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華 李芹靈 張桂靜
【摘 要】:目的:對老年感染合并心力衰竭實施舒適護理的效果進行觀察。方法:選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間94例老年感染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47,常規護理)與觀察組(n=47,舒適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在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軀體功能等生活質量指標評分方面,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為95.74%,高于對照組的80.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舒適護理在老年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應用,對患者生活質量有顯著提升作用,護理質量較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老年患者;感染;心力衰竭;舒適護理;生活質量;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722.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2
心力衰竭在臨床中比較常見,主要因肺循環靜脈淤血、心臟灌注不足等對心律造成影響,引起該病發生[1]。由于老年人群機體功能衰退,在發病該病后需長期臥床休養,極易導致血液黏滯性提高、血液流速減慢,引起并發癥發生,對患者預后帶來不良影響[2]。所以,在老年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中,需配合相應的護理措施,預防并發癥發生,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基于此,本次對94例老年感染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進行研究,對舒適護理應用的效果進行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間94例感染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中,男:女=26:21,年齡60~78歲,平均(68.2±2.6)歲,病程1~5年,平均(2.4±0.5)年;觀察組中,男:女=25:22,年齡60~79歲,平均(68.6±2.4)歲,病程1~6年,平均(2.6±0.4)年。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含對感染合并心力衰竭疾病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對患者飲食、用藥進行指導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同時實施舒適護理,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由于感染合并心力衰竭,在疾病折磨下,患者心理上容易出現恐懼、焦慮等情緒,對治療的依從性、治療信心均會產生不利影響,導致治療效果下降。所以護理時,要求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交流,及時了解患者情緒,尤其對存在明顯不良情緒的患者應采取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方法,如對疾病知識、治療方法及預后等進行講解,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有利于緩解患者心理壓力,使其能勇敢面對疾病,積極配合醫護工作。②舒適性環境護理。在住院環境方面,病房環境應以患者舒適為宜,對病房溫度、濕度合理調節,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每天定時開窗通風;同時,在室內可布置綠色植物、懸掛風景畫等,加強病房消毒與清潔,讓患者在舒適、安靜、溫馨的環境中保持心情舒暢,有利于治療依從性的提升。③舒適性皮膚護理。對于老年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而言,最舒適的體位為右側臥位,多數患者長期保持該體位,導致右側突出的骨骼部位皮膚長時間受壓,容易導致壓瘡、皮膚缺血壞死等情況發生。因此,對患者應加強體位護理,每間隔2h指導患者翻身,對受壓部位可通過按摩等方法緩解局部皮膚不適。需注意的是在協助患者翻身,為患者進行按摩時,應防止患者皮膚被擦傷,護理動作需保持輕柔。④全方位舒適護理。因護理過程中護理操作項目比較多,如排痰、排便、吸氧等過程中,均應以滿足患者舒適性需求的基礎上開展護理工作,各項護理操作在實施過程中盡量集中進行,避免對患者的正常休息帶來影響。
1.3 觀察指標
護理后對兩組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軀體功能等生活質量指標進行評分對比,各指標評分區間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采用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統計對比,問卷滿分100分,非常滿意:≥90分、滿意:70~89分、不滿意:<70分,滿意度=1-不滿意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表示。
2 結果
2.1 生活質量
在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軀體功能等生活質量指標評分方面對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為95.74%,高于對照組的80.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感染性疾病科,老年患者因感染導致心力衰竭屬于老年人群常見疾病,發病率較高,因患病后患者活動能力下降,隨著病程的延長,患者心理方面也會出現不良情緒,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3]。所以,在老年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療期間,需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保證治療效果的實現[4]。舒適護理屬于人性化、個體化的護理模式之一,在護理中重視將患者的生理與心理相結合,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懷與重視,減輕其心理壓力,使患者治療期間在心理層面保持心情愉悅;在生理層面,通過在體位、皮膚、吸氧、排痰等護理工作中,提升患者的舒適性,使患者在溫馨、舒適的環境中接受治療,提高了生理舒適性。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軀體功能等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舒適護理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護理中應用,對患者生活質量有明顯提升效果;滿意度方面,觀察組(95.74%)高于對照組(80.85%),差異顯著(P<0.05),表明老年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對舒適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較高,舒適護理的應用,對護理服務質量有提升作用。
綜上所述,在老年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實施舒適護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護理效果較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杜錦錦,彭貽維.循證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9,28(01):166-167.
方霞君.整體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39):138.
袁筆婷.心理護理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顫者中的療效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5):138-139.
張艷秋.延續性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9,26(0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