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師范學院,江西 上饒 334001)
大學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力軍,“00 后”大學生涌入大學校門,他們性格特征更為明顯,表達更為直接,他們對于網絡媒體的應用輕車熟駕,但容易受到腐朽的網絡輿論和西方思想的影響;他們的思想更為早熟,但心理思維表現的單純幼稚,抗壓能力不足。[1]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面對性格特征明顯的“00 后”大學生,傳統的思政授課方式不足以幫助他們面對這些困境。傳統教學離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還有一定距離,部分“教師中心論”的觀念根深蒂固,教學方式單一,還停留在課堂的理論知識灌輸,內容枯燥生硬,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體驗式教學能夠較好的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短板。
體驗式教學是以“體驗”為核心的一種學習方式,強調引導和體驗,主要分為三個過程:教師導引—學生參與實踐—師生感悟交流,即通過設定一定的情景或者開展一定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學生親身參與使其對知識的感受和理解加深,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的發展。體驗式教學能夠很好與傳統教學互補,幫助學生全面發展。[3]
體驗式教學有以下特點:
(一)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的本體參與性。學習不僅要投入自身的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講、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體驗,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這樣的知識接收方式,更能深入心底,更容易轉化為課后的行為習慣。
(二)體驗式教學更注重直接經驗。重視直接經驗,從課程上講,就是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實現實踐和理論的結合。
(三)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效果持久的教學方式。體驗式教學的成果都是來自學生的親身體驗、感受和交流。[4]美國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生活教育”的觀點,也就是“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使學校里知識的獲得與生活過程中的活動聯系起來,學生能從那些真正有教育意義和有興趣的活動中學習,從而幫助學生成長成才。[5]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都是強調在做中學,所謂“做”就是實踐與體驗。體驗式教學有效地把“聽—看—做”思維與學習者的行動結合在一起,并在這一過程中促使學習者的角色發生轉換,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主體。學習者通過體驗獲得效果持久的知識,同時也體會學習的樂趣。[6]
體驗式教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容易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習速度慢。體驗式教學是一種過程型教學,教學課程的開展主要依托多樣化的活動,把活動中增長的經驗和感受轉化為理論,相較于傳統的演示教學直接灌輸理論,教學進度更慢,所需時間更長。
(二)課堂紀律難以保證。相較于傳統課堂教學老師與學生點對點或者點對面的情況,體驗式教學要求的情境實踐、提倡鼓勵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點線面的相互交織,課堂紀律會更難把控。
(三)活動空間的限制。體驗式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在較大的空間中進行,甚至不僅僅局限于教室內,對于活動空間的要求,大多數學校未進行體驗式教學區域的安排,在常規教學中大多難以滿足。
(四)教學成果評價體系不完善。體驗式教學與傳統教學最大的不同在于接入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轉化為理性思考和認識,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意識和習慣,傳統考試以分數界定成績已不再適用。
(一)創新課堂方式,以體驗式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
體驗式教學的互動體驗與傳統教學的理論講解能夠很好的相互補充,在思政教育體驗式教學課堂中,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課堂構成以引導前、引導中、引導后進行課程設計。引導前期進行適當的思想政治理論講解,幫助學生清晰的認識課堂主題,包括: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教育等,幫助教師自己厘清引導方向,同時提出課堂要求,制定課堂規則,保證課堂的有序進行。引導中教師保持中立原則,鼓勵學生進行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或者實地參觀考察,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表達自身體驗和感受,幫助學生收集觀點和問題,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鼓勵創造創新,對于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觸及紅色警戒線的點要及時進行引導。引導后要組織學生進行總結和反饋,對學生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感性認識進行理性分析,幫助學生形成固化的正確的思想認識。
(二)提升思政任課教師水平,扮演引導者角色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體驗式教學中,學生是中心,體驗是中心,教師需擺正定位,擺脫傳統教育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束縛,扮演引導者角色。教學中,學生的思維開放發散,這要求教師必須加強全方面學習,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可以適時的幫助學生從與主線無關的發散中收回,同時,要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課堂發起點,激發學生對體驗教學的興趣,誘發學習動機,讓枯燥的理論學習更為生動。創設符合要求的學習情景,是體驗式教學開展的核心,教師要有較強的控場能力,引導學生在情景中扮演相應角色,提供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建構思想政治知識的意義。體驗式教學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知識的教學過程,過程中教師要有較強的反思和總結能力,從而能夠組織協作學習,引導、激發問題的思考與討論,引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激發主動性,鼓勵自我糾正、補充認識。
(三)制定體驗式教學規則,把控課堂和評價
體驗式教學在思政課中進行運用,不僅能夠使學生獲得思想進步,同時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但是體驗式教學的實踐性和體驗性決定了教學過程中,課堂秩序會較為混亂,這要求教師必須制定行之有效的課堂規則,能夠讓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恢復秩序。其次,體驗式教學是幫助學生將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所體驗到的知識與自身行為習慣相結合,傳統的試卷考核方式不足以評定非量化的成績,需建立多維度的評價考察方式,結合情景模擬考察、課后感悟論文考察、綜合測評法等,引導學生將實踐與理論結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開放體驗式教學場所,提升教學空間
體驗式教學對場地空間要求較大,還需配以相應的情景模擬道具和設備,學校要為體驗式教學提供足夠的硬件支持。
總之,體驗式教學通過感性到理性的轉化,將實踐與理論緊密結合,能夠彌補傳統思政課中理論知識灌輸的不足。但要廣泛地在日常教學中應用,還需解決很多實際問題,要更加積極的探索應用機制,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創新的環境。