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論述體驗式教學法在高校舞龍舞獅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闡明高校舞龍舞獅課程實施體驗式教學的理論依據和教學特征,提出從技術同化轉化為技術平衡,實施情境創(chuàng)設式體驗教學、模擬現(xiàn)場比賽式體驗教學、啟發(fā)誘導式體驗教學等應用措施,以增強舞龍舞獅教學的豐富性和生動性,優(yōu)化學生的舞龍舞獅學習體驗,實現(xiàn)對舞龍舞獅教學成效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高校 ?舞龍舞獅 ?課程教學 ?體驗式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5C-0178-02
舞龍舞獅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項目,極具觀賞性和競技性,還具有豐富的民族特色。很多高校開設了舞龍舞獅課程,且日益重視加強舞龍舞獅課程教學。對此,本文試探討高校舞龍舞獅課程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以有效提升舞龍舞獅教學成效。
一、高校舞龍舞獅課程實施體驗式教學的理論依據
體驗式教學依托學生認知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有針對性地重復或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實現(xiàn)教學內容對教學情境的良好融入,有效激發(f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主動引導,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悟認知,并結合實踐驗證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式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實現(xiàn)了對學生獨立性的充分尊重,能形成對學生的有效啟發(fā)。體驗式教學不僅注重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還注重引導學生對人文發(fā)展的各類目標,諸如生命、意義、道德等進行學習探索,兼顧智育和德育。體驗式教學模式結構如表1所示。
舞龍舞獅課程教學采用體驗式教學方式,具有如下理論依據:
第一,體驗式教學包含多種教學學習方式,諸如視聽觸覺體驗學習、合作探究學習、自主體驗學習等。此類教學學習方式對于舞龍舞獅教學具有極強的適用性。舞龍舞獅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做到規(guī)范統(tǒng)一的動作,還強調視聽效果。
第二,體驗式教學以構建主義為突出的教學思想。構建主義認為,學習過程是一種構建過程,該過程要求學生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諸如教師資源、學習資源等。在該過程中,學生占據著主體地位,教師是教學內容的引導者。要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自主體會。
第三,體驗式教學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從行為心理學來看,人的行為會刺激其意識,并對個體形成激勵并產生反應。從認知心理學看來,個體在對知識進行主動獲取和有效積累的過程中,會影響個體自身。因此,舞龍舞獅課程教學對心理學方法進行巧妙應用,能有效增強教學效果。
二、高校舞龍舞獅體驗式教學特征
(一)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高校舞龍舞獅體驗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這與傳統(tǒng)的舞龍舞獅課程教學有著很大的不同。高校傳統(tǒng)的舞龍舞獅課程教學以教師作為教學中心,學生盲目刻板練習舞龍舞獅技能,只能被動接受舞龍舞獅知識和相關技能。在舞龍舞獅實踐中或者特定情境下,學生難以靈活應用舞龍舞獅技術動作,且極易因心理緊張而束手縛腳。體驗式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作為教學中心,并將學生之間存在的發(fā)展差異作為依據,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創(chuàng)設動作場景,能引導學生基于構建場景領悟應用動作要領,有效增強舞龍舞獅課程教學效果。
(二)具備良好的主客體互動體驗
舞龍舞獅體驗式教學要求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前認真做好備課工作,全面深入地了解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充分明確課程教學具體目標,契合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并為學生的舞龍舞獅提供真實感。舞龍舞獅體驗式教學具備良好的主客體互動體驗,并形成良性的課程學習環(huán)路。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對某個舞龍舞獅場景進行思考,并增強動作應用的合理性,形成新的認知,在潛移默化中,學生不僅能記住舞龍舞獅的動作要領,還能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
(三)教師需設置良好的教學情景
在舞龍舞獅體驗式教學模式中,教師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教師在開展舞龍舞獅教學前,要從整體上把握舞龍舞獅課程,并明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位置。在傳統(tǒng)的舞龍舞獅課程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占據了大部分的課堂時間,缺乏及時的互動交流和實踐演練,難以大幅度提高舞龍舞獅技巧,且學生無法深入領會舞龍舞獅的知識點和各項動作要領。在舞龍舞獅體驗式教學中,學生占據著主體地位,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前,要設置良好的教學情境,據此實現(xiàn)對課程教學的有效引領。教學情境的設置、各類教學材料,諸如音頻、視頻、道具等的準備,均服務于舞龍舞獅體驗式教學。
三、高校舞龍舞獅課程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措施
(一)從技術同化轉化為技術平衡
建構主義思想認為,個體理解和思考知識技能的核心是心理活動相應的組織結構或者圖示框架,掌握知識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同化,二是順應,三是平衡。其中,教學同化過程主要是學生對刺激輸入進行改變或者過濾,在舞龍舞獅體驗式教學中,教學同化是對舞龍舞獅相關技術的動力定型;順應是指學生對自己的內部結構進行調整,并實現(xiàn)對特定刺激情境的良好適應,即基于對舞龍舞獅相關教學資源的良好吸收,創(chuàng)新生成舞龍舞獅技術。平衡是指學生運用自我調節(jié)相關機制促進認知從平衡狀態(tài)遷移到另一平衡狀態(tài)。學生對舞龍舞獅技能的形成,需經由教學同化以及順應過程實現(xiàn)逐步建構,從初學舞龍舞獅動作技能的階段步入自動化形成舞龍舞獅技能的階段,通過形成新的平衡態(tài)實現(xiàn)學生對舞龍舞獅技能的熟練掌握和有效延伸。教師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中心,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構建深刻理解各項舞龍舞獅技能。教師要通過教學同化,使學生聚焦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舞龍舞獅技能,在情境突變的情況下,實現(xiàn)對舞龍舞獅的技能遷移。
(二)實施情境創(chuàng)設式體驗教學
教師開展舞龍舞獅體驗式教學,可創(chuàng)設真實的舞龍舞獅情境,引導學生基于真實的舞龍舞獅情境體驗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在舞龍舞獅的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技能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探究有效的優(yōu)化改進方法。在舞龍舞獅教學中,為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和熟練掌握舞龍舞獅動作,教師可創(chuàng)設舞龍舞獅表演的真實情景,給學生提供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某高校教師將學校操場作為場地,模擬某超市開業(yè)舉辦的舞龍舞獅活動,要求學生分為兩隊,一隊學生敲鑼打鼓,營造超市開業(yè)慶典的熱烈氣氛,另一隊學生負責舞龍舞獅表演。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從感性上初步認知舞龍舞獅表演的具體內容,再與學生溝通具體的舞龍舞獅動作技巧,并指導學生通過特定動作表達情感,最后形成精彩的舞龍舞獅表演。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創(chuàng)設舞龍舞獅教學情境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舞龍舞獅學習基礎,有效控制教學難度。
(三)模擬現(xiàn)場比賽式體驗教學
教師開展舞龍舞獅體驗式教學,可改變現(xiàn)有的舞龍舞獅練習環(huán)境,真實模擬舞龍舞獅比賽現(xiàn)場的氣氛,據此展示舞龍舞獅表演,有效鍛煉學生的比賽心理素質,增強學生對舞龍舞獅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臨場發(fā)揮能力,并引導學生對舞龍舞獅運動形成直觀認識。教師要通過模擬舞龍舞獅比賽現(xiàn)場,引導學生系統(tǒng)全面地掌握舞龍舞獅的基本動作、訓練方法以及比賽裁判知識,有效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四)啟發(fā)誘導式體驗教學
教師開展舞龍舞獅體驗式教學,可緊扣舞龍舞獅的具體教學內容,結合舞龍舞獅的技術動作,整理相關技術動作的概念以及具體特點,據此啟發(fā)誘導學生。傳統(tǒng)的舞龍舞獅教學片面重視動作技術講解,并要求學生盲目模仿,缺乏對舞龍舞獅技術動作與理論的教學聯(lián)系。這導致學生缺乏對舞龍舞獅動作技術的深入理解,難以實現(xiàn)對舞龍舞獅技術動作的深入理解和熟練掌握。對此,教師要將教學實踐情況作為依據,加強舞龍舞獅的理論教學,并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舞龍舞獅技術動作,據此實現(xiàn)啟發(fā)誘導學生,促進學生掌握舞龍舞獅技術動作的用力方位、動作幅度和行進路線。
綜上所述,舞龍舞獅課程教學采用體驗式教學方式的理論依據是體驗式教學包含多種教學學習方式、以構建主義為突出的教學思想、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高校舞龍舞獅體驗式教學特征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具備良好的主客體互動體驗、教師需設置良好的教學情景。要通過從技術同化轉化為技術平衡、實施情境創(chuàng)設式體驗教學、模擬現(xiàn)場比賽式體驗教學、啟發(fā)誘導式體驗教學等措施,促進高校舞龍舞獅體驗式教學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謝云輝.體驗式教學法在高校舞龍舞獅課程教學中的探析[J].考試周刊,2018(88).
[2]孟帥,呂琦,刁學慧,等.淺析高校舞龍舞獅課程的優(yōu)化對策[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6(5).
[3]楊江偉.試論高校舞龍舞獅教學課程內容的開發(fā)及創(chuàng)新[J].體育風尚,2018(12).
【作者簡介】朱懋彬(1984— ),男,廣西博白人,廣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育。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