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立 魯旭



摘要:并網逆變器作為新能源發電系統的核心裝置,是新能源轉換為電能的關鍵所在。針對三相兩電平并網逆變器,首先建立了其數學模型,然后采用了基于電流內環、電壓外環的雙閉環控制策略,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仿真模型,仿真結果證明了控制策略的正確性與有效性。
關鍵詞:三相兩電平并網逆變器;數學模型;雙閉環;控制策略
0? ? 引言
伴隨著化石能源的枯竭,如今各國都在尋求發展風能、太陽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以應對能源危機,因此如何將可再生能源轉換為電能,并高質量饋送到電網成為了問題研究的關鍵[1]。并網逆變器作為新能源發電系統的核心裝置,其控制策略的優劣關系到并網成功與否。本文在建立三相兩電平并網逆變器數學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電壓、電流雙閉環控制策略,并基于Simulink搭建了仿真模型,對文章所提控制策略進行了驗證。
1? ? 數學模型分析
圖1為基于單L濾波器的三相兩電平并網逆變器拓撲結構圖。
根據圖1,并假設電網嚴格對稱,根據基爾霍夫電壓定律(KVL),可列出在三相abc靜止坐標系下三相兩電平并網逆變器輸出電壓關系為:
將公式(1)轉換到兩相旋轉dq坐標系下,則有公式(2)成立:
公式(2)即為dq坐標系下的逆變器數學模型。
采用基于電網電壓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此時ed與電網電壓幅值相等,eq為0。根據瞬時功率理論,若經并網逆變器傳輸的有功功率為P、無功功率為Q,則有公式(3)成立:
通過公式(3)可知,通過控制直軸、交軸電流id、iq,便可實現對并網逆變器有功與無功的控制。
2? ? 并網逆變器控制策略
2.1? ? 電流內環控制策略
由公式(2)可知,在dq旋轉坐標系下,逆變器交直軸輸出電壓之間相互耦合,無法實現ud、uq的獨立控制,因此需要進行解耦[2]。本文引入了PI控制器,通過在系統的輸入之前增加前饋項,用前饋項抵消系統中的耦合,實現系統變量的獨立控制。引入PI控制器后,方程式(2)可以改寫為:
由公式(4)可以得到電流內環解耦框圖,如圖2所示。
針對并網逆變器的控制一般按最大功率因數進行,因此實際應用中,應使無功為0,由于交軸電流iq控制無功功率,因此交軸電流參考量iq_ref為0;直軸電流參考量則由電壓外環給定。
2.2? ? 電壓外環控制策略
電壓外環作用在于穩定直流母線電壓;在不考慮功率損耗的情況下,直流側有功與交流側有功相等,即有公式(5)成立:
由公式(5)可知,由于ed固定,因此通過改變Udc的大小可以直接改變id。故引入了PI控制器對Udc進行負反饋控制,然后將經PI環節調節后的輸出作為內環的id_ref,從而實現穩定直流母線電壓的目的。電壓外環可用公式(6)表示:
式中,Kp、Ki是電壓外環PI控制器的比例與積分常數;Udc_ref、Udc分別為直流母線電壓指令值與實際值。
電壓外環輸出值則為電流內環直軸電流的指令值。
圖3為雙閉環控制原理示意圖。
3? ? 仿真與分析
為了驗證本文提出控制策略的正確性,在Simulink中搭建了仿真模型,Udc=660 V,L=4.8 mH,el-l=380 V,基波頻率f=50 Hz,開關頻率fs=6 kHz,功率等級P=30 kW。圖4為A相電網電壓與并網電流仿真結果,可以看到并網電流具有良好的正弦性,證明了電流內環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圖5為直流母線電壓仿真結果,可以看到直流母線電壓穩定在660 V左右,證明本文所提的電壓外環控制策略能夠有效穩定直流母線電壓。
圖6為A相電流的THD分析圖,可以看到THD僅為3.47%,小于國家標準5%,滿足并網要求。
4? ? 結語
本文詳細分析了三相兩電平并網逆變器的實現原理及過程,采用了電流內環、電壓外環的雙閉環控制策略,仿真結果證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丁琦.風電并網逆變器控制策略研究[D].錦州:遼寧工業大學,2019.
[2] 辛雙志,王丙輝,曾洋,等.基于PI控制的兩電平光伏并網逆變器研究[J].電子質量,2017(9):54-59.
收稿日期:2020-04-22
作者簡介:王自立(1992—),男,河南南陽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魯旭(1995—),男,河南開封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