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兵
【中圖分類號】R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2
近年來,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習慣逐漸發生變化,很多人逐漸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生活和工作壓力比較大,經常熬夜加班,導致出現各種健康問題。翼狀胬肉是一種臨床常見眼科疾病,主要就是患者的白眼球上長出一塊肉,蔓延到黑眼珠上,該疾病和人們的工作環境有著一定的關系,有的人長期在戶外或者是風沙比較大、強紫外線照射等環境中工作,便會出現該疾病。其次也和經常性揉眼睛、喝酒、抽煙、帶隱形眼鏡等導致結膜組織受到影響有關。如果胬肉已經長到了黑眼珠的時候,一定及時做手術,其在生長過程中就像是樹根一般慢慢扎到眼角膜當中,只能將角膜表面的胬肉組織切除掉,但是角膜里面的是無法切除掉的。因此,一旦患病應當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最佳治療方案,避免對人體造成更加嚴重的傷害。
1 什么是翼狀胬肉?
結膜下的組織沒有在其原來的具體位置上生長,逐漸朝著角膜方面生長,也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正常看到的眼仁外面所覆蓋的結膜。因為其與昆蟲的翅膀比較相似,因此被稱之為翼狀胬肉,逐漸伸入到角膜當中的部分稱之為頭部,在角膜邊緣處的部位是頸部,結膜以下的地方為體部。
2 什么樣的人群是高危人群?
我國翼狀胬肉的發病率大約在2%到5%左右,其患者的總人數已經超過3000萬人,相關數據顯示,長期接觸紫外線與發生翼狀胬肉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長期從事戶外工作的人群,以及在風沙或者日光下工作的人群患上翼狀胬肉的風險高于普通人。
3 發病原因
3.1 身體因素
通常,臨床上認為該疾病主要和缺乏營養、遺傳因素或者是淚液分泌不足等情況有著一定的關系,部分人認為當淚液出現分泌不足的情況,從而導致出現局部組織增生。也有人認為翼狀胬肉的發生和人體免疫有著直接的關系,此外還有研究認為其和人體過敏有關。當直肌節制帶發育比較強,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情況下,結締組織會出現過度增長的情況,從而導致出現該疾病。
3.2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情況下,比如長時間處于煙塵、風沙、日光以及花粉等刺激影響,特別是從事海員、漁民以及農民等長時間戶外勞動者,在受到刺激的情況下,會造成結膜上皮組織出現非感染性慢性炎癥,組織增生,便會導致翼狀胬肉的形成。
4 翼狀胬肉的臨床表現
通常情況下沒有特別明顯的癥狀,患者只有相對輕度的不適感,當胬肉逐漸伸展到角膜部位的時候,因為牽扯,從而出現散光的情況,胬肉逐漸伸入到角膜表面,這樣便會導致出現視力障礙的情況,比較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影響,對眼球運動產生影響。在開始時,角膜會出現渾濁灰色,眼球結膜會出現肥厚、充血的情況,甚至會逐漸發展成為三角形組織。胬肉根據其病情狀況可以分為靜止期與進行期,進行期,角膜渾濁,且彈力層有細胞浸潤。頸部相對寬大,表面不平,血管會擴張,在靜止期,胬肉的頭部比較平坦,體部不充血,表面相對光滑,病變靜止。
5 翼狀胬肉有哪些危害?
首先,會影響整體美觀,患者也不能正常佩戴隱形眼鏡,且會導致角膜出現散光的情況,視力快速下降。遮擋住瞳孔,患者的視力也會逐漸下降,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導致失明。當前,翼狀胬肉并沒有藥物治療的方法,通常主要為手術治療,如果影響了美觀以及導致視力下降,這個時候便可以選擇手術進行治療。且進行手術治療之后,其整體復發率也是非常低的,通過大量臨床實踐證明,手術治療安全有效。
6 翼狀胬肉一定要進行手術治療嗎?
對于許多患者而言,因自身對疾病了解比較少,因此,也不知道是否要進行手術治療,其實大可不必糾結,如果對視力產生影響,或者是不舒服,便可以進行手術治療,如果沒有癥狀,且沒有對視力產生影響,便可以觀察隨訪。通常情況下,翼狀胬肉生長速度是比較慢的,且比較小的胬肉,是可以進行觀察的。一旦胬肉生長到比較大的情況時,遮擋角膜也會比較多,這樣是非常容易導致角膜出現散光的情況,從而影響視力,這個時候應當進行手術治療。當胬肉充血發紅,這個時候就是處于活躍期要快速生長,此時反而不能進行手術治療,需要將炎癥控制好以后才能手術,否則術后容易復發。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手術之后,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復發率,因此,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做好預防措施,要注意防曬,長期在室外或者是高原工作的人是很容易患上翼狀胬肉。
7 翼狀胬肉手術風險
手術治療通常是進行局部麻醉的,住院時間大約在三天左右,第一天主要是檢查,第二天進行手術,第三天便可以出院,手術主要有兩種,如果胬肉比較小,進行簡單的切除就可以,如果胬肉比較大,在切除完了之后,需要再切一點白眼球組織,補到胬肉被切除的地方,這個時候是需要縫線的。
首先,主要的風險主要是胬肉很可能會出現復發的情況,這個和每個人的個體化差異有關,其次與所處的環境有關,如戶外,長期紫外線照射等,部分患者可能在半年之內就復發,部分患者可能十多年也不會復發。如果打的補丁沒活,是需要進行重新手術的,胬肉由于縫了線,很可能會導致出現磨眼睛的情況,很容易會流淚,在1到2周之后進行縫線拆除,之后便會好轉。部分患者可能會對麻藥出現過敏的情況,每個人的嚴重程度不一樣,在手術后,也可能會出現散光的情況,或者是視力下降,沒有原來看的清楚,但是通常情況下是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的。在手術后可能會出現感染,這也是比較常規的風險,因此,要遵醫囑滴眼藥水,并且要定期進行復查,在手術之后,要避免眼睛進水,也不要揉眼睛。手術后出血也是常見的風險,其主要和胬肉大小以及患者的凝血功能有著一定的關系。在手術之后是不能長期使用激素類眼藥水的,這樣很可能會造成眼壓升高的情況,通常情況下短期使用是沒事的,但是比較敏感的患者可能會導致眼壓升高,通常在停藥以后,一般都會逐漸降下來。
翼狀胬肉和紫外線影響有著很大的關系鏈,因此,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當盡可能避免受到刺激,避免煙塵、風沙以及長期在日光下,特別是在中午陽光最強盛的時候。如果因為工作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避免,應當佩戴寬邊帽,并佩戴比較合適的太陽鏡,其次,還應當注意眼睛的衛生情況,并且養成健康的用眼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