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鳳清



【摘 要】目的:分析預防性護理對腦卒中中風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到我院神經內科就診的80例腦卒中中風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通過電腦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40)和實驗組(n=40)。對照組患者安排常規護理工作,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預防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中風后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病率、生活質量評分、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程度。結果:實驗組患者在接受了預防性護理干預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病率明顯比對照組更低,生活質量評分和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預防性護理干預工作在對腦卒中中風患者的護理中能夠有效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預防性護理;腦卒中;神經內科;療效;中風;下肢深靜脈血栓;影響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reventive care on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lower limbs in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80 stroke patients who visited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6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40)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40) by computer grouping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arranged routine nursing work,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to increase preven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morbidity, quality of life scor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with nursing after strok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receiving preven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were high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reven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care of stroke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lower limb deep vein thrombosis,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has a high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preventive care; Strok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Curative effect; Strok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ies; impact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1
腦卒中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腦卒中患者在發病后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語言功能障礙、運動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中風。腦卒中中風患者大多為老年群體,老年患者年齡較大、抵抗力較弱,恢復起來更加緩慢。如果缺乏妥善的護理,極易產生壓力性損傷、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1],加重患者病情,甚至還會導致死亡,這嚴重影響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做好預防性護理工作具有現實意義。本次研究通過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腦卒中中風患者作為本次研究觀察的對象,分析了預防性護理的重要影響,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到我院神經內科就診的80例腦卒中中風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通過電腦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40)和實驗組(n=40)。對照組腦卒中中風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65-82歲,平均年齡(67.2±1.7)歲,實驗組腦卒中中風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63-79歲,平均年齡(68.7±1.6)歲,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腦卒中中風的診斷條件;②均無精神病史;③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不遵從醫囑的患者。兩組腦卒中中風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結果無明顯差異,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安排常規的腦卒中中風護理工作,如生活護理、飲食護理、日常監測等,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預防性護理干預的內容,具體如下:
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及時向腦卒中中風患者及其家屬開展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主要需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圍術期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重要性,引起患者及其家屬充分的重視,提高患者配合醫護人員開展護理工作的依從性。腦卒中中風患者往往長期臥床休息,行動不便,生活自理能力差。行動受限的患者往往容易產生恐慌、抑郁、焦躁、消沉等嚴重負面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觀察患者的情緒,以人性化的科學護理態度,加強和腦卒中中風患者的溝通、交流,盡量安撫腦卒中中風患者的情緒,讓患者保持愉悅平靜,促進康復。
②預防性護理。腦卒中中風患者的護理過程中需要護理人員做好相關并發疾病的預防性措施,醫護人員要密切觀察腦卒中中風患者的肢體有無異常腫脹、疼痛、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壓力性損傷、皮疹、排便是否規律等。一旦發生上述情況的異常,要立即聯系醫師進行緊急處理。醫護人員還要根據腦卒中中風患者的整體恢復情況開展針對性措施,例如,對便秘患者適當使用開塞露幫助排便,結合低分子肝素藥物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幾率,此外,醫護人員還要科學指導腦卒中中風患者進行系統化的康復訓練,防止留下肌肉萎縮等后遺癥[2]。
③營養護理。腦卒中中風患者大多是老年患者,身體機能下降,且患者的腸胃功能往往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影響變得更加脆弱。此時需要護理人員為患者制定不同的合理飲食方案。在尊重了解患者飲食偏好和過敏食物的基礎上,保持飲食的清淡、豐富、營養,加強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補給,提高患者的食欲,增強患者的抵抗力。護理過程中患者可能會出現各種不良反應,護理人員要加強患者水分的補充,盡可能多喝溫熱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加工飲料和其他辛辣、寒涼的食物。
④起居護理。腦卒中中風患者的起居環境的要求很高。為了穩定患者的的病情、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必須做好患者的起居護理工作。空氣污染和噪音可能會使患者更加焦躁不安。所以治療環境的選擇上必須遠離噪音和污染嚴重的地區。護理人員要充分地結合家屬的配合,保證環境干凈舒適、室內通風透光,定期做好清潔消毒工作,及時結合天氣的變化增減患者的衣物,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
1.3 觀察指標
為期一個月的護理工作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中風后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病率、生活質量評分、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得出研究結果。
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發病判斷標準需要結合超聲檢查,并以深靜脈血管內部可見低回聲結節、回聲消失等作為具體標準[3]。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率以百分比表示。
生活質量評分包括了心理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生理功能評分和環境因素評分,滿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護理滿意度:及時向患者及其家屬發放調查問卷,了解患者及其家屬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其中90分及以上為非常滿意,70-90分為滿意,70以下為不太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人數+滿意人數)/總人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相關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計算,計量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腦卒中中風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病率對比
對照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病人數為19人,發病率為47.5%;實驗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病人數為5人,發病率為12.5%。經過卡方檢驗計算可見p=0.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1 兩組腦卒中中風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實驗組患者經過預防性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比對照組患者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2.3 兩組腦卒中中風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患者經過預防性護理干預后,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經過計算得出p=0.01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3。
3 討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深靜脈血栓中發病率最高的血栓類型,也是腦卒中中風患者在臥床治療期間最常見的并發癥。機體血流速度減緩、血液長期處于高壓、高度凝結狀態、血管靜脈內壁受損是造成血栓的三大原因。這些原因不僅和腦卒中中風患者的年齡密切相關,自身機體抵抗力差、合并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多處骨折等因素也會提高血栓的發病率。下肢深靜脈血栓一旦發病,會給腦卒中中風患者帶來嚴重的影響,如肢體腫脹、靜脈曲張、疼痛感強烈、肺栓塞等[4],大大降低了腦卒中中風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次研究通過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腦卒中中風患者作為本次研究觀察的對象,分析了預防性護理的影響,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在接受了預防性護理干預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病率明顯比對照組更低,生活質量評分和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預防性護理干預工作在對腦卒中中風患者的護理中能夠有效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劉雪芳,張紅梅,苗鳳茹.神經內科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作用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8):17-20.
范天倫,符川,李嬌紅, 等.康復護理預防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觀察[J].海南醫學,2016,27(10):1719-1720.
劉嬋.鏈式親情護理模式配合家庭訪視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康復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4):573-576.
李薇.護理干預對腦出血偏癱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19,25(4):70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