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年文 周婷婷


【摘 要】目的:探討臨床中的微生物檢驗質量管理對策。方法:通過選自于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未對控制施以優化的1053份標本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對實施和未實施微生物檢驗質量管理前后展開對比研究。通過將兩組標本的檢驗準確率以及實驗內的檢驗質量評分,隨即對質量控制優化前后的問題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實驗組標本的微生物檢驗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通過對臨床中的微生物進行檢驗時,實行質量優化控制從而有效提升微生物的檢驗準確率,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關鍵詞】: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優化
【中圖分類號】R722.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1
在當前的臨床醫學中,隨著各種新型技術的不斷研發與創新【1】,臨床醫學結合實驗科學開展臨床診療的過程中,醫學檢驗工作獲得了很大程度的進展,并且結合了多種技術性內容以及綜合性學科。由于醫學在對微生物進行檢驗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涉及大量的醫學實驗,來獲取有效標準的實驗結合【2】,其中體現了較強的實踐操作性。從當前的臨床醫學發展中,臨床的微生物檢驗有著相對較高的實踐操作價值。對于抗生素藥物的合理使用以及醫院控制感染源等多種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3】。對于感染性疾病的有效防治,是臨床微生物檢驗所提供的大量有效依據。換言之就是臨床微生物的檢驗質量,對于臨床診療中的用藥安全性有著直接影響以及重大意義。基于此本文通過選自于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未對控制施以優化的1053份標本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探討臨床中的微生物檢驗質量管理對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通過選自于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未對控制施以優化的1053份標本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對實施和未實施微生物檢驗質量管理前后展開對比研究。對照組(553份)和實驗組(n=500份)。在實驗組的標本之中,血液標本有80份,糞便標本有120份,分泌物標本有150份,尿液標本有80份,痰液標本有70份。對照組標本中其中血液標本有123份,糞便標本有100份,分泌物標本有150份,尿液標本有95份,痰液標本有85份。兩組標本的類型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梅里埃的藥敏鑒定儀器和BD的全自動培養儀器,將兩組患者的標本檢驗正確性進行相較,對兩組標本的實驗室檢驗質量進行評分相較。
1.3 統計學方法
通過將本次研究中的各項數據使用SPSS18.0軟件進行對比分析,計數資料使用X?進行檢驗,計量資料使用t值檢驗,以P<0.05存在顯著差異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微生物檢驗質量相較 兩組標本相較,實驗組的標本檢驗準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標本檢驗準確率,且檢驗的質量評分較為優質,兩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所示)。
2.2 影響檢驗質量因素分析 對質量控制優化前的標本檢驗質量影響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其中有350份標本的檢驗出現錯誤,具體的因素包括臨床醫生以及檢驗人員之間的交流過少,且檢驗的標本質量較差,操作流程不夠科學規范、標本的檢測質量差,從而導致檢驗標本質量產生誤差,其中以操作流程的不規范因素占比較高,較其他因素之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在對微生物進行臨床檢測的過程中,對于疾病的診斷以及治療存在較為直接的影響。微生物的檢驗過程中所出現的質量問題,對于檢驗的準確性造成了很大的影響【4】。因此對于標本檢驗的質量進行控制優化是很有必要的,同時也是提升臨床標本檢驗的重要手段。本次研究發現,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標本檢驗有效率以及檢驗的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表現了對臨床微生物標本進行檢驗,施以質量管理優化控制能夠很大程度的提升檢驗準確率以及質量。
而對照組標本的檢驗出現多項誤差,以及操作的具體流程,是導致檢驗準確率較低的主要原因。首先由于臨床醫生于檢驗工作人員之間缺乏相應完整有效的溝通,在檢驗過程中,工作人員對于治療的了解程度較低,從而對檢驗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合格的檢驗標本是能夠對檢驗結果造成直接影響的首要前提【5】。通常情況下對于標本的采集往往是患者使用抗生素藥物之后,以及采集標本的具體姿勢、容納器具等多項內容的質量都會影響檢驗的結果。還有檢驗過程中的具體操作流程不夠規范性,部分檢驗工作人員在檢驗標本的過程沒有對質量進行嚴格的控制,對于檢驗的環節也不能夠得到較多的保證,從而對檢驗結果正確性造成影響。
通過對實驗組標本進行質量優化控制,可以加強臨床醫師與檢驗工作人員之間的交流。從而對標本的檢驗結果進行判斷,使得抗生素能夠有效應用。與此同時還應加強檢驗部門之間的培訓,加強標本檢驗工作人員的整體能力,從而有效提升檢驗準確率【6】,避免由于自身技能導致一定的檢驗失誤。再者可以通過對儀器施以及時的維護工作,定期進行檢測維修。檢驗的過程中按照正確規范的操作說明,提升檢驗的具體質量。另外對于質量進行控制管理可以將標本的檢驗質量進行落實,而這一舉措可以有效將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得以顯著提升,檢驗人員能夠意識到患者的臨床診療追蹤重要性,對于藥物資料進行認真總結,從而極大的提升醫療質量。本次研究結果中表明實驗組標本的微生物檢驗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
綜上所述,通過對臨床中的微生物進行檢驗時,實行質量優化控制從而有效提升微生物的檢驗準確率,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吳志娟.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及病原菌耐藥性分析[J].名醫,2019(10):117.
馮王富,譚榮朝,張春玲,等.微生物檢驗結果的主要影響因素及質量控制策略的相關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9,9(17):126-128.
施興海,姜雪梅,林玉婷.分析臨床微生物檢驗中質量控制的問題與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72):184+188.
張增榮.分析影響微生物檢驗結果因素及質量控制效果[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16):60+62.
梁云.分析臨床微生物檢驗質量保證和持續改進[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04):285-286.
陳世坤,許穎穎.疾控中心微生物實驗室質量控制影響因素及解決對策[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1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