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建環專業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2020-08-31 01:34:24張東海桑樹勛高蓬輝
高等建筑教育 2020年4期
關鍵詞:合作辦學人才培養

張東海 桑樹勛 高蓬輝

摘要: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是高校國際化辦學的一種重要形式,是雙一流背景下引進國外優質教學資源,提高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重要舉措。以中國礦業大學和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合作舉辦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本科項目為例,介紹了項目進展、項目建設目標和項目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對合作辦學專業學制設置、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制定、師生交流互訪機制、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以及協同管理體制做了有益探索和實踐,并取得良好成效。該合作辦學培養模式的創新和實踐可為其他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合作辦學;建環專業;人才培養;國際化辦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2909(2020)04-0022-10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化辦學是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必由之路?!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要求高校要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探索多種方式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努力提高我國教育的國際化水平[1]。中外合作辦學作為國際化辦學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我國加快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重要路徑,是提升我國高等教育地位,全面融入世界一流學術圈的重要抓手[2]。近年來,在高等教育強國和雙一流建設背景下,中外合作辦學得以快速發展[3]。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督工作信息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中外合作辦學本科以上層次機構和項目共1 159個[4]。同時,教育部對中外合作辦學質量和效益持續加強評估和監管工作,中外合作辦學治理水平不斷提升[5],中外合作辦學質量和效益得以顯著提高。2018年,教育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及其實施辦法終止了229個中外合作項目和5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6],有力地保障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質量和效益。

中國礦業大學始建于1909年,是一所以工科為主、以能源資源為特色、理工文管協調發展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推進多元化、國際化辦學格局,努力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先進辦學理念和優質教學資源,取得了良好成效,積累了初步經驗。學校先后獲批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本科項目4個(其中本科項目3個,碩士項目1個),與25所世界排名前200名的國際知名高校簽署了國際合作協議,聯合開展“1+3”“2+2”“4+2”“n+1”等本科和研究生校際交流項目[7]。在此,以中國礦業大學和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合作舉辦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項目為例,探討中外合作人才培養的模式創新和實踐,以期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開展提供有益參考。

一、合作辦學項目概況

中國礦業大學國際學院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以下簡稱“建環專業”)為學校中外合作辦學專業之一,行政上隸屬國際學院,學術上依托二級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建環專業和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建筑和項目管理學院建筑工程管理專業,于2012年獲教育部批準(項目編號:MOE32 AU2A20121228N), 項目名稱為“中國礦業大學與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合作舉辦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本科教育項目”。2012年教育部調整本科專業目錄,原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筑設施智能技術(部分)、建筑節能技術與工程合并組成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本科專業,2013年4月項目名稱調整為“中國礦業大學與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合作舉辦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項目”。該項目是目前唯一的國內高校開展的中外合作建環專業本科教育項目,采用“4+0”培養模式,旨在通過引進RMIT大學先進教學理念和優質教育資源,與中國礦業大學傳統特色和優勢結合,打造中西貫通、內外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創新型、復合型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

學校中外合作建環專業于2013年列入國家統招計劃,2013級和2014級每屆招生2個班60人,2015級以后每屆3個班90人。該項目于2015年通過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評估,2016年被江蘇省教育廳獲批為首批“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示范性建設工程”。

二、合作辦學發展目標和特色定位

(一)發展目標

該合作辦學專業充分利用中國礦業大學與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辦學資源和優勢,整合雙方在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和工程管理領域的技術特色,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建環新工科建設[8]為指引,圍繞中國礦業大學“建設世界一流礦業大學”的總體規劃和“創建世界一流學科、匯聚世界一流學者、培養世界一流學生”三個一流的建設目標,按照省中外合作辦學示范工程項目建設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加強與國際世界高水平大學、優勢學科專業的深度合作與交流,轉變辦學理念,促進管理機制創新,積極引進國外合作高校優質教育資源,著力建設國際化的創新型師資隊伍,打造國際化的多元學術交流平臺,推進國際化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大幅度提高中外合作辦學和自身能力建設水平,實現合作辦學專業跨越式發展,將該專業建成為合作辦學水平高、自身建設能力強、辦學特色顯著的高水平、有特色、示范性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二)特色定位

中國礦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環專業始辦于1988年,經過30年的發展和積淀,專業建設取得良好成效。2006年獲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學科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遴選為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建設專業。2014年首次通過住建部本科教育評估,2019年再次通過住建部本科教育復評。專業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強調學生的工程設計和創新能力培養,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9-10]。依托學校和學院在礦業和地下工程領域的傳統優勢和特色,在地下特殊空間環境控制、土壤傳熱傳質、建筑節能以及新能源利用等領域形成穩定研究方向和學科優勢特色。學校建環專業良好的基礎條件給合作辦學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是澳大利亞歷史最為悠久的領軍高等教育學府之一,是QS認證的五星級大學。學校注重以行業需求為導向,課程體系設置強調內容創造性、創新性和實用性,突出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擁有全面的職業知識和能力,具備進入澳大利亞工程師協會必備的學術要求和職業素養[11]。RMIT大學建筑工程管理專業以建筑可持續、施工管理、項目管理、項目評估和預算等為特色,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經濟和管理能力培養。該專業在澳洲排名靠前,是RMIT大學的優勢專業,學生畢業后可申請澳大利亞建筑協會(AIB)、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CIOB)等會員資格,具有較強職業競爭力。

該中外合作辦學建環專業旨在依托雙方優勢,在引進吸收澳大利亞先進教學理念和優質教育資源,并滿足我國核心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中西交叉和融合,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創新型、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12],主要形成了以下特色。

(1)中西融合、理實并重,構建工程技術和管理溝通能力并重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方案。中方高校注重工程理論知識教育,強化數理基礎和專業知識。外方澳洲高校強調大工程教育和職業教育理念[11],注重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和先進性,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溝通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突出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與管理協調素養。項目融合雙方優勢,共同切磋制定專業培養方案,形成既注重工程理論知識培養,又重視工程實踐和管理能力培養的復合型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

(2)開放引進、強化吸收,建設實踐型國際化課程體系。緊跟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國內外發展動態和趨勢,采用多渠道引進外方優質課程,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選擇、教材選用上與國際接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與國際趨同。合作高校通過本土教師協助授課、選派教師赴外方交流訪學、開展海外實習等方式,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水平和實踐能力培養,著力建設實踐型國際化課程體系。

(3)以點帶面、開放共享,打造國際交流綜合平臺。以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為契機,全面推進雙方在教學、科研、學科、文化、留學教育等領域的廣泛交流和合作,建設國際交流教育和學術服務平臺。在服務中外合作辦學的同時,依托雙方學科資源和特色,開展建筑可持續理論和建筑節能技術領域的科研合作,提高雙方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此外,推動雙方校級優質課程資源、實習資源和留學教育資源開放共享,全面受益其他非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助推學校三個一流的建設目標。

三、中外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中澳雙方基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競爭和交流的國際化建環專業人才目標,對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培養學制設置、培養方案制定、優質教育理念和資源引進、教師和學生互訪交流、合作管理機制等進行了全面探索和實踐,初步構建了中西結合的國際人才培養模式,有力地促進了合作辦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一)因材施教,設置靈活多樣化的培養學制

為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充分挖掘合作辦學學生潛力,設置了“4+0”和“2+2”雙培養模式,學生可基于對未來規劃和個人實際情況作出最理想的選擇。

“4+0”模式是學生在中國礦業大學完成四年學業,外方按照教學大綱要求來華完成規定的授課任務,畢業后授予中方高校學士學位。該培養模式是教育部批準的合作辦學基本模式。在此基礎上,學校和RMIT大學探索實施了校際“2+2”合作辦學模式,雙方簽訂“2+2”聯合培養建環本科專業項目,學生前2年在中方高校完成相關學業要求并取得規定學分,后2年在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進行本科課程學習,雙方互認課程和學分,成績合格且符合雙方大學本科畢業及學位授予條件者,可獲得雙方本科學士學位證書。海外學習優秀者,可以選擇繼續在RMIT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4+0”和“2+2”雙模式相互補充,學生可根據個人志向和興趣自行選擇。雙模式充實了本專業內涵建設,提升了雙方辦學合作水平,增強了學校本專業的國際化辦學水平和專業影響力?,F每年約有1/3學生選擇“2+2”模式,獲得雙方畢業證書。這批學生中有相當一大批選擇繼續在國外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二)中西結合,制定理實并重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培養方案是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性文件,是人才培養規格和能力塑造要求的充分體現。中外合作辦學主要目的是引進國外先進教育理念,培養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因此,培養方案的制定應充分體現培養理念的先進性、教學資源的國際化以及培養規格的本土化。

在充分調研中澳雙方專業培養理念和優勢特色的基礎上,通過尋求雙方最大契合點,共同聯合制定了融合型人才培養方案。融合型人才培養方案保持了國內理論基礎教育的扎實性,同時整合了外方突出的工程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優勢,形成了既注重工程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又重視工程實踐和管理能力培養的中西接合、理實并重的復合型國際化人才培養方案。

中外合作辦學培養方案共設置理論教學147學分,實踐環節46學分。針對合作辦學學生需求特點,在課程內容設置上作了如下調整。

1.強化英語實踐能力培養

中外合作辦學學生二年級開始接受全外方課程學習,因此良好的語言能力,特別是聽、說和寫等英語運用能力是保證外方授課的基礎。外方高校對選擇“2+2”聯合培養的學生在語言能力方面亦設置了相應的門檻(如要求雅思均分6.0以上)。此外,在合作辦學專業課程中提高了英語應用課程的比例,相對于非合作辦學專業開設綜合英語(1)—(4)課程(共8學分),合作辦學專業分四個階段培養學生語言能力,設置基礎英語課程(5學分)、學術英語A(1)和A(2)(共9學分)和學術英語B(4學分)共四個學期的英語課程,按照語言教學規律逐步加強和提升。在掌握基本語言技能的基礎上,通過講課、小組研討(workshop)和課后輔導(tutorial)等授課方式強化學術英語能力。以海外留學學術英語水平考試為導向,全面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培養準確表達自己學術觀點和認知的能力,學生英語能力達到等同雅思總分6.5的水平,為學生能夠順利開始全英文授課、適應海外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2.保持厚基礎培養特色

中方工科教育注重數理基礎知識,而澳方高校更加強調大工程教育,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職業性。在中外合作培養方案中,充分保留了中方這一特色優勢,合作辦學專業和非合作辦學專業在數學、物理、力學、機械、電子、流體、熱學等通識基礎課程和學科基礎課程趨同,保證學生具有足夠的核心競爭力和職業適應能力。

3.引進外方優質核心專業課程

合作高校RMIT大學在建筑環境可持續和管理領域形成了學科優勢和特色。2019年度最新《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該學科世界排名第22位。引進外方優質教育資源,構建國際化的課程體系,讓學生在國內共享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是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意義所在。在充分研究外方專業核心課程構成體系,本著國際化和本土化有機融合的原則,遴選了體現其教學精華和專業核心內涵的8門課程列入合作辦學培養方案,全面引進外方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優質課程內容和師資、國際原版教材和教輔資料、綜合考核體系等優質教學資源。8門全引進課程分別為Introduction to Buildings、Managing for Sustainability、Building Science、Building Service、Valuations and Property Principles、Property and Capital Markets、Building Measurement and Estimating和Cost Planning and Tendering,課程全部由外方具有高學歷、高職稱和豐富教學經驗的RMIT教師授課,中方高校配備有留學經歷、外語水平高的中方教師作為助教。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采用小班智慧教室授課、研討式和啟發式等先進教學方法,提供國際前沿教材和教輔資料,并引入外方多元考核體系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經過幾年的實踐證明,全引進課程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職業素養,實現了高質量、國際化、高素質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4.整合、優化課程內容

在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注重課程內容的優化整合。外方課程設置注重內容的實用性,如計算機編程課程設置為常用科學計算語言MATLAB計算與編程,而中方高校多設置VB程序設計、C++程序設計等通用程序設計語言。實際上,從工科學生畢業后工作實踐需求來看,MATLAB語言因其高效、擴展性好和移植性好更具有應用市場。為此,在合作辦學培養方案中將C++程序設計調整為MATLAB計算與編程。此外,為讓低年級學生了解專業概況,通常建環專業在第一學期和第四學期末分別設置專業導論理論課程和認識實習實踐課程,課程間隔1年有余,理論和實踐教學無法建立有效聯系,效果大打折扣。為此,將專業導論和認識實習兩門課程整合為專業導論與實踐一門課[13],設置16學時課堂理論教學和16學時現場認識實習,理論教學結束后,有意識選取富有代表性的大型工程現場開展專業現場觀摩,充分調動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和認同度。

5.加強課程本土化建設

本土化建設是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增強自身能力建設,消化、吸收外方優質教學資源并加以創新是合作辦學的最終目的。為此,在合作辦學中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提高課程本土化水平,設置建筑環境學、新能源技術和工程項目管理3門全英文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課件、課程考核等由雙方共同制定,課程講授由學校專業教師主要負責,在必要時由外方提出建設性意見。未來計劃進一步共同規劃和開發通風與空氣調節、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等核心課程建設,建成雙方互通互認課程。

(三)相互交流,建立學生溝通互訪機制

在項目合作基礎上,雙方建立了學生交流互訪機制。按照中方高校培養一流國際人才的規則,學校每年預留專項經費用于學生國際交流。學校每年組織和選派多批優秀學生赴RMIT大學和其他高水平海外高校開展為期3~4周的海外實習和短期交流,通過近距離接觸國外高校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優質的實習資源,進一步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掌握最新專業前沿和發展趨勢,為國際化一流學生的培養提供保障。目前,建環合作辦學專業60%以上的學生有海外實習經歷,這一比例明顯高于其他非合作辦學專業,體現了合作辦學專業國際化教學模式的良好成效。

此外,學生在“走出去”的同時,RMIT大學也組織學生來校開展為期兩周的實習和學術文化交流,開展聯合授課,雙方學生交叉組隊協同完成考核任務。在相互交流學習中極大地提升了師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四)進出結合,打造國際化師資隊伍

國際化的師資隊伍是中外合作辦學的重要保障。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兩條途徑,加強隊伍的國際化能力培養,打造國際與本土結合的國際化師資隊伍,以保證知識的先進性和國際化。

一方面引進一批業務水平高、學術造詣深、實踐能力強的RMIT大學教師來校授課,將國外先進教學模式直接引入合作辦學專業。同時,定期邀請國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校作學術交流,通過專題講座、課程研討等方式展示國際科技前沿和趨勢,開闊師生的國際化視野。另一方面充分重視中方本土教師的國際化培養。根據中澳合作辦學協議,中方每年選派1~2名優秀教師赴RMIT進行課程研修,全程身臨其境觀摩澳方授課細節,感受澳方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國際化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與此同時,學校還注重教師隊伍科研學術能力的建設和提高。學校2014年和2015年先后出臺《中國礦業大學教師課程進修及訪學管理辦法》和《中國礦業大學優秀拔尖教師海外訪問研究項目實施辦法》,鼓勵教師利用外專經費、國家公派高級研究學者及訪問學者項目、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出國研修項目、江蘇省高校優秀中青年教師出國研修項目、校際項目合作資源、學校境外研修計劃、科研資助等各種渠道出國進修,不斷提升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水平。

此外,以合作舉辦本科項目為契機,中澳雙方主動對接,尋求雙方在科研學術領域的深入合作,組建跨國學術團隊,以科研合作促進本科辦學項目,推動合作辦學質量提升,擴大雙方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目前,雙方在建筑可持續和節能技術研究領域存在廣泛的興趣和契合點,在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技術、天然能源利用、建筑節能理論和檢測技術、室內空氣品質等方面已開展了實質性合作和交流。

(五)多方協同,形成合作辦學規范化管理體制

良好的管理機制是合作辦學項目正常進展的重要保障[14]。為確保合作辦學項目培養方案順利實施,建立了校際和校內兩個管理委員會,協同多方辦學力量規范合作專業辦學,提升專業辦學質量。

在校際方面,學校和RMIT大學成立項目管理委員會,由雙方分管校長、教務、外事、專業學院相關人員組成,負責制定中外合作辦學各項管理制度,共同把握合作辦學方向。項目管理委員會每年定期會晤,輪流主持,討論合作辦學的重大決策。就上年度項目執行情況、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對下年度引進課程師資選派、培養方案調整、課程銜接、2+2出國學生反饋、外方獎學金評定、教學質量監管和評估等進行友好溝通,提出建設性意見。

校內設置項目指導委員會,協調校內辦學資源,規范辦學過程,開展辦學督查,保證辦學質量。校內指導委員會由中方高校分管校領導,以及國際學院、土木學院、教務、外事、學工等部門相關人員組成。國際學院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和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設有項目事務、教學事務和學生工作事務辦公室[15]。土木學院建環專業負責提供專業課程師資,承擔合作辦學項目專業課程的授課任務。教務部門負責合作辦學的具體教學事務和教學質量監管任務。

RMIT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教務部和國際學院教學辦建立了科學規范的全過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改進體系,以確保合作辦學的規范化。RMIT大學和學校教務部門定期對外方授課課程教學資料進行抽查,確保合作辦學授課要求標準和澳洲本土標準一致。學校實施專家和學生評教制度,要求本科教學督導組專家、學院和系所負責人以及專業同行深入隨堂聽課,收集課程結束后學生對課程和教師的評價,并負責將專家聽課以及學生評價意見及時反饋給相關任課教師,以促進其教學過程的改進和優化。

四、合作辦學成效

中國礦業大學和RMIT大學中外合作舉辦建環專業自2013年開始招生以來,基于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競爭的創新型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為目標,本著接軌國際、優勢互補的原則,經過近年的合作和不斷實踐,取得了較大成效。

(一)構建了“4+0”和“2+2”國際辦學雙培養模式,合作辦學項目學生培養質量顯著提升

雙模式靈活機動、相互補充,充分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滿足學生多層次需求,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校該專業整體國際化辦學水平、專業影響力和競爭力。

圖1為學校2017—2019屆合作辦學和非合作辦學建環專業畢業去向對比,可見合作辦學項目1/3的學生選擇“2+2”模式,畢業后獲得中澳雙學士學位;20.5%的合作辦學學生選擇“4+0”模式,在國內完成學業后繼續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墨爾本大學等國外名校深造;另有21.6%的學生選擇繼續在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985”高校攻讀研究生學位。項目學生出國深造率達53.6%,遠遠高于非項目學生(2.1%),合作辦學學生質量在國際上得到認可。

此外,合作辦學項目在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方面也富有成效。2018年,該項目有4人獲國家獎學金,20余人獲中國機器人大賽等科技競賽獎項,獲批各類大學生創新項目10余項?!?+2”出國學生中,多人被授予RMIT大學一等榮譽學士學位;王子豪同學與RMIT隊友在2018年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CIOB)全球學生挑戰賽中,戰勝了來自劍橋大學、拉夫堡大學等世界名校對手,勇奪比賽亞軍。

(二)形成了中西融合、理實并重的國際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模式和國際化課程體系

該培養模式繼承了國內工程教育專業理論基礎扎實的特色,同時又融合了外方在工程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上的優勢,形成既注重工程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又重視工程實踐和管理能力培養的特色培養體系,充分體現國際化的培養理念、先進的教學資源以及本土化培養規格三者的有機結合。該項目構建了國際化課程體系,通過引進優質核心教學資源,助推專業建設上平臺。合作辦學項目全面引進外方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優質課程內容、國際化師資、國際原版教材和教輔資料、綜合考核體系等優質教學資源。其中,引進專業核心課程8門,占全部核心課程的61.5%;引進專業基礎課6門,占全部專業基礎課的35.3%。合作辦學專業初步建立了特色鮮明的國際化課程體系,提升了國際化教學水平,增強了專業影響力和知名度。

(三)建立了良好的互動交流機制,開闊了學生國際化視野,提升了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學校近年專門設立海外實習實訓計劃專項經費1 800萬/年,用于學生海外實習、短期交流和國際學術會議等項目資助,努力提升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和水平。在項目資助下,建環合作辦學專業學生報名踴躍,60%以上擁有海外1個月及以上的實習經歷,這一比例明顯高于學校其他非合作辦學專業,體現了學校建環合作辦學專業國際化教學模式的良好成效。學生在國外著名高校通過課堂觀摩、與外方學生共同完成實驗室實訓項目、體驗當地著名人文景觀等活動,直接接觸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和文化特色,在外語水平、實踐能力、國際化視野等方面獲得全面提升。

(四)打造了一支國際化師資隊伍,為人才國際化培養提供了重要保障

通過短期課程研修、學生海外實習實訓指導、長期學術交流、項目互訪等方式,近3年合作辦學項目先后有10余位教師分別到牛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RMIT大學、諾丁漢大學、西澳大學、格里菲斯大學等海內外知名高校開展交流,極大地開闊了教師個人的學術視野。此外,RMIT大學每年選派約10位業務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教師來校講授專業課程,將國外先進教學模式直接引入合作辦學專業。雙方教師在合作辦學教學基礎上開展了富有成效的科研合作,在某些合作領域取得了較大突破。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相互學習借鑒,形成了中外結合、理論和實踐兼優的國際化師資隊伍,為學校建環專業中外合作辦學質量的持續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五)形成了科學合理的合作辦學教學管理模式

雙方校際項目聯合管理委員會負責項目的宏觀方向把握和重大問題決策;學校校內項目指導委員會協調和調動校內辦學資源,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國際學院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雙方教學質量監控和改進機構確保合作辦學的教學質量規范化。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形成了校際、校內、院內三級規范管理模式,以及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和改進體系, 有力地保證了專業的良性發展。

五、結語

中外合作辦學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一種重要形式。由于合作高校背景不同,合作辦學人才培養尚無固定模式可循。中國礦業大學中澳合作舉辦建環專業項目經過近年的探索,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優質資源引進、國際化師資打造、師生交流互訪、項目管理機制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績。但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尚存在不少問題。

如當前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得以快速推進和發展[4],但部分項目存在過度追求盈利傾向[3],嚴重影響了中外合辦項目的初衷,因此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實現中外合作辦學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學校實踐表明:在項目教學合作聯合培養本科生基礎上,中外合作高校雙方開展實質性科學研究合作是合作辦學質量持續提升的強力引擎。通過聯合申報合作項目、共建聯合實驗室、共同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等形式,形成教學科研的全面深入合作態勢,實現合作共贏,促進合作辦學的持續健康發展。

此外,從圖1可以看出:學校目前合作辦學項目成果對于非項目學生的輻射面和共享度仍然存在不足,如雙方在出國深造率方面存在較大差距,這也部分地違背了國際化辦學的最終目的。因此,需要在未來一段時間有意識地加強非項目學生國際化視野培養。如通過適當安排非項目學生參與外方授課課程;邀請外教作學術交流報告,讓非項目學生了解最新科研前沿和動態;安排非項目學生參與中外合作項目研究工作;讓非項目學生更多地參與合作辦學項目有關活動,實現合作辦學成果的最大化共享,輻射受益至全體學生。

國際化辦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一項長期戰略,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國務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 [2019-07-2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伍宸, 宋永華, 趙倩. “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的理念與實踐[J]. 中國高教研究, 2017(2): 29-31, 47.

[3] 洪煜, 鐘秉林, 劉麗.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基于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督工作信息平臺數據的統計分析[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6(11):29-38.

[4] 教育部. 教育部審批和復核的機構及項目名單[EB/OL]. [2019-07-29]. http://www.crs.jsj.edu.cn/index/sort/1006.

[5] 廖菁菁.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治理水平提升的路徑分析[J]. 中國高教研究, 2017(12):38-43.

[6] 教育部辦公廳. 關于批準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終止的通知[EB/OL]. [ 2019-07-29 ].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moe_862/201807/t20180705_342056.html.

[7] 中國礦業大學學校簡介[EB/OL]. [2019-07-29]. http://www.cumt.edu.cn/13792/list.htm.

[8] 蔡磊, 向艷蕾, 管延文 等.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新工科人才培養體系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 2018,27(5):9-13.

[9] 張東海, 黃煒, 黃建恩. 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探討[J]. 高等建筑教育, 2010,19(6):127-131.

[10] 張東海, 黃煒, 黃建恩 等. 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綜合創新型實驗平臺的建設[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4,33(6):193-196.

[11] 李平, 范志堅. 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以山東科技大學中澳合作辦學為例[J]. 煤炭高等教育, 2014,32(6):44-47.

[12] 中國礦業大學教務部.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2016版本科培養方案[G]. 2016.

[13] 黃建恩, 王義江, 張東海 等. 國際化視角下的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導論與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 教育教學論壇, 2019(9):141-142.

[14] 顏天明, 王維平. 新時代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的困境與破解[J]. 煤炭高等教育, 2018,36(4):6-10.

[15] 錢悅菡. 中國礦業大學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 中國礦業大學, 2018.

Abstract:?China –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Program is the very important form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able to introduce overseas high level teaching resources and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impact and reput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rate. A case investigation of Sino-Australia Collaboration Program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is presented in terms of the program progress, construction aims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 The paper explores the school system, training program, courses system, mutual visi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aching staff and cooperative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of training mode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other collaboration programs.

Key words:China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program;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specialty; talent train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責任編輯 梁遠華)

猜你喜歡
合作辦學人才培養
基于合作辦學的民航高職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模式探討
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 02:45:42
探究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合作辦學模式
高校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思考
東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15:03:27
中俄合作辦學模式下大學俄語教學改革的思考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7:27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成人日韩精品|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熟妇无码人妻|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福利在线一区|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欧美午夜一区|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99久视频|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成人一二三|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国语对白|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97狠狠操|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国产网站免费看|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91无码网站|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伊人福利视频|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 538国产在线|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国产青青草视频|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国语对白| www.av男人.com|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就去色综合|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国产美女精品在线| 欧美笫一页| 国产高清毛片|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久久超级碰| 九色综合视频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 欧美性精品| www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奇米777| 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国产精品浪潮Av|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美女精品|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