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麗萍
近年來,課程游戲化的教學模式在幼兒園教學領域中盛行。課程游戲化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教學的方式,讓教學以兒童的方式走進兒童。紙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必需品,幼兒從出生開始就在和紙打交道。紙巾、彩紙、漫畫書、紙質零食袋等不同種類的紙在幼兒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幼兒園運用紙進行教學,讓幼兒教育走進生活的同時也步入科學的大門。
玩紙游戲使幼兒初步意識到自己擁有改變創造的能力。用折、畫、貼、剪等方式感受紙的變化,紙的形態不斷變化,讓幼兒充滿了樂趣。玩紙游戲不僅訓練了手和眼的協調能力,還促進了幼兒智力的發展,使幼兒的想象、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紙可以將抽象的數字問題通過紙的變化形象地展示出來,使幼兒更易理解,幫助幼兒學習。玩紙游戲使幼兒學會思考,掌握動手能力的同時,還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從玩紙游戲中引發對于紙的科學探究,使幼兒逐步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折紙,在紙上涂顏色、畫畫等游戲能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游戲過程中,孩子潛移默化地感受到美的存在,使幼兒建立獨特的審美觀。
(一)和紙“做朋友”
在教學中,我為幼兒積極構建剪紙平臺,通過剪紙實踐活動,激發幼兒對剪紙藝術的體會和探索。比如,利用微信,我就專門開設一個美術課堂剪紙藝術的微信公眾號,通過這個公眾號,我經常分享一些剪紙藝術作品、剪紙文化故事等。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剪紙活動,構建剪紙平臺。在平臺中,我不定期地將幼兒的剪紙作品展示出來,幼兒看到自己的作品上了微信平臺,就會產生成就感。
紙擬人化,以朋友的身份出場,讓幼兒去了解這個“紙朋友”。準備紙巾、宣紙、皺紋紙、畫紙、卡紙、制紙流程視頻、五個容器、水、小木棒。教師先用一張白紙向幼兒引薦這位“紙朋友”,并問幼兒是怎么來到這個世界的,并引出“紙朋友”是怎么來到這個世界。然后播放制紙流程的動畫視頻介紹紙的出生,幼兒了解紙的“出生”后,我會介紹每一位“紙朋友”的名稱,并與幼兒一起討論每一位“紙朋友”的用途,把這些不同種類的紙放在一起,讓幼兒觸摸,感受紙的軟硬,讓幼兒把這五種紙分成軟紙、硬紙兩類。然后進行給紙“洗個澡”的小游戲,在五個容器內倒入水,讓幼兒把紙依次放入五個容器中,觀察紙的變化。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總結紙的吸水性及軟紙硬紙吸水速度、形態的變化等特點。擬人的方式能讓幼兒容易進入教學知識中,并能夠引起幼兒的興趣,從而吸引注意力,使幼兒更好吸收教學知識。
(二)讓紙變漂亮
在紙上畫畫對于幼兒來說是充滿著一切可能的創造性過程。在了解并認識了“紙朋友”后,用剪、貼、畫讓“紙朋友”改頭換面,以幼兒心目中“紙朋友”的樣子來創作,使 “紙朋友”走入幼兒的內心。準備圓形的蛋糕紙盤、紙杯、水彩筆、蠟筆、剪刀、彩紙、膠水等材料。
第一個游戲是“給蛋糕紙盤穿衣服”,幼兒在紙盤上畫畫,盡情地發揮想象,夸張的顏色搭配,讓幼兒給紙盤“穿”上五彩繽紛的“衣服”。第二個游戲“讓紙杯和我一樣”,其內容就是把紙杯作為身體,為它安上四肢和頭。游戲中,教師要教幼兒如何用紙做頭部和四肢,并如何用膠水把頭和四肢粘到紙杯上,然后幼兒進行自由游戲。安完后,要為紙杯“穿”上漂亮的“衣服”,用水彩筆、蠟筆為紙杯涂上漂亮的“衣服”,還可以用彩紙為紙杯做“衣服”,用彩紙制作“衣服”的方法需要教師提前教幼兒。幼兒為紙盤、紙杯設計“衣服”的過程中,我會在一旁觀察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創作過程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根據幼兒狀態變化調整教學方式。
剪紙藝術活動是我國民間的傳統文化藝術。剪紙藝術活動是提升兒童思維的一種有效方式,成人認識世界是憑著理性,而孩子則憑著想象。教師要善于尋找發現幼兒剪紙過程中獨特的想象力,鼓勵孩子以創新的方式表述自己的作品,共同挖掘作品的獨特魅力;還要為孩子提供展示作品的空間,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相互評價,相互激勵,共同提高,從而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
小小的紙游戲中蘊含科學知識,幼兒能夠運用紙張去探索世界。這樣的教學方式成了幼兒學習科學的啟蒙教育,促進教師將科學知識不斷地與幼兒教育相結合,不斷地探索,透過游戲、實驗展示科學知識。平常的紙成為幼兒游戲、創作的素材,為幼兒提供了盡情想象、盡情玩耍的空間,在幼兒成長、發展的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