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


【摘 要】本文針對農類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教育中創業課程無法滿足需求、創新創業型師資隊伍不足、創業實踐不到位等問題,提出基于“互聯網+創業項目”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式改革措施:“互聯網+創業項目”貫穿教學全過程,重構專業教學模式;構建六階遞進式創新創業教育,創業項目與專業課程相融合;以真實創業項目為背景,與企業編寫創新創業教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創新創業能力;深化產教融合,加強創業實踐能力培養。
【關鍵詞】農類高職 ?電子商務專業 ?互聯網+ ?創業項目 ?教學模式 ?創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5C-0190-03
農業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商業模式,在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農業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型人才作為支撐。現有農類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式下,培養的電子商務人才離社會發展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分析農類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互聯網+創業項目”為主線,構建六階遞進式創新創業教育,將專業課程融入創業項目的各個環節,以促進農類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式改革。
一、農類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一)創業課程無法滿足創新創業教育需求。農類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現已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選修課和必修課,旨在讓學生掌握創新創業內涵,提高創新創業能力。但是,農類電子商務專業開設的創業課程存在局限性,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存在“兩張皮”現象,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一是創新創業課程是獨立于專業課程開設的,創新創業教育脫離了專業背景,與專業課程不融合;二是缺乏針對農業電子商務的創業教材,創新創業類課程教材選取多傾向于通識教育教材,教材知識內容陳舊,與專業融入不夠深入,缺少農業電子商務創業項目案例,不能滿足學生創業學習需求。
(二)創新創業型師資隊伍不足。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創業指導教師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一些農類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課程教學由專業教師或輔導員擔任,由于大部分教師都是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任職,本身缺乏創業經驗及企業實踐鍛煉,主要以通識教育為主,沒有把專業知識與創業內容緊密結合,無法滿足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創新創業教育中創業實踐不到位。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創業實踐占據著重要地位,沒有創業實踐,創新創業教育就只剩下理論,學生在真實創業之前缺乏實踐鍛煉機會。農類高職院校一般是通過課內虛擬軟件和課外實踐鍛煉開展創業實踐。雖然課內虛擬軟件能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技能操作,但忽略了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沒能將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轉化為創業實踐能力。課外實踐鍛煉則通過引入企業建立實訓基地,讓學生在實訓基地進行實踐鍛煉。但是,大部分實踐流于形式,企業沒有真實的創業項目落地,學生僅在實踐中重復一些簡單的技能操作。而一些重要崗位的技能操作,因保密性等原因學生沒有辦法參與。即使有些農類高職院校的合作企業提供真實創業項目,但缺乏企業人員的指導,學生創業靠經驗不足的教師指導或自行摸索,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基于“互聯網+創業項目”的農類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意義
以“互聯網+創業項目”為主線,將專業課程融入創業項目的各個環節,實現“互聯網+創業項目”帶動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對學生、教師、企業來說均意義重大。
(一)提升學生創業能力,增強學生創業自信心。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式改革把以教師教學為主,轉變為以學生自主創業為主。而且將整個創業項目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構建六階遞進式創新創業教育,加強學生創業實踐鍛煉,提高學生創業激情,增強學生創業自信心。同時,開展“互聯網+創業項目”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更好地把學到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通過真實項目開展創業活動,為今后就業創業積累寶貴經驗。
(二)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增強教師創業指導能力。教師作為指導者,除要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還需具備創業實踐經驗。為了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教師必須深入企業、深入市場、深入創業項目,掌握前沿的市場信息和農業電子商務發展需求,幫助學生了解創業項目的可行性及分析項目的整體發展,這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實踐能力,增強了教師的創業指導能力。
(三)有助于深化產教融合,促進企業開拓互聯網市場。電子商務教學模式改革落實了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文件要求,促使企業和學校落實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機制,不僅在校內外開展實踐鍛煉,而且讓企業把真實的項目落到學校。“互聯網+創業項目”的業務開展,助力企業開拓互聯網市場,企業在開拓市場中產生效益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基于“互聯網+創業項目”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實踐
(一)“互聯網+創業項目”貫穿教學全過程,重構專業教學模式。傳統的電子商務專業采用“理論+實踐”教學模式,專業課程之間相互獨立,課程與課程之間的理論和實踐沒有通過項目串聯起來,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業綜合技能。電子商務創業內容包括網店建設、商品的拍攝、圖形圖像處理、網絡營銷、網店運營與推廣等,這些內容都與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有著一一對應關系,通過實施“互聯網+創業項目”教學模式,將專業課程融入創業項目的各個環節,實現一個完整的專業課程系統學習就是一個創業流程。見圖1。
(二)構建六階遞進式創新創業教育,創業項目與專業課程相融合。在電子商務教學改革實施過程中,分為六階遞進式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即創業認知期—創業基礎培養期—創業技能學習期—創業技能提升期—校內創業實踐期—校外創業實踐期。六個階段分別與專業課程相融合,開展創業啟蒙教學、創業基礎教學、創業技能教學、創業技能提升教學、校內創業實踐教學和校外創業實踐教學。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選擇合適的發展路徑,有創業意識的學生可以通過六個階段的學習提高自身創業能力,還沒有創業想法的學生也可以通過六個階段學習提高創新創業意識和思維,為今后在工作中創新打下基礎。見圖2。
第一學期為創業認知期,開展創業啟蒙教學。將創業項目與電子商務與實務專業課程相融合,讓學生利用電商平臺開展網上創業項目。在這一階段,教師指導學生做好創業計劃書,根據創業項目開設網店、選品、選擇貨源等基礎操作流程,讓學生樹立創業意識,培養學生創業的積極性。第二學期為創業基礎培養期,開展創業基礎教學。將創業項目與網店美工設計、文案策劃等專業課程相融合,讓學生自主完成店鋪裝修設計和商品上架,如店鋪logo的設計、首頁的設計、詳情頁的設計、價格設置等。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為創業技能學習期與提升期,開展創業技能教學。第三學期將創業項目與“互聯網+”農產品營銷、網店建設與推廣、新媒體運營等專業課程相融合,讓學生利用推廣工具,在電子商務和新媒體等平臺推廣創業項目的商品。第四學期將創業項目與網店運營與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物流管理等專業課程相融合,讓學生掌握客服關系管理與維護、網店運營的策略和技巧及物流管理等,讓學生做好創業項目的經營和管理。第五、第六學期為創業實踐期,開展校內外創業實踐教學。部分學生創業團隊可以直接在校外申請入駐創業園,享受國家、地方政府及學校給予的扶持政策。還沒有創業項目的學生可以到企業開展創新創業實踐,鞏固所學的專業知識,并提高自身的創新創業綜合能力。
(三)以真實創業項目為背景,與企業編寫創新創業教材。教師要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需要有專業性的創業教材。而現有通識教育的創業教材可借鑒的經驗比較少,缺乏農類電子商務專業創業項目案例。為了滿足學生創業學習需求,可讓教師深入農業電子商務行業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開展實踐鍛煉,了解企業的運作模式和經營方式,與企業共同編寫符合農類高職特色的電子商務創新創業教材,實現課程教學與創業項目的融合。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團隊通過與廣西鳳山縣八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廣西新農民鮮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瑤山源養生堂有限公司、廣西德林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農業企業合作,編寫并出版《電子商務創業項目分析與申辦》創業教材,將農業企業真實案例融入教材中,實現創業知識與專業知識相結合。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創新創業能力。農類高職院校加強創新創業型師資隊伍的建設,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培養專業教師。鼓勵教師在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后,參加相關的創新創業培訓班或培訓項目,積極與涉農企業開展創業項目合作,提升創業思維和創業能力。二是聘請一線創業實踐優秀人員擔任創業指導老師。一線創業實踐優秀人員具有豐富的創業實踐經驗,專業老師可向一線創業實踐人員學習,有條件的可參與到創業實踐優秀人員的創業項目中,提高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
(五)深化產教融合,加強創業實踐能力培養。基于“互聯網+創業項目”做好農業電子商務創業實踐,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十分重要。學生創業中需要了解市場經濟情況、農業行業發展趨勢、消費者需求等,而這些是學校及教師難以掌握的,需要合作企業的深度參與。在選擇合作企業時要考慮企業在行業中的代表性,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機制。在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后,企業根據電子商務專業實際情況,提出創業項目,實施“創業指導教師+企業技術人員”的雙導師制,一個導師團隊帶領一個學生團隊,在實訓基地、校內創業園、企業等進行創業實踐鍛煉。實施雙導師制,不僅讓教師提高自身的創業能力,也讓企業人員深度參與創業項目的教學和考核中,共同制定項目要求和階段性考核標準。在深化產教融合過程中,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與農業企業進行深度合作,企業提出創業項目,學生在企業技術人員和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店鋪的建設、裝修、推廣、運營、客服、物流等各環節,完成創業項目實踐鍛煉。
電子商務專業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利用互聯網開展商務活動的新興專業,具有很強的知識交叉和實踐應用特點。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借助互聯網,引入創業項目,改革專業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生的創業率和就業率穩步提升,學生參加創業比賽獲獎成績有了較大的提高。基于“互聯網+創業項目”的農類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式改革,既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EB/OL].(2015-05-13)[2019-11-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譚春輝,蔣兵兵.普通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創業教育現狀分析[J].電子商務,2018(2).
[3]肖阿芳.以“創業項目”帶動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5).
[4]張大港.電子商務專業網上創業實訓教學模式探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8).
[5]夏青松,汝子報,等.“網上創業項目”帶動下的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6(3).
【基金項目】2018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基于‘互聯網+創業項目背景下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改革模式研究與實踐”(GXGZJG2018B049)
【作者簡介】邱 林(1983— ),女,漢族,廣西河池人,碩士,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技術及電子商務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