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
本文首先就跨境電商的概念進行闡述,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當前我國跨境電商對國際貿易發展所造成的影響,最后基于跨境電商在我國目前的發展情況以及所存在的問題,建設性的提出了跨境電商視角下的國際貿易發展策略,希望能夠為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工作人員帶來一定有價值的參考。
伴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以及世界范圍內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了當前全球一種新型的貿易形式,整體來講,電子商務不但可以有效針對企業資源不足的缺陷進行補強,并且還可以有效對企業自身所擁有的資源進行合理優化。電子商務在我國不斷發展和健全,也對中國的國際貿易活動產生的深遠的影響,而在此當中,就跨境電商對國際貿易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是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跨境電商的概念分析
跨境電商屬于電子商務模式當中一種較為常見且較為高級的一種模式,它是指,在不同地域環境之中的交易主體依靠對應的電子商務媒介平臺進行交流,從而打成某種共識,并由此開展貿易活動,在資金支付和結算的過程中,使用跨境物流開展貨物運輸的一種國際貿易方式。總體來說,跨境電商不但顯著降低了產品從生產商家到國際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同時還對國際貿易的價值鏈、市場主體、生產運作模式、成本控制等產生了十分深刻的影響,致使傳統對外貿易模式形成了巨大的變化。
二、跨境商務對世界貿易局勢造成的變革分析
(一)跨境電商讓中國國際貿易運營主體發生變化
中國國際貿易運營主體,因為受到跨境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而產生變化。一是全球范圍內針對信息技術在國際貿易領域的廣泛使用,讓大量的“虛擬企業”為國際貿易市場提供產品或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進出口貿易行業。“虛擬企業”與國際貿易企業聯手合作,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來對客戶多元化、個性化需求進行滿足,由此更好的外部環境變化進行適應,最終讓國際貿易中間的組織機構職能發生變化;而是跨境電商合理使用互聯網平臺,和國際消費者和生產廠商進行結合,加之B2B、C2C、B2C模式會在很大程度上就傳統國際貿易模式進行變革,對生產商家、國內外進出口商、國際批發商、國外零售商之間進行結合,由此降低了傳統貿易中間商的作用,讓國際貿易運營主體發生了變化。
(二)變革了國際貿易交易形式同時提升了交易效率
之前的國際貿易交易,主要是采用電話、傳真、面對面交流等方式進行業務的交易,所以存在有交易效率不高同時容易產生誤差的情況,而在跨境電商模式下,通常使用視頻交流、聊天工具交流、電子郵件交流等方式,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國際貿易交易方式進行的變革。跨境電商幾乎都使用互聯網通訊的形式進行交易,能夠顯著減少產品的運輸采購成本,降低雙方的費用,達到0庫存的目標。另外,跨境電商還使用了EDI技術,把涉及交易的各個環節和流程使用數據信息開展傳輸,讓交易過程具有時效性和自動性特點,顯著減少人工成本和人為誤差,在簡化交易流程的同時,保障流程的規范性,由此增強交易效率。
(三)優化出口企業生產方式的彈性空間
目前,我國電子商業訂單基本上以小型訂單居多,同時還具有頻率高的特點,所以需要各出口企業能夠滿足當前市場環境需求,并且能夠有效抵御當前市場環境所帶來的各類風險,這就需要跨境電商不斷減小自身的組織成本,同時對運營目標進行及時科學調整,由此對企業的生產模式和組織模式進行變革,轉為使用具有靈活性、多元性的生產模式,加速跨境電商行業在我國的發展,滿足國際消費者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四)讓國際貿易企業的經營模式和營銷模式產生變革
跨境電商使用EDI技術融合互聯網技術來完成相關業務的交流,由此轉變的傳統國際貿易模式,顯著降低了中間代理商和運營商的數量,保障了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直接連接,降低了銷售方的運營成本提升了客戶選購產品的滿意度。
三、我國跨境商務領域整體情況和突出問題
(一)中國電商整體狀況論述
第一,目前,我國跨境電商平臺上正式注冊的新企業數量占據到了9成以上,當前跨境電商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崛起,中國在諸如美國、巴西、俄羅斯、英國等市場中的交易總額呈現出逐年遞增的態勢,國家也出臺相關政策大力促進跨境電商和相關平臺的建設發展。
第二,伴隨著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國際貿易商家和消費者在全球范圍內均有分布,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跨境電商的整體潛力和上升空間。目前中國跨境電商的市場正在不斷發展和擴張,產生了從銷售到支付到金融服務再到物流的完整產業鏈。
第三,自進入到2000年以來,電子商務在我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讓國內各大企業感受到了貿易方式變化帶來的巨大影響,中國作為全球進出口貿易大國,對于國際貿易形勢的變革注定會對國內生產者和營銷者帶來深刻影響。基于2018年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相關數據統計,1994年,世界范圍內電子商務的交易總額僅為12億美元,在2018年,就達到了38.4萬億美元,年均增長率超過30%。
第四,跨境電商的快速崛起,也讓中國跨境電商數量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數量已經超過20000家,中國大陸范圍內依靠各類品臺開展國際貿易的企業數量超過35萬家,不難發現,中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拉動了進出口貿易,并讓我國經濟保持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
(二)中國電商的突出問題分析
雖然目前國內跨境電商以及相關業務正在不斷發展壯大,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客觀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國際貿易的發展,整體來講,這些問題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跨境電商中,海關所采取的監管和征稅模式比較落后。目前我國跨境電商在開展國際貿易活動時,都會涉及到海關通關,涉及到稅務征收和監督管理相關的問題,因為跨境電商的貨物總量巨大,同時出境的方式基本是使用快件或者郵遞的方式開展。所以對海關的征稅、監督、管理等工作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相對落后的通關和結匯規則,影響了我國跨境電商的進一步發展。
第二,退稅問題。出口退稅制度是依靠退還進出口貨物國家的稅款,由此讓本國產品能夠不含稅成本而來到國際市場當中,由此和國外產品在相同環境下進行競爭,提升我國出口創匯的整體規模。通常情境下,跨境電商都采用快件寄送貨物,不能提供有效的報關憑證,因此很難享受到有效的退稅政策。
第三,通關效率低下且人民幣還不可以進行自由兌換。在傳統的國際貿易背景下,具有批量較大、周期較長、頻率較低等特征,國內跨境電商對供應商和客戶都采用直接見面的方式,會使得跨境電商的商務產業鏈出現變化,由此導致供應商客戶批量減少,削弱了通關效率。
總體來講,以上問題的存在,讓我國在國際貿易活動中處在了相對劣勢的地位,因此,必須要就這些問題進行處理。
四、處理我國跨境電商在國際貿易中相關問題的有效方法
針對目前跨境電商存在的發展問題,以及其對于國際貿易的作用,就需要通過合理措施,來規范跨境電商的發展,為國際貿易的開展,創設優良環境條件,助力國際貿易取得更好成果。
(一)科學發揮監督管理工作優勢,對現有征稅方式進行優化調整
第一,海關需要進一步發揮自身的監督管理工作優勢,針對涉及到民生消費用品的產品,可采取提前批量進入報稅區的方式,對其進行存放;或者采取分撥配送的方式送達境內消費者。由此顯著降低外國快件的物流運輸成本,對現有的貨物征收方式進行優化;第二,政府需要對跨境電商出口稅收政策給予適當的優惠付出,以便于處理相關電子傷處出口過程中所存在的退稅款南的問題,更加高質高效保障國內跨境電商的良性發展。
(二)正確處理跨境電商退稅等訴求
當前,跨境電商的規模逐漸擴大,所以優化跨境電商的出口退稅政策,能夠有效幫助跨境電商企業和我國的相關國際貿易企業得到更加有效的發展,并且還能夠顯著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升這類企業在國際市場當中的競爭力。
例如:針對跨境電商,可以使用“清單核放與定期申報”的形式,由此來對跨境電商進行退稅和結算,依靠電子支付憑證開展對比,由此高效完成跨境電商產品的迅速分類與快速通關。再有就是,稅務部門需要不定期對清單信息進行檢查核對,與稅務部門所給出的數據進行對比,保障稅費收繳和監督管理工作有效開展。
(三)增強跨境電商行業貨物的通關速率
相關部門需要做好跨境電商企業貨物的檢查、監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合理使用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先進技術,來處理跨境電商的B2B、B2C的相關工作,完成各部門的科學發展,幫助企業提升貨物通關的速率。另外,相關部門還需要就結匯、退稅等流程進行不斷完善,最大限度減少跨境電商的通關時間和通關成本,例如:可建立海關報關服務中心或者海關信息咨詢中心,由此降低通關成本
五、結語
整體來講,在跨境電商視域下,我國國際貿易伴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和互聯網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深化,取得了良好的發展,但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因為國際物流成本高、相關人才后備不足、服務水平質量不高等一系列客觀因素的存在,致使目前我國國際貿易向跨境電商轉型仍然存在有一定的問題,所以,跨境電商和政府都需要就現有的運用模式和思維模式進行轉變,不斷優化對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力度,依靠對現有經營和發展模式的創新,讓我國國際貿易活動朝著更好的方向邁進。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