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文本閱讀興趣,則有助于顯著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文則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展開分析,關于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意義基礎上,提出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以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相關參考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文本閱讀興趣;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22-0135-02
【本文著錄格式】陳學山.小學語文教學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J].課外語文,2020,19(22):135-136.
引言
語文作為小學階段最基礎的一門學科,通過有效地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起著重要作用,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學習更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除此之外,還可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因此,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采用一系列的手段,激發學生的文本閱讀興趣,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一、小學語文教學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意義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特點進行分析,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已經形成了初級階段的思想意識和閱讀能力,時間相對來說也比較豐富,因為有一定的時間開展課內外的閱讀,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課外知識,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要想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做好有效的引導。那么在小學教學中,如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興趣,成為研究重點。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地激發學生的文本閱讀興趣,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在寫作文的過程中游刃有余。學生在寫作文的過程中,由于詞匯缺乏、思維不清晰,不知道文章內容如何布局和構思,導致學生對寫作文這一環節存在嚴重的抵觸心理,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必須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讓學生通過閱讀培養語感,積累詞匯量,使學生真正地愛上寫作。
二、小學語文教學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
(一)啟發性誘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盡管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但是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難免會存在不認真閱讀的現象,因此要想幫助學生提升閱讀的興趣,就要在閱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認真閱讀的習慣,只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的過程中首先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讓學生在相對良好的環境中培養小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避免其他事物的干擾。其次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養成邊想邊讀的習慣,比如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汲取營養的知識,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再是單純的為了讀書而讀書,在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要養成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到作者真實的情感,和作者之間產生情感的共鳴。最后是在閱讀的過程中養成摘抄的習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于文章中自己覺得寫得比較好的句子可以進行摘抄,摘抄的意思并不是方便學生仿寫,可以在記憶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內容的深化理解。
學習興趣的激發對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采用啟發性誘導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和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草船借箭》這一課時,教師要針對教材內容,采用分析作品和講解故事的方式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啟發性誘導,讓學生通過閱讀《三國演義》這部經典名著,對《草船借箭》這一章節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此同時,教師在選取閱讀材料的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科學合理地控制閱讀材料難度,確保閱讀材料難度適中,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發性,從而確保學生的閱讀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解“招賢”故事,讓學生在故事中,得到思想和認識上的啟發,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的動力。
比如說在《昆蟲記》閱讀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問在作者創作文章的時候是帶著怎樣的一種心情,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這個句子進行摘抄,比如說“在池塘的深處,水甲蟲在活潑地跳躍著,它的前翅的尖端帶著一個氣泡。”這句話將水甲蟲賦予了情感,在記憶的基礎上讓學生對文章的段落進行理解,能夠體會到昆蟲在作者的筆下就仿佛有了人的情感,不僅能夠讓學生的情感產生新異的感覺,更在寫作的領域帶給學生新的靈感。或者是在《海底兩萬里》的閱讀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一個海底世界的氛圍,這樣不僅會讓學生感覺到文中的內容,更是為學生的閱讀氛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加深學生對文中內容的理解和深化,以此培養學生文本閱讀興趣。
(二)創設趣味性情境,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
創設趣味性情境是教師有效提高學生閱讀體驗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響了學生的閱讀效果,因此,關于這一手段的落實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首先,教師要采用創設趣味性情境的教學方式,通過不斷地激發學生參與文本閱讀活動的興趣,讓學生在文本閱讀活動中有效的提升閱讀體驗。例如,教師在講解《故宮博物院》一課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優勢,為學生播放有關故宮博物院的圖片、動畫或者視頻,使故宮博物院相關信息變得更加直觀和形象,讓學生在多媒體演示中,對故宮博物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當多媒體演示結束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行發言或提出自己的不解之處,這樣一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三)放飛自我想象思維,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
由于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為了充分地發揮小學生的這一個性優勢,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提高教學方式的多樣化,通過不斷地改革和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體驗到課堂閱讀的新穎性和趣味性,從而放飛學生的想象思維,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全面發展。針對小學生來說,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有效地閱讀方法,比如說默讀,默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節省閱讀的時間,相對于朗讀和誦讀來說,默讀還能夠有效的提高閱讀的準確性,提高閱讀的效率。其次讓學生養成在課內外閱讀的過程中記筆記的習慣,這樣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熟練地對知識深化地理解和掌握。最后是進行思相結合,在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一邊進行閱讀,一邊進行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在閱讀的過程中將學生全部的精力都放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通過這樣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和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小學生閱讀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教師在講解《七律·長征》一課時,首先,要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有一個初步的閱讀和了解,然后,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通過對紅軍在萬里長征路上遇到的困難險阻和克服困難的過程進行大膽想象,從而加深對紅軍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等性格特征的認識和理解。由此可見,教師通過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思考和分析,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
三、結語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對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語文教師要對如何激發學生的文本閱讀興趣給予更多的思考和關注。綜上所述,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文本閱讀興趣,是提高學生語文成績和語文素養的必要條件,而在此基礎上,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語文教師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方面,要采用啟發性誘導的教學方式,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還要在語文課堂上創設趣味性教學情境,從而不斷地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除此之外,還要引導學生放飛自我想象思維,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有效地提高。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文本閱讀興趣,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黎華.文本閱讀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策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12).
[2]黃凌芳.小學語文文本閱讀教學興趣的有效性[J].散文百家(下),2019(10).
[3]馮微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語文課內外,2019(35).
[4]辛翠珠.文本閱讀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激發策略[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19(20).
[5]孫永偉.激發小學語文文本閱讀興趣的方法[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9(9).
[6]儲祥萍.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分析[J].語文課內外,2019(27).
[7]劉迎新.基于文本意識的小學語文閱讀思考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