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房地產經紀實務課程為例,論述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提出在融入思政元素時應注意找準切入點、把握最佳時機、采用靈活多樣的融入方式,并提出教師應提高思政意識和素養、積累經驗和提升理論水平,以促進思政元素的融入。
【關鍵詞】專業課程 ?思政元素 ?融入路徑 ?房地產經紀實務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5C-0159-02
“課程思政”是帶有思政元素的專業課,其本質仍然是專業課,因而是“課程的思政”。“課程思政”不是思政課的替代品,而是思政課的延伸與補充。與思政課的顯性育人過程相比,“課程思政”的育人過程是“隱性的”,是把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并通過專業課有效傳達出來。但是,“課程思政”并非要求每節課都有思政元素,強調在具備可操作、可行性的前提下“融入”而非“強行加塞”。但如何在專業課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是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本文擬以房地產經紀實務課程為例,探索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的路徑,為“課程思政”的推廣提供借鑒。
一、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一)思政元素是教育思維利器。思政元素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理論結晶,是對事物發展規律的總結以及方法論思維工具。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就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思政元素可以作為專業教師的思維利器,用以分析專業教學中的一些難點問題,發揮“醍醐灌頂”的引導作用。思政的、思辨的方法論可以幫助專業教學轉換思考視角、分析方法、對話方式,掌握了思政元素的應用,專業教師的教學就會如虎添翼,達到單純專業教學達不到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滿足社會對德才兼備人才的需求。長期以來,高職教育有“重技能、輕品德”的現實傾向,體現了實用性、功利性的特點。然而,從實際調研結果來看,用人單位更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責任擔當、團隊精神等方面素質,他們認為專業技能掌握得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個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那么就具有可塑性,專業技能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培養起來,但是要培養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則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因此,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中,切實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是社會人才培養需求的客觀要求。
(三)落實立德樹人的具體措施。青年在大學階段獲得更好的價值引領、人格教育從而提升綜合素質是高職院校的教育使命。不管時代如何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需要傳承下去,除了思政課的育人渠道外,還應把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通過“課程思政”落實立德樹人目標。要切實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程、進頭腦,擔負起高等職業教育的“育人”使命,深刻理解思政元素并將其融會貫通地融入專業課程中,使課程具備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的功能。
二、專業課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策略
(一)實施思路。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的過程是一門藝術,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首先,要確定思政主題并找準融入的切入點。確定好思政主題,找準有效的切入點,再由點到面帶動知識構建與技能培養。切入點往往是連接學生精神世界和現實生活、風土人情等的觸發點、共鳴共振點、熱點、關注點等。其次,掌握融入的最佳時機。掌握融入的最佳時機即把思政元素合理地嵌入專業課程知識傳授、實訓、紀律管理等過程當中,實現兩者的“無縫對接”。最后,采用靈活多樣的融入方式。凡是能夠引起學生情感興趣、激發學生理想信念、活躍課堂氛圍的方式都可以考慮。但是,在采用靈活多樣融入方式的同時,要注意堅持專業課程內容和課程方向不變,避免融入思政元素后課程內容和方向模糊化。實施思路具體見圖1。
(二)課程實例。房地產經紀實務課程是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該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二手房交易、代理、抵押等業務處理能力。在房地產經紀實務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具體做法如下。
1.確定思政主題,找準切入點。可以以“工匠精神”為思政主題,在專業知識講解和實訓環節中融入相關元素。例如,在講解“邀約帶客戶看房”時,結合現實案例融入“誠實守信、嚴謹負責”元素,以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在學生進行軟件練習時,因為軟件自動識別答案,填寫信息與答案不一致便無法進行下一步操作,很多學生因一個小錯誤或標點符號不規范導致無法順利操作,這時可以融入“工作認真”“作風嚴謹”“堅守”等價值元素,鼓勵學生再接再厲,不畏挫折。還可以把“全局意識、集體意識、感恩意識、互助意識、公共參與意識”等價值理念融入課程實訓環節,如在學生采集房源信息、客戶服務的實訓操作中融入“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理念。
也可以以“家國情懷”為思政主題,在專業知識講解中融入相關元素。例如,在講解“房屋剛性需求”知識點的時候,引入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該詩句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的居住條件簡陋、住房需求迫切的時代苦難,反觀現代,雖然不能同日而語,但住房的剛性需求問題依然嚴峻。此時可融入“家國情懷”,告訴學生學有所成后要為整個社會解決“住房剛需”問題貢獻智慧和力量,早日實現“居者有其屋”的偉大目標。直指學生職業的“使命與擔當”,能夠觸及學生的靈魂深處,喚醒學生的使命感、家國情懷,使學生激發更大的學習熱情。
2.把握融入的最佳時機。教師應根據具體課程的內容和特點,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融入的最佳時機。一般而言,學生產生心理共鳴、情緒低落或情緒高漲的時候是融入的最佳時機。例如,在房地產項目實地調研、房源客源的采集實訓中,需要實地步行從而熟悉各個小區項目的方位、數量,感受樓棟之間的距離、布局、環境等,學生除了要掌握專業知識還要克服體力不支的困難,精力體力開始下降,這時候就是融入思政元素的最佳時機。可以通過融入“長征精神”“過雪山精神”以及和平年代的“女排精神”“航天精神”等精神勉勵學生不畏艱難、勇往直前,深植“敬業、愛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采用靈活多樣的融入方式。思政元素可以通過授課、實訓、紀律管理、教材課件、教學視頻等方式靈活融入。這些融入方式操作相對比較簡單,前面所列舉的例子也涵蓋這些方式,此處不再舉例。此外,還可以通過以思政的、辯證的方法論解讀與專業相關的政策文件的方式融入。例如,在解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論斷時,指出該論斷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國住房政策的根本性指導思想和基調,這是基于黨中央對當前經濟新常態下錯綜復雜的城鎮住房矛盾根源的認識新高度而確立的,體現了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局觀和歷史擔當。這樣,課程沒有脫離專業知識,但是把帶有思政的、辯證的方法論元素融入時政解讀以及專業行業前沿發展的展望中,使得學生的視角、視野開闊了,學生不但聽得入腦而且還非常喜歡,加深了對專業、企業、行業的認識,增強了“專業自信”“職業自信”。
三、專業課程教師的努力方向
(一)提高思政意識和素養。專業課程教師對于課程是否要融入思政元素、融入什么思政元素、如何融入思政元素等有較大的選擇空間和裁量權,也就是說,思政元素的融入與專業課程教師息息相關。因此,專業課程教師在思想與情感上必須是有思政意識的,同時要具備思政能力和素養。如果還不具備思政意識和思政素養,應盡快“補短板”,因為“育人”也是專業課程教師義不容辭的使命,專業課程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引路人,也應該是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
(二)克服本領恐慌,積累經驗和提升理論水平。思政元素融入課程對專業課程老師的要求較高,其拿捏程度完全取決于老師對學生群體的理解與把握。專業課程教師不但要熟悉專業知識、思政元素,而且要熟悉教學規律,還要能夠敏感地捕捉到學生的情感起伏并能夠迅速做出反應。教師的這些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通過不斷的積累和實踐獲得。專業課程教師應克服本領恐慌,除學習積累專業知識外,還要積極參加各種政治課程學習或業務培訓以提升自身思政理論水平。
本文以房地產經紀實務課程為例,論述了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認為在融入思政元素時應注意找準切入點、把握最佳時機、采用靈活多樣的融入方式,并提出在促進思政元素融入中教師的努力方向,以實現專業課程的價值引領、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功能。
【參考文獻】
[1]朱其偉,等.高職在校生未來崗位的勝任力特征模型構建——以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專業職業崗位為例[J].廣西教育,2014(23).
[2]朱其偉,等.基于勝任特征模型的高職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以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專業為例[J].廣西教育,2014(31).
[3]高德毅,等.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
[4]王強,高學欽.閩東紅色文化資源在“課程思政”改革中的價值[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
[5]平靜,徐飛躍,王鋼.現代學徒制視域下的高職院校“三課堂”課程思政協同式育人機制[J].教育與職業,2019(11).
【作者簡介】朱其偉(1980— )男,廣西北海人,碩士,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高職教育,房地產經濟。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