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雷


【摘 要】目的探討神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與小骨窗血腫清除術治療基底節腦出血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基底節腦出血患者80例,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神經內鏡組和小骨窗組,各40例,神經內鏡組采用神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治療,小骨窗組采用小骨窗血腫清除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手術臨床療效,并對兩組手術相關指標進行比較。結果神經內鏡組總有效率(95.00%)明顯高于小骨窗組(7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442,P=0.242)。神經內鏡組和開顱組患者手術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859,P=0.393);神經內鏡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小骨窗組、血腫清除率高于小骨窗組(t=17.687、6.543,P=0.000)。結論神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治療基底節腦出血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小骨窗血腫清除術,且具有術中出血量少,血腫清除率高等優點,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神經內鏡血腫清除術;小骨窗血腫清除術;基底節腦出血;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651.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2
大腦基底節腦出血大多數是由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是指高血壓伴發的腦血管動脈病變在血壓升高時破裂,高血壓腦出血是高血壓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也是神經外科常見疾病。目前外科手術治療是基底節腦出血的常用治療方法,可有效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挽救重癥患者生命。本研究探討神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與小骨窗血腫清除術治療基底節腦出血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基底節腦出血患者8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2014)中基底節腦出血診斷標準,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神經內鏡組和小骨窗組,神經內鏡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38-79歲,平均年齡(56.49±6.53)歲;患者發病距手術時間3-35h,平均時間(16.36±2.04)h;小骨窗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37-78歲,平均年齡(57.56±6.51)歲;患者發病距手術時間4-36h,平均時間(17.05±2.21)h。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手術方法
1.21 小骨窗組
行小骨窗血腫清除術。術中注意避開重要血管區和神經區,切離血腫最近的頭皮,用腦穿刺針穿刺。穿刺成功后,部分血腫被清除,在顯微鏡下沿穿刺路徑進入血腔,清除血腫,術后應用紗布覆蓋血腫,常規關顱。
1.22 神經內鏡組
行神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根據CT和X線掃描結果,確定血腫最大部位進行切口,確定骨鉆孔位置,以骨孔為中心做3-4cm切口,于顱骨處鉆一直徑約1.5cm骨孔,將患者硬膜做十字形切開,借助雙極電凝切開硬膜,避開皮層血管進行電凝切割,分離腦組織。內鏡下對各角度血腫腔壁進行止血,并在血腫腔壁覆蓋止血紗布。血腫清除后,用生理鹽水沖洗,于血腫腔處常規留置引流管,縫合皮膚。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恢復行動能力,說話和調理清楚,生活可以自理;有效:患者意識清晰,可下床活動,生活可部分自理;無效:患者意識模糊,說話能力未恢復,生活無法自理。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進行統計分析,手術相關指標水平變化為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臨床療效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神經內鏡組和小骨窗組臨床療效比較神經內鏡組總有效率(95.00%)明顯高于小骨窗組(72.50%)(χ2=7.442,P=0.242)。見表1。
2.2 神經內鏡組和小骨窗組患者術中相關指標比較神經內鏡組和開顱組患者手術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859,P=0.393);神經內鏡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小骨窗組、血腫清除率高于小骨窗組(t=17.687、6.543,P=0.000)。見表2。
3 討論
基底節腦出血是神經內外科常見急癥,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嚴重負擔,在基底節腦出血中,接近半數的患者會在發病一個月內死亡,僅有20%左右患者在積極治療干預后可逐漸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目前臨床認為,當預估出血量大于30mL時,應早期行手術治療,解除腦周圍組織壓力,減輕繼發性損害,增加組織血供,提高腦灌注壓,從而達到清除血腫的目的。
近年來內鏡輔助血腫清除術技術也不斷進步,主要有三個操作過程:手術通道建立、近全清除血腫和責任血管止血。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神經內鏡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小骨窗組,表明神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療效更好,神經內鏡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小骨窗組、血腫清除率高于小骨窗組,可能是由于在內鏡直視下,手術有利于血腫的清除,操作簡單、精準、切口和創傷均較小,減少了組織損傷范圍,也可說明神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血腫清除率更高,及時解除了血腫對周圍腦組織的壓迫,避免術后再出血,改善患者預后,此結果與柳羲等研究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神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治療基底節腦出血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小骨窗血腫清除術,且具有術中出血量少,血腫清除率高等優點,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張樹新,張洪振,張維兵.神經內鏡下治療基底核區高血壓性腦出血[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7,33(1):28-29.
李明,范學政,胡志卿,等.神經內鏡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的技術及療效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7,16(4):30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