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華龍 李蓓蓓 臧秀賢


【摘 要】目的:分析重癥肺炎患者檢測BNP的價值。方法:選取我院ICU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0例重癥肺炎患者,分別于患者入院后1d、4d,對其腦尿鈉肽(BNP)水平進行測定;并按照BNP水平將患者分為升高組、正常組,對其臨床病死率、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ScvO2)、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II評分(APACHE II評分)進行觀察比較;按照患者預后將其分成上轉組(病情未得到控制而流轉上級醫院)、控制組,對其BNP水平進行觀察比較。結果:檢測結果發現,全部60例患者中,40例患者的BNP水平升高,20例患者的BNP水平正常;升高組的ScvO2水平明顯低于正常組,APACHE II評分、上轉率均明顯高于正常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轉組1d、4d的BNP水平均顯著高于控制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轉組1d、4d的BNP水平表現為上升趨勢,不同時段的BNP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對重癥肺炎患者的BNP水平進行檢測,能對其病程發展和預后進行判斷。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1
肺炎具體是指終末氣道、肺間質、肺泡的炎癥,藥物、過敏、免疫損傷、理化因素、病原微生物均可能引起肺炎[1]。重癥肺炎是指肺組織炎癥發展到一定階段,加重、惡化形成,會導致器官功能障礙,甚至對生命安全造成威脅。重癥肺炎容易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或者炎癥呼吸衰竭,臨床病死率大約為53%-76%,是對人類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導致人類死亡的一種主要感染性疾病。近年來重癥肺炎的患病人數越來越多,家庭和社會的經濟壓力也越來越大[2]。所以及早發現重癥肺炎及其高危人群,并進行風險評估、判斷預后就顯得非常重要。腦尿鈉肽(BNP)是現階段臨床診斷急性心力衰竭的一種常用標志物,然而隨著臨床研究的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非心源性危重癥患者的BNP水平明顯升高,同時與臨床病死率存在顯著的相關性,而且BNP水平能對膿毒性休克以及嚴重膿毒癥患者預后進行一定預測。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重癥肺炎患者檢測BNP的價值,希望能為重癥肺炎的防治提供指導。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ICU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0例重癥肺炎患者,其中35例男性,15例女性;其年齡為32-81歲,平均為(59.12±3.46)歲。肺炎患者存在以下征象中的1項或者1項以上,則可判斷為重癥肺炎[3]:①少尿:尿量<80ml/4h,或者<20ml/h,或者伴急性腎功能衰竭,需接受透析治療;②X線胸片檢查結果發現多肺葉或者雙側肺葉受累,或者入院2d內病變擴大幅度≥50%;③伴膿毒性休克;④動脈收縮壓小于90mmHg;⑤PaO2<60mmHg,PaO2/FiO2<300,需要接受機械通氣治療;⑥呼吸頻率≥30次/min;⑦意識障礙。
1.2 方法
①采集標準:在患者入院后1d、4d,采集器肘靜脈血標本,選擇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對BNP水平進行測定。對患者入院1d時的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ScvO2)進行檢測,同時記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II評分(APACHE II評分)。對患者上轉率、性別以及年齡等進行記錄。
②分組方法:BNP正常范圍為0-100pg/ml,BNP水平>100pg/ml則表示升高,按照BNP水平將患者分為升高組、正常組。按照患者預后將其分成上轉組(病情未得到控制而流轉上級醫院)、控制組。
1.3 統計學分析
本實驗相關數據運用SPSS21.0軟件做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數據比較進行c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表示,組間數據比較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BNP升高組與正常組的臨床資料觀察
檢測結果發現,全部60例患者中,40例患者的BNP水平升高,20例患者的BNP水平正常;正常組中,12例男性,8例女性;其平均年齡為(59.58±13.76)歲;升高組中,23例男性,17例女性;其平均年齡為(58.19±12.64)歲;兩組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升高組中,22例患者病情未得到控制而流轉上級醫院,上轉率為55.0%(22/40);正常組中,5例患者病情未得到控制而流轉上級醫院,上轉率為25.0%(5/20);升高組的上轉率明顯高于正常組(P<0.05)。升高組的ScvO2水平明顯低于正常組,APACHE II評分明顯高于正常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控制組與上轉組的BNP水平觀察
上轉組1d、4d的BNP水平均顯著高于控制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控制組1d、4d的BNP水平表現為降低趨勢,不同時段的BN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上轉組1d、4d的BNP水平表現為上升趨勢,不同時段的BNP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3 討論
重癥肺炎現階段已成為了臨床中發生率較高的一種危重癥,具有較高的臨床病死率,作為一種嚴重感染性疾病,會對人類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嚴重威脅[4]。重癥肺炎是一種全身炎癥反映,病原體及其毒素會對全身多臟器造成嚴重損害。重癥肺炎因為醫療花費和臨床病死率較高,現階段已成為臨床的重點研究項目,2016年美國通過分析死亡率趨勢發現,和其他傳染性疾病相比較,肺炎引起的死亡人數更多。重癥肺炎的臨床病死率較高,所以對患者預后進行準確判斷,能為醫療決策的制定以及合理分配醫療資源提供指導。現階段臨床中在對肺炎嚴重程度進行判斷時,肺炎嚴重指數評分(PSI)是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評估工具,但是PSI具有較多的參數,而且計算復雜,進而對其臨床應用造成一定限制[5]。選擇與肺炎相關的生物標志物,能對病情進行更好評估,同時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
BNP屬于心臟神經激素,經心室心肌細胞所分泌,能對左心室功能進行特異性、獨立反映,是心功能紊亂時的一種特異性、敏感性指標,在診斷、鑒別診斷心力衰竭,評估臨床療效以及患者預后時,BNP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6]。隨著臨床研究的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發現,心力衰竭并不是導致血漿BNP濃度上升的唯一原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休克、嚴重感染、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均可能導致血漿BNP濃度上升[7]。相關臨床研究發現,膿毒癥休克患者以及嚴重膿毒癥患者的血漿BNP濃度明顯升高。通過檢測血漿BNP濃度,可以對嚴重感染所導致的心肌損害進行準確識別,而且還能對患者不良預后的風險進行準確判斷。
本研究檢測結果發現,全部60例患者中,40例患者的BNP水平升高,20例患者的BNP水平正常;研究結果表明,重癥肺炎患者普遍存在血漿BNP濃度升高的現象。血漿BNP上升表明心肌細胞所分泌的BNP明顯增加。對于重癥肺炎患者來講,會分泌大量的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6等炎性因子,內毒素會促進BNP的合成和釋放,或(和)高動力循環引起心室以及心房張力上升,促進合成和釋放BNP。
本研究中,BNP升高組與正常組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升高組的ScvO2水平明顯低于正常組,APACHE II評分、上轉率均明顯高于正常組(P<0.05);結果表明,BNP升高組患者的心肌功耗明顯增加,病情更加為重,可以將BNP作為評估病情嚴重程度的指標。本研究中,上轉組1d、4d的BNP水平均顯著高于生存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轉組1d、4d的BNP水平表現為上升趨勢,不同時段的BNP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表明,重癥肺炎患者的預后情況與BNP水平及其變化趨勢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可用于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
總之,通過對重癥肺炎患者的BNP水平進行檢測,能對其病程發展和預后進行判斷,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林潔如,許梅,葉賢偉,等.重癥肺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細胞黏附因子的檢測及意義[J].貴州醫科大學學報,2019,44(11):1349-1353.
Li Qiang,Liang Fenghua,Sang Ling,et al. Pharmacokinetics of and maintenance dose recommendations for vancomycin in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undergoing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predilution and postdilu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2020,76(2):52-54.
Sousa-Dias,C.,Teixeira-Pinto,A.,Paiva,J.A., et al.Can we predict pneumococcal bacteremia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Journal of critical care,2013,28(6):970-974.
陳子春,鄧新宇,齊育英,等.內毒素結合降鈣素原檢測對重癥肺炎的病原學診斷價值[J].海峽藥學,2019,31(04):91-92.
Pauline Henniger,Thomas Henniger,Frauke Seehusen, et al.Causes of death in calves with experimentally induced bovine neonatal pancytopenia (BNP)[J].Berliner und Munchener Tierarztliche Wochenschrift,2014,127(1/2):61-69.
Yu He,Luo Jian,Ni Yuenan,et al. Early prediction of extubation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Bioscience reports,2020,40(2):297-3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