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振廷|文
疫情之下如何幫助小微企業度過經營難關,是大家十分關注的事情。6月26日,河南省發改委發布消息,該省決定擬對承租國有房屋且主業為餐飲、住宿等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免除上半年3 個月房屋租金。讓大家看到政府全力抗擊疫情的信心和振興當地經濟的決心。
圍繞“穩市場”和“保需求”,除了給予免企業房租租金外,是否應該以更大更多優惠的舉措,對小微企業進行更加精準“滴灌”呢?
筆者認為,從近期迫切的需求看,首先要強化對小微企業的分析,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采取不同的舉措,對小微企業實施減免稅費、降低融資成本、實施補貼等最有效的政策,緩解小微企業目前的生存困境 。
比如旅游景點、影院等房租壓力大的企業,從降低或者減免房租入手,緩解其困難,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如果是稅費過重的企業,可以對他們減稅降費,如階段性減免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和降低醫療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階段性降低企業用電用氣成本等,盡力減輕企業負擔;對于現金流出現短缺的小微企業,應以市場化的原則,主動引導信貸資源流向受疫情沖擊較大的小微企業,如河南實施的“861”金融暖春行動方案,圍繞8 大重點領域,明確2020年內投放600 億元低息貸款,超過1 萬家中小微企業受益。
還有受疫情影響停產或者大量的產品積壓農副產品的家庭,政府可以為企業疏通市場渠道,如利用網絡為小微企業代言“捎貨”。近期不少地方的黨政領導親自上陣,為當地產品“打CALL”,如廣東徐聞縣縣長吳康秀在拼多多平臺變身“吃貨主播”,當天累計獲得訂單量超過4.6萬單,總銷量近25 萬斤。

除了以上做法,筆者認為還應為小微企業的成長而強化內需體系建設長遠考慮,從“大消費”和“大市場”的角度進行設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強調,“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政府應圍繞小微企業成長的路徑和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所形成的內需潛力,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構建統一的全國市場。構建完整統一的“大市場”,能夠消除世界經濟深度衰退所帶來的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避免疫情沖擊帶來的需求放緩風險。同時,國內“大市場”的形成、內需空間的擴大,對小微企業大范圍、大規模、全方位的精心“滴灌”,為小微企業產品結構的優化和國內消費的全面增長培育出優質的強壯基因。
做好近遠期兩大動作的同時,各級政府還應落實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的“必須真正過緊日子”。李克強總理強調,中央政府要帶頭,中央本級支出安排要負增長,其中非急需性非剛性支出要壓減50%以上,而必須支付的各項支出務要做到精打細算,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要讓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有真真切切的感受。這對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福音,讓千千萬萬市場主體的小微企業發揮出自己的活力和創造力,才能推動經濟社會早日回到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