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月玲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離不開家長的教養。本文重點談談家長應該如何教養幼兒,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每個孩子都有思想,有靈魂。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多包容幼兒,給幼兒足夠的空間,將幼兒看成一個發展中的個體,及時支持、鼓勵幼兒的行為,從內心去欣賞、贊美幼兒。
家長要注意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幼兒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獨立思考。父母不能在任何事情上都包辦代替,應該給幼兒應有的空間,讓其自由發展。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不應嬌縱幼兒,不應過度幫助幼兒做事。家長要多為幼兒提供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部分家長在教養過程中,總擔心幼兒會出現什么危險,所以總是小心翼翼,不讓幼兒做任何存在危險因素的事情,為幼兒包辦所有事情,致使部分幼兒缺乏獨立性。家長要相信幼兒的能力,放手讓幼兒獨立做事,并要鼓勵他們大膽嘗試,在磨煉中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養幼兒是一項簡單又復雜的任務,家長只有不斷學習,了解幼兒的心理狀態,才能成為他們生活和學習上的引導者,從而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庭成員要處于一個平等的狀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雙方要相互尊重,同時也不能忘記尊重幼兒,時刻牢記平等觀念。幼兒的想法是與社會共進退的,時代在發展,幼兒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水平也在不斷變化。因此,父母必須加強學習,緊跟時代步伐,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幼兒。
另外,家長在教養幼兒時,要以愛為基礎,并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刻約束自己的行為。在幼兒做出不恰當的行為時,家長要保持理智,作出合乎情理的行為反應。家長要采取合適的方式讓幼兒了解自身行為的過失之處,但要注意保護幼兒的自尊心,不能打擊幼兒。家長要盡量避免訓斥、指責孩子,選擇適當方式教育幼兒。
大部分幼兒敢于在家長面前直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會積極和家人溝通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事情。這要求家庭成員要及時、熱情回應幼兒,并表示愿意看到幼兒相應的行為,給幼兒一個方向標,培養幼兒觀察事物、表達自我情感的能力。
幼兒園是幼兒集體生活的第一個場所。大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強,他們在遇到困難時更愿意自主解決,自主性較強。家長要積極和教師溝通,了解幼兒的動向。家長要主動配合教師工作,積極參加幼兒園舉辦的親子活動,給幼兒留下美好的回憶。針對教師反映的幼兒存在的問題,家長要認真對待,與教師保持一致的態度,幫助幼兒糾正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離不開家長的參與。家長要重視幼兒教育,注意對幼兒的教養方式,尊重幼兒,相信幼兒的能力,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