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簡要分析了單片機工作可靠性低的原因,并據此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利用有限元仿真軟件ANSYS,對單片機的熱失效現象進行了仿真分析,為相關技術人員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單片機;可靠性;存儲器;有限元;熱失效
0 引言
單片機種類較多,不同的應用場合會根據單片機的特點選用相應的類型,但是不管何種類型的單片機,都會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熱量,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當單片機在大功率狀態下工作時,很容易出現熱失效的現象,從而影響單片機的工作穩定性。本文利用有限元仿真軟件ANSYS,優化單片機的發熱量,避免出現熱失效的現象,從而提高單片機的工作可靠性。
1 單片機工作可靠性低的原因
1.1? ? 內部原因
如果凍結了單片機,單片機上的隨機存儲數據會導致程序無限循環,使單片機的內部程序指針混亂,隨機指向錯誤位置,導致正在運行的程序不準確,破壞隨機存儲器中的某些數據,并產生錯誤的程序計算結果。外圍鎖存電路如果受到影響,也會導致單片機出現故障,使單片機的控制目標與鎖存電路之間的線路被打亂。
1.2? ? 外部原因
單片機本身沒有足夠的抗干擾能力,而單片機所處的工作環境具有很強的電磁干擾。與此同時,單片機沒有足夠的抗電源干擾保護,其運行功率太低,缺少單芯片編程或抗干擾等提高自身可靠性的設計。單片機驅動力太小,導致許多外部因素都能降低單片機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單片機進行遠距離數據傳輸時,缺乏相應的數據屏蔽防護措施。
2 提高單片機工作可靠性的措施
2.1? ? 電源干擾
功率干擾已成為影響單片機可靠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相關研究表明,單片機的90%或更多故障中都是由電源噪聲引起的。交流電源會對單片機產生干擾。在正常情況下,220 V、50 Hz電源是單片機的使用電源,為了提高單片機可靠性,還需要使用電源濾波器、交流穩壓器或隔離變壓器。通常情況下,單片機應用系統可以使用多個處于不同電壓、電平的直流電源。
2.2? ? 接地線干擾
在整個單片機系統中,接地質量對單片機工作的可靠性有很大影響。當單片機在低頻電路中時,布線和組件之間的設計及電感對單片機的影響很小。當單片機處于高頻電路中時,分布式電容和布線組件系列電感會導致各種接地線之間耦合,此處應使用多點接地方式。如果條件允許,接地線應盡可能寬,旁路電容器的接地線不應過長。如果電流信號較大,電流信號通過接地線,則需要增加接地線寬度。
3 單片機可靠性有限元仿真分析
3.1? ? 單片機模型的建立及網格劃分
單片機是可編程控制技術實現的基礎,單片機內具有多種類型的電子元器件,主要有存儲器、中斷器、定時器、信號接口等。如果控制系統一直處于較大功率的狀態下工作,單片機內部的電子元器件容易發生熱失效現象。本文主要利用SolidWorks三維建模軟件繪制了單片機的三維模型,為了便于開展單片機熱失效的有限元仿真工作,對單片機三維模型不必要的特征進行了相應簡化,其三維模型如圖1所示。
單片機的三維模型建立完成后,要對其進行網格劃分。本文主要采用ANSYS有限元仿真軟件內部的meshing模塊對單片機的三維模型進行網格劃分,選用的網格類型為結構化網格,單片機的網格數為265 872,網格劃分圖如圖2所示。
3.2? ? 邊界條件的設置及求解計算
假設單片機的發熱功率為35 W/m3,單片機的自然冷卻散熱速率為4 W/m2,當單片機工作的環境溫度為20 ℃時,單片機的溫度分布云圖如圖3所示,當單片機工作的環境溫度為38 ℃時,單片機的溫度分布云圖如圖4所示。
由圖3可知,在環境溫度為20 ℃時,單片機的最高溫度為36.945 ℃,最高溫度分布在單片機右側,此時環境溫度為常溫,溫度條件相對適宜,單片機出現熱失效的可能性較低。
當環境溫度為38 ℃時,單片機的最高溫度為45.315 ℃,最高溫度同樣分布在單片機右側,此時環境溫度為高溫狀態,溫度條件相對惡劣,若不對單片機進行有效散熱,將會降低單片機的可靠性,甚至會發生熱失效的風險。
為了提高單片機的可靠性,降低熱失效風險,需對單片機進行降溫,本文采用TEC半導體技術對單片機進行降溫。單片機在采用TEC半導體制冷的狀態下,在環境溫度為20 ℃時,單片機最高溫度為33.29 ℃,最高溫度分布在單片機中間區域,此時環境溫度較為適宜,單片機出現熱失效的可能性較低。單片機在采用TEC半導體制冷的狀態下,環境溫度為38 ℃時,單片機的最高溫度為39.23 ℃,最高溫度分布在單片機中間區域,此時環境溫度較為炎熱,但不會發生熱失效問題,有效保證了單片機的可靠性。
4 結語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單片機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制造、航天航空、機械電子、化工、人工智能等領域,單片機除了要滿足特定應用領域的功能要求外,還必須保證單片機工作的可靠性。本文通過仿真分析,驗證了單片機在TEC制冷狀態下不會發生熱失效的現象,證明了TEC半導體制冷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單片機的工作可靠性。
收稿日期:2020-07-01
作者簡介:王軍亞(1974—),男,河南商水人,講師,研究方向:機電一體化技術、計算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