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玲
【摘 要】心理衛生也稱精神衛生,它是關于保護與增強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學原則與方法。其有兩層面,即正常心理和心理障礙。心理衛生不僅能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而且可以培養人的性格,促進人的心理健康。人在不同年齡階段,各有一定的生理特點與心理特點,并且出現與之相聯系的心理問題。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有效地預防一些心理沖突的發生,及時地解決一些心理問題是個體心理衛生的主要目標。
【關鍵詞】心理;心理障礙;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B849【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297-01
心理學是物質進化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類的心理現象是神經系統高度發展的產物,也是人類適應環境的產物。人類心理活動一方面受大腦功能活動的局限,另一方面受環境因素制約。人類在不斷適應環境的同時創造了語言,語言的產生極大的促進了人類心理活動的高度發展。
1 心理健康的定義
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征,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于積極狀態,并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正確的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1]。
2 心理健康的標準
我國學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內容如下:(1)智力水平處于正常范圍內,并能正確客觀地反映事物。(2)情緒穩定,與情景相適應。(3)心理與行為協調一致。(4)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和諧的人際關系[2]。(5)行為反應適度,不過激,不遲鈍。(6)意志健全,在行動中控制情緒言行,而不是頑固執拗,言行沖動,行動盲目,輕率魯莽,或害怕困難,意志薄弱,優柔寡斷。(7)心理活動與行為特點和生理年齡相匹配。(8)自我意識,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優點感到欣慰,但又不至于狂妄自大,對自己的弱點,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棄,而是善于正確的“自我接受”。
3 心理健康與疾病的關系
當前隨著社會的前進,經濟的發展,心理傾向于外在控制的人正性情感少,負性情感多,精神癥狀多,總體心理健康水平低,心理因素對個體的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3]。現代社會中慢性病和精神障礙都與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有著密切的聯系。有研究稱,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祖國醫學提出,“病由心生”即疾病與情志有關。不同的心理情緒影響身體各臟器。七情與五臟對應,大喜大悲,過憂驚恐,對身體健康都有不利影響。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心理社會因素不僅直接導致精神障礙的發生發展,還影響到軀體疾病的轉歸。積極樂觀的情緒,增強抗病能力,消極悲觀的情緒,讓人失去對生活的向往,變得無助失落,機體的抗病能力則削弱。據臨床研究,發現腫瘤患者普遍存在著焦慮,恐懼抑郁,等較嚴重的心理障礙。常見有三大心理狀態:①懷疑②恐懼和幻想③絕望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機能,對癌癥的治療和康復都有好處。建立積極的應對方式和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是保障身心健康的重要條件之一。
4 人生重要四個階段的心理發展與心理健康
4.1 青少年時期
青少年時期是生長發育的快速階段,在內分泌的作用下,男女第二性征相繼出現,性功能開始成熟,男女邏輯思維活動顯著增強,并趨于成熟,是這個時期在認知能力上的顯著特點,個體抽象思維明顯占優勢,辨證思維基本形成,青少年自我意識高度發展,心理沖突明顯增多[4,5],針對此特點,應注意以下幾點:(1)培養良好的自我意識。(2)保持自信心和自尊心。(3)保持情緒穩定。(4)適當的性教育。
4.2 成年期
這一時期是人生黃金期,無論心理與生理都趨于成熟。成年的心理健康關注:①積極適應社會變化。②樹立良好的婚戀擇偶觀。
4.3 中年期
是人生經歷與身心發展的一重要轉折期,是生理功能從旺盛趨向退化的轉變期,中年期積累較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善于做出理性的分析,具有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年人情緒趨于穩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做事具有較強的目的性,自我客觀明確,意志堅定,是事業取得成功的階段。此時期的身體特征主要有體重不斷增加、身體發胖、頭發開始變白、變稀、臉部、頸部、手臂、手等部位的皮膚越來越粗糙,視力、聽力也會逐漸下降等。中年期的心理健康主要關注:①加強自我心理健康。②順利渡過更年期。
4.4 老年期
45~55歲又稱更年期,生理方面出現退行性變化,心理方面存在老年人感知感覺功能障礙,老年人情緒趨于不穩定,表現在易興奮,易激惹,喜歡嘮叨,情緒激動后需較長時間才能恢復,易于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猜疑,順從性等特點[6,7]。
5 采取措施
5.1 樹立正確社會主義人生觀與價值觀。
5.2 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健全人格。
5.3 科學鍛煉,規律生活。
5.4 自我察覺,善交朋友。
6 小結
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下,各種來自于學業、工作、人際、經濟等壓力越來越大,人們的焦慮情緒也越來越普遍。心理學與人類生活關系更加密切,它對人類生活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其應用范圍也在不斷地擴大。當我們長期處于壓抑狀態時,我們會感到暴躁、焦慮不安,如果不及時調整這種亞健康的狀態的話,嚴重者可能會引發抑郁癥等心理疾病。并且長期焦慮的狀態下,會產生一些激素,使得身體也會受到影響,健康心理能夠面對現實,接受現實,并能主動適應現實,進一步改造現實,而不是逃避現實。
參考文獻
[1] 賞豐瑩,王葉紅,田琪,等.關于心身疾病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的探討[J].養生保健指南,2016(24):243-243.
[2] 湯文麗.心理健康,情緒與疾病[J].健康之路,2017(1):233-233.
[3] 李新民.心理健康與疾病[J].健康文摘,2016(012):10.
[4] 李鏗,蔣霞,趙文莉,等.甘肅省農村留守小學生心理健康與人格特征關系調查[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6,31(6):19-21.
[5] 劉永軍,馮丹,佘兮,等.4022名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8(5):629-633.
[6] 羅汝珍,盧捷湘,楊勝華.城市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及其與社會支持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4):3569-3570.
[7] 徐陽.高血壓和糖尿病老年人不同生活方式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