游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國際貿易能力,并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高素質的外語人才。同時優化專業設置,哪些課程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不適合再繼續開設,可以刪減,通過與企業合作,以市場和就業為導向,確保開設的課程能夠適應市場的需求和變化。邀請企業的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確保開設課程的可行性和實用性。保證學生在課程中可以學習到實用的技能和知識,把實踐技能課程以及實訓相關的課程交給企業,在企業中開課,采取“實習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保證學生學習的知識能夠滿足企業和社會的需求。專業教師申請到企業中進行掛職,以保證教師隊伍的專業知識與社會需求相適應。
隨著我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經貿活動的發展,為廣大從業人員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一專多能”的人才才能在就業市場上擁有競爭力。因此,為東盟國家提供外語服務產業的單位和部門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制定和調整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模式,同時要與企業合作,共同探討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避免出現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脫節的情況。
【參考文獻】
[1]陳東升.“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東盟教育合作研究——基于國際服務貿易的視角[J].東南亞縱橫,2017(6).
[2]白東蕊.中國與東南亞跨境電商合作的發展的趨勢與挑戰[J].對外經貿實物,2018(7).
【基金項目】2019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廣西面向東盟的語言服務產業發展策略研究”(2019KY0790)
【作者簡介】盧慧慧(1985— ),女,廣西崇左人,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東南亞歷史與文化,壯泰民俗文化研究;易春燕(1983— ?),女,廣西北海人,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語言教育服務。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