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信息化背景下我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開展得如火如荼,《機械制圖》這一工科類專業基礎課程,實踐性較強,對初學者要求較高,傳統教學模式枯燥乏味,教師不好教,學生難理解,教學效果難評價。現以《機械制圖》圓錐體截交線為范例,介紹如何利用雨課堂為師生建立開放、共享、交互、協助的學習環境,從而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關鍵詞:信息化;雨課堂;機械制圖;教學效果
0? ? 引言
《機械制圖》是研究機械圖樣繪制與識讀原理和方法的一門課程,是大中專院校工科類專業必開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這門課程需要學習者具備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嚴謹規范的國標執行能力,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中職生來說,學會弄懂機械制圖知識非常不易。本文通過截交線教學設計實例介紹如何利用雨課堂為師生搭建開放、共享、交互、協助的學習環境,改善了《機械制圖》課堂教學的效果。
1? ? 雨課堂介紹
雨課堂是由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研發的一款小插件,其將信息技術手段融入PPT和微信,通過連接師生的智能終端,讓課堂互動永不下線,并對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環節都賦予全新的體驗,最大限度地釋放了教與學的能量,為師生提供了完整立體的數據支持,其具有個性化報表、自動任務提醒、形成性評價、多通道互動等功能,成為教育部部長親自點贊的教學利器。
雨課堂的五大功能:(1)靈活的課前學習。隨時隨地把豐富的教學資源在課前推送到學生微信上,提醒學生提前預習。(2)快捷的課上測驗。一鍵發送融入PPT的習題,可限時可續時,隨時講,隨時測。(3)創新的師生互動。在課堂的任意環節可以通過彈幕、投稿、隨機點名等方式實現師生互動。(4)完善的作業題型。PPT課件中任意插入不同形式的作業,滿足不同作業的個性化需求。(5)全景的數據驅動。在課前—課中—課后的每一步,都能夠提供看得見的全周期的教學數據分析,實現課堂教學科學化。
2? ? 雨課堂在圓錐體截交線這一課上的應用案例
在《機械制圖》課程中,除了要掌握相應的國家標準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會求形體的三視圖投影或是能根據三視圖投影想象形體的立體圖。求三視圖最關鍵的就是求一些表面交線,比如截交線,這里我們就以最具代表性的圓錐體截交線為例介紹雨課堂。
2.1? ? 課前巧借雨課堂推送學習任務,方便學生提前預習
截交線是截平面截切立體后所形成的表面交線,根據截平面與立體的位置不同,截切后所形成的表面交線也是不同的,這些知識僅靠課堂上的45 min學生很難學會,這就需要教師提前把做好的截交線的微課、視頻、課件等教學資源通過雨課堂創建的班級群發送給學生,學生可以隨時通過移動終端進行預習,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授課時間。教師可以通過雨課堂看到學生學習這些資源的情況,及時掌握學生預習的情況。
2.2? ? 課中巧借雨課堂環環相扣達成教學目標
為了檢驗學生對于前課內容的掌握情況,順利導入新課內容,我們可在上課前設計5個有關組合體概念、形體分析法以及組合體的組合形式的練習題,通過雨課堂推出,讓學生在移動終端作答,答題時間控制在5 min以內。雨課堂可以統計每位學生參與答題情況及正確率,還可以設置答案解析。這個環節中我們設置的習題盡量傾向組合體組合形式和線面分析法,因為接下來要講的圓錐體的截交線牽扯到組合體組合形式當中的切割部分,而線面分析法又是求圓錐體截交線的最基本方法,這樣的習題可以因勢利導,進入新課,承上啟下。
根據截平面與圓錐軸線之間的位置關系可以把圓錐體的截交線分為垂直于軸線、傾斜于軸線、傾斜于軸線且平行于一條素線、平行于軸線、過錐頂5種情況。在傳統課堂活動中,教師畫出這5個圖需要花費20~30 min的時間,一般用展示掛圖或多媒體課件的形式讓學生了解這5種情況,學生只是看看圖片不易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對知識的理解很困難。我們可以提前做好微課視頻,視頻中用蘿卜或橡皮泥做好5個圓錐模型,然后按照截平面的不同位置進行切割,最后展示切割后所形成的截交線形狀。學生通過能微課更快捷更直觀地了解圓錐被切割及所形成的表面交線的情況,如同親自動手操作一樣,視頻時間大致在5~6 min。
學生通過視頻了解到了5種截交線的形狀,但在實際作圖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有科學依據地作出這5種截交線,這就需要在教學中向學生展示如何利用線面分析法來求解這些表面交線過程和方法。首先利用線面分析法確定求解截交線的思路,然后通過點線面投影的知識把整個截交線分成若干個點,把求截交線的投影變成求點的投影就行了。一般方法為先找截交線特殊點的投影,然后求一般點的投影,最后把這些點光滑地連接起來就可以了。教師在講這一部分知識時可以在黑板上示范求解過程(8~10 min),為了節省時間教師也可以通過提前做好的微課來向學生展示(3~5 min)。在播放微課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彈幕”功能發送自己的疑問或學習的體會等。課堂練習環節,教師可以給學生15 min左右的時間,讓學生拿出繪圖工具進行練習,練習完成后,通過移動終端拍攝照片上傳至班級群,這樣每個學生就都可以看到其他同學的練習情況了,并且還可以對別人的練習成果進行評價。
利用雨課堂可以步步為營、層層遞進地推進教學任務的實施,真正實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互動交流新課堂改革的思路,教師隨時檢閱課堂教學的效果,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全過程參與教學活動,沒有絲毫分神的時間,課堂教學效果也就理所當然地提升了。
課堂教學小結和教學反思階段,雨課堂既制作了可供師生參考的模板,也可以自己生成課堂小結或課堂教學評價報告,報告詳細記錄了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節學生參與情況的信息,為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和檢驗教學效果提供了科學詳實的依據。
3? ? 雨課堂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效果的對比
通過上面一節對《機械制圖》教學內容的展示,我們對于雨課堂輔助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現在通過一個圖表對雨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對比,如表1所示。
4? ? 結語
《機械制圖》這類課程在實際教學中很難讓學生做到融會貫通和熟練運用,給學生就業帶來了很大的障礙。巧借雨課堂讓信息技術輕松融入《機械制圖》課堂,給專業課教學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使枯燥的專業課教學活動變得時尚靈動、輕松活潑。并且雨課堂最大的優勢就在于能夠讓老師及時、充分地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學難點,從而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正所謂“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
[參考文獻]
[1] 李冬梅.基于教學實踐的信息技術課程研究[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5.
[2] LANG J M.如何設計教學細節:好課堂是設計出來的[M].黃程雅淑,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8.
[3] 焦以璇.思政課堂 點亮青年信仰——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年專項工作述評[N].中國教育報,2018-02-27(01).
[4] 丁雅誦.中國慕課,與世界一流比肩[N].人民日報,2018-01-16(012).
收稿日期:2020-04-23
作者簡介:李寧(1976—),女,河南開封人,碩士,高級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技術教育、機械設計及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