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艷華 李媛
鄱陽湖生態經濟圈是我國非常重要的旅游發展區,其不僅風景優美,還蘊藏著很多動聽的民間音樂,這些音樂長期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吳城排工號子是存在于吳城的一種較為古老的民間音樂,其由排工創作而成,同時又為排工勞作而服務。吳城排工號子不僅生動再現了吳城排工勞作時的精神面貌,也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成為鄱陽湖經濟生態圈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一、鄱陽湖生態經濟圈與吳城排工號子
江西省將鄱陽湖城市圈作為依托,在不破壞鄱陽湖經濟圈的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在鄱陽湖外圍建立了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以推動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共同進步。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這一概念是2008年在江西省的一次座談會上提出的,后來在建設的過程中將名稱改為如今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圈。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圈中,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城鎮——吳城。古人稱該地為“洪都門戶”。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吳城周圍生長著繁茂的森林,優越的自然環境為吳城文化的豐富和發展提供了土壤,而吳城排工號子也是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逐漸出現并發展起來的,并被吳城人民傳唱至今。
吳城排工號子產生于排工們的生產勞動,是在排工扎排、放排時逐漸成形的一種原始聲樂。在進行不同勞動時,排工們喊號子的節奏不同。按照工序,排工號子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扎排號子、撈排號子、倒梁號子、扛排號子、拉排號子、傳纜號子、絞車號子等。排工們的勞動絕大部分是體力活,因此排工之間更加注重分工合作,需要統一信念,一同發力。而勞動號子的作用就在于協調動作、統一行動、振奮人心。排工號子也有著各式各樣的演唱形式,有多人唱,往往是一領眾和,特點是起句昂揚、激越,和聲則往往有力、低沉、配合默契;也有個人唱,這種唱法較為自由,和排工的動作速度、力度強弱等密切關聯。通常,吳城排工號子散發著十分濃重的生活氣息,音調粗獷,節奏鏗鏘,氣勢豪邁。歌詞有七字句、五字句、兩字句,有時會添加襯句用以擴展或者連接。曲調方面,較為明顯的特征是用材不多,結構方面也經常是用單一的樂句或樂節稍加變化反復吟唱,句幅不長,明快簡潔,往往是一個節奏型貫穿整個排工號子。
日常工作中,吳城排工號子成了排工們生活的樂趣,成為排工們口耳相傳的原生態民歌,再現了吳城排工們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同時也展現了吳城厚重的吳楚歷史文化意蘊。相關學者表明,吳城排工號子早在我國明清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在光緒年間被發揚光大,后世對這一古老的民間音樂更是敬畏有加。2010年,吳城排工號子被江西省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江西省重點保護的對象,同時吳城排工號子對于后人研究江西文化也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二、吳城排工號子對鄱陽湖旅游產業發展的影響
隨著近幾年我國對生態環境的重視以及對旅游業發展的大力倡導,鄱陽湖生態經濟圈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具有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天然優勢。吳城在我國歷史上也是較為著名的千年古鎮,自古被稱為“洪都門戶”,因此每年都會引來大量的游客到鄱陽湖生態圈參觀,領略鄱陽湖的生態美景,感受吳城的古老氣息。吳城排工號子是我國原始生態藝術的體現,它來自民間,是典型的民間藝術,是吳城人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反映。吳城排工號子產生于民間,與人民勞作緊密相關,不僅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也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圈旅游產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打造吳城排工號子表演館,增加游客量
吳城在歷史上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自古就有商客在此建立同鄉會館,會館文化成為吳城的一大特色,每年去吳城參觀會館的游客不計其數。為了更好地保護吳城會館,使會館吸引更多的游客,當地可以豐富會館的文化展示內涵,將排工號子表演加入其中就是很好的辦法,讓會館具有更高的觀賞價值,同時使吳城排工號子得到保護和展示。吳城排工號子于2010年被江西省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大力發揮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鄱陽湖生態經濟圈旅游產業發展的作用,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觀賞吳城排工號子表演,感受吳城排工號子背后蘊含的歷史文化底蘊,了解吳城古老人民的生活狀態與精神面貌,這對于鄱陽湖生態經濟圈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觀,增加鄱陽湖生態經濟圈的游客數量,在吳城排工號子表演館的具體建設過程中,要注意充分挖掘相關資源,打造獨特品牌,并建設一支高水平表演隊伍。下面對此進行詳細闡述。
深入挖掘排工號子資源,開發相應的旅游產品是吳城發展旅游的重要基礎。和人文古跡、自然風光等旅游資源不同,吳城排工號子可以讓旅游者感受到當地的民俗文化,感受當地勞動人民的真實生活,讓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更加豐富,并更加深入地把握生活的意義和價值所在。處于鄱陽湖地區的吳城排工號子的相關資源較為豐富,具有開發成旅游產品的優良基礎。在具體的開發過程中,要保留吳城排工號子的原有特色,注重其多樣性、文化性、原始性和體驗性,打造出具有吳城特色、能夠體驗排工生活和鄉村風光的旅游產品。與此同時,政府要給予相關的規劃意見,將吳城排工號子資源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圈內其他相關資源聯合起來,共同打造當地的文化旅游體系。
除了挖掘資源,還要注重打造特色品牌,通過特色吸引游客,進一步提升吳城的知名度。吳城排工號子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因此在此地開發旅游資源,必須走特色路線,在開發過程中突出排工號子與其他民歌的差異性,設計出獨特的旅游線路、旅游產品和相關的旅游商品,在打造精品旅游地的同時,進一步提升鄱陽湖生態經濟圈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衡量吳城排工號子表演館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表演隊伍的水平。要想切實擴大表演館的影響力、發展當地旅游產業,還需要打造一支精品的、獨具特色的、原生態的表演隊伍。但因為當地排工號子的演唱者多為普通排工,他們缺乏相應的文化素養和專業訓練,沒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無法較好地適應表演館建設的需要。為此,相關政府部門和企業等需要重視對吳城排工號子表演人員的培養和訓練,對他們展開多層次、全方位的培訓和教育,打造出一支吳城獨有的、特色的表演隊伍。相關部門可以制訂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運用各種方式靈活培養人才,為吳城排工號子表演館儲備人才。
(二)打造吳城排工號子水上演藝劇場,推動旅游業發展
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湖區內部有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同時,鄱陽湖濕地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一個濕地保護區。另外,位于長江流域下游的鄱陽湖是長江流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蓄水湖泊,每年長江約有六分之一的徑流量源自鄱陽湖。也正是因為鄱陽湖有著廣闊的水域面積,所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圈才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江西省致力于將鄱陽湖生態經濟圈打造成綠色環保、經濟發達的區域,并重點發展其旅游產業。為了促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圈旅游業的發展,也為了更好地豐富廣大游客的旅游體驗,吸引游客在吳城住下來,吳城可以在鄱陽湖廣闊的水面上打造吳城排工號子“水上演藝劇場”供游客觀賞,打造一場獨特的視覺盛宴。
建筑設計方面,運用借景的方法融入周圍的景觀資源。在設計吳城排工號子水上演藝劇場時,可以將鄱陽湖生態經濟圈中各種具有旅游價值的水域、自然景物、人文景觀等充分利用起來,用借景的方法將它們合理納入表演布景或表演過程中,使演出場景更加真實,讓觀眾感受到更加地道、原生態的演藝特色。比如,利用當地的水域資源對排工勞動場景進行真實再現,還原排工在勞動時所用的各種道具。這樣在演藝劇目開始之前,觀眾就能夠感受到吳城當地勞動人民的生活氣息。
觀演形式方面,采用靈活多樣的演出形式,增強和現場觀眾的互動性。吳城排工號子水上演藝劇場是一種演藝活動,其歸根結底是為到場的游客服務的。而當下社會的游客更加傾向于愉悅歡快的氛圍,更加注重“新、奇、特”的旅游感受。要想讓演員和觀眾更加親密,將觀眾的情緒充分調動起來,就必然要增強演藝過程中的互動性,讓觀眾成為演藝過程的一部分,讓他們真正融入進來。比如,演藝過程中可以設置專門的觀眾演唱環節,讓觀眾親自演唱吳城排工號子。另外,舞臺形式設置方面,建議采用環繞式舞臺,即讓舞臺將觀眾席圍繞起來,這樣可以使演出界面得到極大拓展,使觀眾視野更加開闊,讓表演的氛圍更加具有感染力,并且更加容易塑造大場景的演出場面。
呈現效果方面,更加注重場景豐富性和畫面逼真性。隨著科技進步和網絡發展,電影技術逐漸發展起來,使得傳統的舞臺布景處于下風。為了不始終處于劣勢,在打造吳城排工號子水上演藝劇場時,可以不再局限于原本的觀演模式,而是進行一定的藝術創新,利用高科技的機械設備和舞臺裝置來制造出絕無僅有的舞臺效果,通過設計人員的想象力為演藝劇場增添更多色彩。只有演出變得新穎獨特,才能在吸引游客、打造品牌的同時促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圈的發展。因此,不管是演出形式、文化主體、舞臺布景,還是燈光、機械設備和觀眾席布局等方面,都需要相關人員的密切配合,在因地制宜的同時,視劇目需要,靈活改變舞臺設計,讓吳城排工號子水上演藝劇場更具吸引力。
三、結語
吳城排工號子是江西地地道道的民間藝術,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圈中一顆亮眼的明珠,其不僅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還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圈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通過對吳城排工號子這一民間藝術的保護、開發與利用,建設相應的表演館和水上劇場,鄱陽湖生態經濟圈一定會吸引廣大中外游客前去游覽觀賞,以此促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圈旅游產業的繁榮發展。
(江西科技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藝術規劃課題“吳城排工號子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圈旅游發展中的融合研究”(項目編號:YG201821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